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点燃沪上古典乐氛围的“柏林爱乐在上海”驻演项目之后,“拜罗伊特在上海”也将在申城掀起歌剧爱好者的狂欢。
12月10日,全球顶尖音乐节品牌“拜罗伊特音乐节”宣布首次进驻中国,落地上海,展开“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歌剧计划。
2025-2027年连续三年,将有三部瓦格纳歌剧接连来沪。其中拜罗伊特2022年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作为三年歌剧计划中的第一部,由上海大剧院联合上海歌剧院、拜罗伊特音乐节共同出品,将在明年7月4日至6日率先亮相上海大剧院,这也是瓦格纳最具代表性的这部歌剧在上海的首演。
“如果说柏林爱乐乐团是古典乐界的天团,那么拜罗伊特音乐节也是歌剧界一个重要的艺术节。希望‘拜罗伊特在上海’系列活动,能够给歌剧迷们呈现更高质量的演出,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好的歌剧普及。”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告诉记者。
在德国中南部的小镇拜罗伊特,歌剧的传统由来已久。当地有两座著名的歌剧院,一座叫伯爵歌剧院,是巴洛克风格中的建筑杰作,201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另一座叫拜罗伊特节日剧院,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亲自参与设计的,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只上演一个音乐家作品的剧院。
后者以古希腊阶梯葡萄山式的观众席、木质材料的内饰和下沉式乐池结构,造就了举世无双的独特音效。1876年,瓦格纳创立了拜罗伊特音乐节,几乎每年7月下旬至8月,该音乐节都会在这里举行。
音乐节专门演出包括浪漫主义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罗恩格林》和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在内的瓦格纳最后十部作品,迄今已举办112届,仍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和瓦格纳迷前往朝圣。
拜罗伊特音乐节乐团演奏家由音乐节主办者从德国乃至欧洲各个职业乐团中直接邀请,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法兰克福歌剧院等欧洲顶尖乐团均在此列。
此前,拜罗伊特音乐节仅在2019年亚洲巡演时到访过迪拜和日本。2025年起,这一音乐节品牌将首次驻沪,打造亚洲唯一的拜罗伊特音乐节驻地项目——“拜罗伊特在上海”三年歌剧计划,带来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女武神》《唐豪瑟》在内的三部瓦格纳歌剧及一系列儿童版歌剧项目、中外乐手交流等艺教活动。
瓦格纳歌剧在中国的每次上演都会成为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化事件。1999年,由德国莱茵歌剧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演出的《漂泊的荷兰人》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这是瓦格纳歌剧首次在中国内地上演。
此后,德国科隆歌剧院版《尼伯龙根的指环》、德国埃尔福特剧院制作的《漂泊的荷兰人》、德国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罗恩格林》、马林斯基剧院版《尼伯龙根的指环》先后在上海大剧院亮相。
相较于鸿篇巨制《尼伯龙根的指环》在中国内地以舞台版、音乐会版、无词版等不同形式的多次亮相,《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国内仅演出过三次,均在北京。明年,拜罗伊特音乐节2022年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上海大剧院的上演,将是该作在上海地区的首演。
2022年拜罗伊特音乐节全新制作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由罗兰·施瓦布(Roland Schwab)导演带领创意团队完成。这一版本在完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简约而充满现代感的舞美设计,并运用了现代投影技术。整个舞台在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房间中呈现,仿佛一个爱情的乌托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逃离残酷现实世界的可能性。该剧此次上海的演出,上海歌剧院的部分演员也会参与其中。
瓦格纳曾孙女、拜罗伊特音乐节艺术总监卡塔琳娜·瓦格纳告诉记者,驻演期间上演的这三部歌剧作品分别代表了瓦格纳创作的不同时期和风格。《唐豪瑟》是瓦格纳早期的作品,音乐风格较后期有明显的区别;《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全世界范围内歌剧观众最喜爱、也是各地最爱上演的瓦格纳作品;《女武神》则同样有着超高的人气,极具代表性,此次卡塔琳娜·瓦格纳也将在该剧中亲自担纲导演。
和“柏林爱乐在上海”一样,三年歌剧计划期间,伴随着演出,还会有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同步开展。而有一点不同的是,这一次还将会将动辄好几个小时的大篇幅歌剧改编成浓缩但精华的儿童版本,让更多孩子们也能走进剧场,感受歌剧的魅力。
“我们观察到,目前在德国有一个趋势,就是学校会压缩音乐课程的时间。音乐节的设置,某种程度上也希望帮助孩子们补上音乐这一课。我们鼓励小朋友们参与到歌剧的表演和服化道制作中去,全方位了解这门综合艺术。”卡塔琳娜·瓦格纳还特别向记者强调,“虽然是精简版,但这并不是给小朋友们随便玩玩的,也是一项很认真的歌剧制作工作,希望同样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可。”
“随着这些年我们持续不断地引进各个语种的歌剧作品,目前已经积累了一批歌剧观众。”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告诉记者。只不过,歌剧作品通常篇幅很大,一场演出好几个小时是常态,对于低年龄段的少儿观众来说,门槛有些高。“儿童版歌剧的制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把三个多小时的剧作浓缩到一个多小时,孩子们首先在剧院里坐得住,就有了了解歌剧、喜欢歌剧的可能性。这既为歌剧舞台培育更多潜在观众,也为这座城市的艺术教育和歌剧普及再贡献一份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