*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在面对疑难杂症和复杂病例时,单一学科的力量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一挑战促进了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模式的发展。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不同医学领域的智慧与专长,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最佳诊疗方案。MDT不仅代表着医学实践的一次深刻变革,更是现代医疗体系向高效、协同、人性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2017年7月1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文简称中山一院)耳鼻喉科秉承“患者最大获益”的理念,成立MDT团队,由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放射治疗科、肿瘤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20余个科室的资深知名专家组成。

经过七年不懈探索,该团队在文卫平、雷文斌教授的带领之下,逐步形成起了一套具有“中山一院特色”的面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机制。MDT如何实现高效运行?如何“击破”疑难病例?医学界肿瘤频道诚邀雷文斌教授进行经验分享与介绍。

临床、科研、教学——三维并进,全面发展

雷文斌 教授

在回顾耳鼻喉科MDT团队的发展历程时,雷文斌教授说道:“在团队成立之初,我们便开始摸索流程、积累经验。如何让‘日理万机’的各专科知名专家坐在一起定期讨论,一直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逐步完善了MDT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知名专家的积极性、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显著改善了疑难疾病患者的获益性和体验感,提升了诊疗的效率、水平和质量。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在跨地域、跨学科、跨专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团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雷教授补充指出:“学科的细分不应被视为割裂式的发展,而是一种相互滋养和共同成就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正向的价值观是关键,它使得不同学科之间不仅能共同成就,还能实现合作共赢。”

自多学科团队成立以来,我们成功救治了上千例疑难重症患者,其中一个代表性案例是几年前就诊的一名2岁患儿。该患儿患有累及咽旁颅底的巨大肿物,曾被外院误诊为神经鞘瘤,后经我院MDT会诊,确认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该肿瘤位于颅底,临近重要的神经血管,空间极为狭窄且解剖结构非常复杂,该区域的手术曾被称为“头颈手术的天花板”,手术难度之大,手术风险之高可想而知。我科选择了经颈颌下入路,结合3D外视和内镜辅助技术进行手术,神经外科及口腔颌面外科提供支持,最终微创精准地完整切除了肿瘤,更难能可贵的是患儿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并进行了后续的化疗。多年随访显示,患儿健康成长,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在此案例中,术前准确的判断为制定高质量的诊疗方案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坚实保障,充分体现了MDT模式在处理疑难复杂病例治疗中的重要性及价值,展示了分工合作的力量,也是团队协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患儿手术情况

除了在临床诊疗方面展现出了卓越能力外,团队在科研探索上也成果显著。参与了包括“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仑伐替尼的III期、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研究(LEAP-010)”在内的多个国际临床研究项目。中山一院MDT团队在病例入组和研究方案优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不仅标志着团队在真实世界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国际合作突破,也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临床研究规范性和国际影响力。此外,团队近期还主导发起了10余项前瞻性临床多中心队列或对照研究,以期在头颈肿瘤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

团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经过不断优化,中山一院耳鼻喉科MDT模式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多个学科会诊模式,转而采用以临床问题导向的方式。在此模式下,不同学科的专家能够面对面交流意见,从患者角度出发,经过不断地讨论与思想的碰撞,融入最前沿的治疗理念和专业知识,力求制定出让患者最大获益的治疗方案。同时,团队在诊疗方案的精准个性化,高质量MDT诊疗报告书的规范标准以及实际应用方面,逐渐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此外,团队也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分享相关经验,为其他学科和医院开展MDT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在MDT的日常工作中,年轻医生在案例准备、协调、汇报和总结等方面的表现,不仅展现了团队不断成长的临床理念及能力,也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多学科报告书规范标准

多年来,我们的团队不断整理并在耳鼻咽喉资讯平台的【大湾区耳鼻咽喉头颈肿瘤MDT园地】定期发布具有重要意义的精彩病例,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数据库。近期,团队更将其中精彩的个案汇编,与复旦团队合作出版了专著《头颈外科疑难病例解析》。另一本主编专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多学科诊疗思维释例》也即将出版。这些著作将为从事肿瘤治疗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刊物展示

近期,团队翻译并出版了国际著名的多学科专著——《头颈部鳞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前沿技术与应用》,该专著分享了大量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涵盖了精准微创诊疗,综合防治、精细化管理、分子靶点、靶向免疫进展,数字化智能应用等内容,对推动临床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化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预期将极大地推动头颈肿瘤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头颈部鳞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前沿技术与应用》一书

 智慧碰撞,协作共赢:中山附一耳鼻喉科MDT七年探索回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智慧碰撞,协作共赢:中山附一耳鼻喉科MDT七年探索回顾

