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我区新时代各级人大代表风采,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本微信公众平台特开辟“人民代表风采录”专栏,一同来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和履职事迹,感受他们担责在肩、人民在心、荣誉与担当并重的精神风貌。
一个平民院长的仁爱情怀
——记区人大代表、临汾黎光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郑黎光
“大姐,最近怎么样,腰疼有没有缓解呀?”“小伙子,哪里不舒服,有什么症状呀?”“你这个是小问题,不用太担心,放宽心。”……
12月3日上午,尧都区人大代表、临汾黎光中医骨伤科医院院长郑黎光正在对前来就诊的患者望、闻、问、切,他像一位老友,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答疑解惑。
精益求精 思行并进
郑黎光出生于洪洞县有名的中医骨科世家,他医术高明,一根根银针扎下去,百病遁迹;他自己炮制药材,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
郑黎光从父亲那里学习祖传正骨绝技,并注重学术提高和新技术引进,善于研究创新,把从先辈那里学到的知识很快发扬光大,继而成为当地名医。
从小耳濡目染,郑黎光对中医产生了浓郁的兴趣。然而兴趣是一回事儿,以此为业又是另一回事儿。
中国传统医学有四大经典和四小经典,四大经典著作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小经典为《医学三字经》《濒湖脉诀》《汤头歌诀》《药性赋》。因为决意走和爷爷、父亲一样的道路,15岁的郑黎光必须努力学习掌握这些必修经典,丝毫不敢懈怠。
“我每天在屋子里看书、记笔记,别人都觉得这孩子疯魔了,我却乐在其中!”郑黎光回忆说,“我之所以对中医充满向往,是因为中医不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还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看完这些书籍,郑黎光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又买来《针灸学》《解剖学》《骨科基本理论》《外科基础知识》,刻苦攻读,逐渐继承了家传医术。
20世纪80年代,函授大学是不少求学之人的可选之路,郑黎光被北京中医学院录取,三年的学院生涯,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充实。
从中医正骨、按摩、针灸、拔罐到“天地针”、小针刀,郑黎光的技术和理论在一点点精进。他认为学无止境,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郑黎光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如果想要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就要不断学习进取,努力做到让每一位患者满意。”
从医以来,郑黎光运用中国整脊学:“理筋、调曲、练功”三大治疗原则,“整脊手法、针灸针刀、内外用药、练功康复”四大疗法和“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腰病治腹、腹病治脊”八项措施,诊治脊柱常见病和脊柱相关性疑难病症,特别是对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等疑难杂症,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效果以及巨大的社会效益。
医者仁心 臻于至善
郑黎光经常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担心,不是什么大问题”“我用中医的办法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这些话既安抚了患者的情绪,也进一步拉近了自己和患者的距离,使患者在完全信任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患者来看病,本身就承受着身体的不适和精神的焦虑,我希望尽自己所能,疗愈他们身体的病痛,缓解他们精神的压力。”郑黎光说“医者仁心”,这是他从父辈那里传承来的精神。
郑黎光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医之道,德之首”是他的家训,这句话指引着郑黎光四十余年的行医生涯。
“你这个叫腰椎间盘膨出。这就像是挤牙膏,手一用力,牙膏管有压力,牙膏就会很快挤出来,等这个压力消失了,牙膏还能回去,牙膏管会复原。腰椎间盘膨出就像是挤牙膏,腰部承受了多余的压力,把外部压力解除,膨出就会缓解。所以腰椎间盘膨出可以通过针灸或针刀把腰部紧张的肌肉放松后就能让症状慢慢恢复。”郑黎光总是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向患者深入浅出地解释和科普病症,他说只有患者了解了这个病症究竟是什么,才会安心接受治疗。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郑黎光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方便就诊,快速康复,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
“医院业务量的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靠的是患者的口口相传。”郑黎光告诉记者,在医院管理中,他始终将为老百姓服务放在首位,很多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咨询和针灸,郑黎光总是会免去患者的诊疗费。特别是军人、教师、离退休老干部、在校学生在这里都可以享受到特殊的照顾。
“举手之劳的事,咱能帮患者一点是一点。”多年来,郑黎光免去的诊疗费不知道有多少,但他却说,医者仁心,能让更多人拥有健康和幸福,他会由衷地开心。
心怀慈爱 路致远方
郑黎光的事业风生水起,但他心里惦念的是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他曾担任多届尧都区政协委员,连任两届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郑黎光说,“人大代表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在这个平台,我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更好地回馈社会。”
郑黎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去贵州,去新疆等西北偏远地区义诊,不怕环境恶劣,不畏条件艰苦,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他连续多年捐资助学,为困难学子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他在洪洞老家建“老年活动中心”免费为乡亲们服务,让家乡老人们有一个活动场地,安享晚年;他为社区居民普及各种医疗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理解中医;他常年身穿的黑色“马甲”里,随身携带的多种“针具”和“速效救心丸”在火车、飞机、高铁上,但凡遇到病人需要诊治,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救治,在一次从临汾飞往深圳的途中,成功救治了一位“心肌梗塞”的年轻患者,受到了航空公司和患者的高度赞誉,留下了许多救人的佳话……
对中医的前景,郑黎光充满了无限的期待。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至此,专家们呼吁了三十余年,几辈老中医人想完成未完成的心愿得以实现。
“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传承是画地为牢、一潭死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一个中医领域的人大代表,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中医骨科临床的医务工作者,郑黎光有自己的展望:“希望我的中医知识能够更好地助力临汾高质量发展,把临汾打造成中医药发展的高地,造福更多人,幸福千万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