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和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绘画——中国国家画院作品交流展”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和策展人贺江柏(Herbert-Jan Hiep)共同策划,共展出5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54件中国画作品,展览分为“悠游山林”“精彩人生”和“万物有灵”三个单元,内容涵盖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意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同时,希望借由这些展览作品,让广大瑞典观众从中感受中国艺术所承载的数千年历史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蕊、汉学家罗德弼、瑞典艺术家协会(Louise Enhörning)艺术总监阿希克·扎曼(Ashik Zaman)以及百余位瑞典画家和观众出席开幕式。
崔爱民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以“悠游山林”“精彩人生”和“万物有灵”为主题,分别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环保的思想,这与瑞典崇尚环保、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相契合。他期待通过此次展览,中国艺术能够在世界各地找到更多知音;也期待每位瑞典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看到”艺术家们的所思所感,发现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艺术之光,感受到传统中国书画的当代气息。
燕东升发表了题为《中国画中的美学精神》的致辞。他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是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他们在创作中使用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运用了最基本的笔墨方法,既包括写意的挥毫泼墨,也包括工笔的骨法用笔和相关晕染技法。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家从传统技法入手,融汇东西方艺术中的新观念与新风格,探求新的视觉经验,在广泛了解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当今世界的感受和思考,形成独属于时代和个人的艺术表达。这也是我们将此次展览命名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绘画”的由来。今天有幸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再次与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合作,这让我们更加坚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优秀的文化艺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瑞典艺术家代表Sam Westerholm表示,中国古人追求的诗意与和谐,同新的技术和表现内容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得以喘息,为我们打开想象和反思的空间。
随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任军伟做了关于中国画赏析的讲座,对策展思路和重点作品进行了讲解。据介绍,此次展览中既有描绘大自然生动瞬间的花鸟画,展现东方美学的智慧与魅力;也有表现中国独特美感的山水画,以天人合一的思想构筑了文人的精神家园;还有将历史图像与时代风物同置的人物画,用东方特有的浪漫主义美学情怀,演绎人世间动人心弦的故事。可以说,此次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代表作,反映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新面貌与新成就。
此次活动得到了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的支持。李蕊表示,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此次展览,从国际化的视角为瑞典观众带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认知,这对于他们了解中国当代文化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活动期间,中国国家画院一行在斯德哥尔摩进行了文化艺术交流。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交流合作部主任张楠、雕塑所所长邓柯、创研规划处副处长康雷、人物画所艺术家王瑛、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任军伟、交流合作部外事专员张弦弛相继前往瑞典艺术家协会(Louise Enhörning)、瑞典版画协会(Grafiska Sällskapet)参访座谈。两国艺术家相互分享彼此创作的体会,并就创作理念、语言形式、交流创新等话题进行探讨,现场交谈热烈,并互赠作品作为纪念。同时,中国国家画院一行赴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拜会崔爱民大使。此次交流既丰富了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也有助于推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0日。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编辑 | 杨晓萌
摄影 | 黎健宇、杨晓萌、魏学超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