新书介绍视频

优化医疗资源——灵活运转,精准实施

雷文斌教授

为了 将有限的优质MDT医疗资源给到急需救治的危急重症患者,中山一院耳鼻喉科MDT团队有一套严格标准的评估流程。 首诊医生会详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和检查报告等资料,填写MDT申请单,提交至MDT协调小组,而MDT协调小组的负责人将对病例进行初筛,并严格控制讨论病例的数量和质量(不超过10个,确保每个病例讨论透彻)。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及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构成了MDT的基础框架,而“准时”更是我们团队的标志性特征。 各科专家即便在百忙之中也会挤出时间,经常提前到场参与讨论,不时分享以往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出他们对参与MDT讨论的热情和兴趣。 在讨论会上,首诊医生首先介绍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诊疗经过,随后由影像专家分析影像特征,接着,受邀参会的相应学科专家围绕患者病情的难点与痛点进行深入讨论,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各学科的专业意见以及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共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雷文斌教授谈道:“我们的专家团队主要由各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技术能力;在MDT讨论前,团队成员会做足准备工作,确保信息的充分交流,甚至提前查阅相关文献,以保证讨论的质量和深度。在开展MDT的过程中,各位专家会尽显才能、共克顽症,不仅制定出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治疗方案,还通过相互学习,彼此成就,迅速掌握日新月异的多学科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智慧碰撞,协作共赢:中山附一耳鼻喉科MDT七年探索回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智慧碰撞,协作共赢:中山附一耳鼻喉科MDT七年探索回顾

学科MDT宣传视频

患者获益最大化是团队7年紧密协作、共同促进的初心与理念。我们也一直强调要充分考虑患者意愿,让患者真正参与制定治疗方案中来比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让他们能够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MDT团队会有专病数据平台及临床助手对患者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实施全链条的健康管理,观察疗效、病情变化及生存质量,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七年磨一剑——以案促学,以例促进

雷文斌教授

在七年的不懈奋斗中,团队成功救治了数千例疑难危急重症患者,雷文斌教授说道:“我们曾遇到一个复杂病例,患者多病缠身,包括呼吸困难、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中风、尿毒症、腺样癌及牙龈癌历史。患者辗转多家著名肿瘤防治中心,因身体基础情况差,肿瘤无法根治性切除,医生建议单纯免疫治疗,但不幸的是,他出现了罕见的超进展现象,生命已岌岌可危,家人抱着最后一试的想法,找到了我们团队。团队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的诊疗优势,对病症进行了精准分析,结合患者需求期望,制定个性化方案,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维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在其命悬一线之际,大胆尝试化疗结合靶向治疗的方案,奇迹般的控制了病情。至今已两年半,近日,患者的家人还发来了患者外出散步买菜的视频。这次成功救治这位极为复杂且病情危重的患者,极大地鼓舞了团队士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MDT模式的强大优势,也加深了团队对靶向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巨大潜力的认识,增强了我们提高极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心。”这也侧面说明了肿瘤患者,即便与瘤共存,也有可能实现长期的高质量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治疗前喉镜(左)及CT(中),治疗后喉镜(右)

医学的不断前行深深植根于实践案例的积累与持续创新之中。为此,团队借助医院优势资源,构建了智能化头颈肿瘤单病种一体化研究平台。下图是团队近年数字化学科建设的重要布局,对每位接受MDT诊疗的患者实施长期跟踪与数据收集,涵盖各种临床信息、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情演变、治疗流程、随访反馈等关键信息。通过深度剖析这些丰富的病例数据,旨在发现隐藏的规律与潜在问题,从而为优化诊疗策略、提升诊疗效率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在学术论坛上进行病例经验分享,旨在辐射更广阔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数字化学科建设的布局

除此之外,团队组织开展了众多基于MDT模式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探索更加优化的诊疗方案和治疗策略。例如,针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序贯应用、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等,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加强与基础医学研究团队的合作,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对耳鼻喉疾病的发病机制、分子标志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升。

雷文斌教授分享道:“MDT的工作极具挑战,且充满意义和趣味,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团队及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这都得益于MDT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与患者彼此成就,共同进步——团队不断发展,MDT也让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疗。团队也在着手建立远程MDT会诊系统,在此,我诚挚地邀请对MDT工作充满热情的医生或团队加入我们,协助共赢,携手为患者带来最大化获益“。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文斌 教授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院长,大科主任,咽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十三届 咽喉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五届 睡眠组组长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十一届青委 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头颈肿瘤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无喉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 第七批“广东特支计划” (科技创新人才) 领军人才

  • 第一批广东省“名医绝技”获得者

  • 香港中文大学特聘兼职教授,澳门镜湖医院特聘顾问医生

  • 致力数字健康、虚拟模拟、大数据AI产学研跨界融合创新;专注耳鼻咽喉微创模拟培训体系及头颈肿瘤、鼾症等数字化专病研究平台研创及智慧管理;专攻咽喉头颈肿瘤机制探索、精准防控和危重救治和诊疗技术规范同质推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自然4项,省/市重点项目7项及国家课程等20余项,在研经费1500余万,主编人卫《咽喉微创手术策略与技巧》、《头颈外科疑难病例解析》等专著6本,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获“十四五”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立项;申请国际发明3项,国家专利6项,授权2项,软著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近50篇。获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广东省柯麟教育基金会临床教学杰出贡献奖等,第一批广东省医师协会“名医绝技”获得者。

精彩资讯等你来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