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凌晨,对于33岁的王某来说,是一场噩梦的开端。在工地工作的他,突然被旋耕机搅伤,右腿瞬间皮开肉绽,钻心的疼痛让他动弹不得,大量的鲜血从伤口涌出,生命危在旦夕。
随后,一场横跨蒲城——西安,多学科组联动的生命接力迅速展开,在陕西创伤救治联盟远程会诊平台支持下,患者顺利抵达陕西省人民医院并完成手术,重获新生。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生命奇迹,也凸显了陕西创伤救治体系的强大实力与先进理念。
1
远程“破冰”
让抢救“有的放矢”
事发后,120急救团队火速出动,于清晨7点左右抵达现场,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出一身冷汗,患者被死死卡在庞大的旋耕机当中,施救难度极大。
时间不等人,急救小组迅速借助陕西创伤救治联盟的远程医疗系统,一键连线陕西省人民医院的急诊专家。屏幕两端,现场情况与专家诊断实时同步,经紧张的会诊、讨论,一份科学合理的转运方案迅速敲定——先送往就近的蒲城县医院进行初步稳定,再转至省级创伤救治中心做深度救治。
为尽快将患者解救,当地消防救援官兵锯断困住伤者的旋耕机部件,带着嵌入身体的组件,争分夺秒将患者送往蒲城县医院创伤中心。
每一秒的流逝都揪着众人的心,而这场跨部门的无缝衔接,为后续救治争取到了关键时机。
2
基层“缓冲”
把患者“抢”出鬼门关
抵达蒲城县医院时,距受伤已过去约2.5小时。此时的王某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心率飙升、血压骤降、呼吸急促,休克症状愈发明显。蒲城县医院依照此前远程会诊指导意见,即刻开启绿色通道:配血、输血、复苏。与此同时,他们再次通过远程系统与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实时对接,汇报病情、调整方案,确保转运途中万无一失。
1.5小时后,在医护人员的全程监护下,王某顺利转至陕西省人民医院,这场基层与省级医院间的高效接力,如同为生命筑牢了一道坚实的“缓冲带”。
3
多学科组“会战”
把断掉的 “希望”接回去
救护车刚驶入陕西省人民医院,早已等候在创伤复苏单元门口的救治团队便迅速上前接应,一场与死神的终极较量正式打响。
血气分析、下肢血管CT等检查一气呵成,但结果却令人心头一紧,经诊断,“患者胫前胫后动脉全部断裂,膝关节以下血供完全中断,皮肤苍白。诊断为多发伤开放性右下肢损伤伴异物残留,右下肢多处贯通伤,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右下肢血管损伤,并且合并有钝性胸部损伤,少量胸腔积血,左侧第4肋骨骨折,以及皮肤挫伤。并发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凝血障碍”,伤情复杂棘手。
手术室外,患者家属满眼的焦急,血管完全断裂意味着这条腿可能保不住了,更意味着生命随时受到威胁。
手术室内,由急诊外科多学科组专家迅速就位、默契配合,依循损伤控制原则制定救治策略,“大腿处先行简单清创、取出异物,临时碘伏纱布填塞。小腿因肿胀严重、疑似骨筋膜室综合征,且血管受损严重,成为手术优先攻克对象。”
专家们精准设计切口为腿部减压,通过大体清创结合显微镜下清创,骨折临时外固定,缝合血管,恢复供血,坏死肌肉切除减容,皮肤减张缝合,大腿伤口则逐层清创、合理放置引流管,步步精细、环环相扣。
术后,临床药学专家“接力”护航,根据多次细菌培养结果精准指导抗生素使用,严防感染;急诊康复团队量身定制康复计划,助力关节功能逐步恢复。历经数月悉心照料,王某皮肤外伤愈合良好,关节活动自如,心理状态也重回正轨,成功回归正常生活。
4
全省“联动”
打通患者生命的“高速路”
“这一次救治,从120接到求救到手术成功,尤其是完成血管衔接再通,前后不超过8小时,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医生王猛认为,本次成功救治绝非偶然,背后是陕西省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的专业指导,是陕西创伤救治联盟全方位、多层次的坚实支撑。
自2019年联盟成立以来,覆盖面延伸至全省183家会员单位,统一规范的创伤救治流程与标准,打破了地域和级别的壁垒,让患者无需辗转求医、贻误伤情。而作为联盟牵头单位的陕西省人民医院,依托省级远程会诊系统这条串联全省512个建设节点的信息“大动脉”,免费、高效接收基层医院会诊请求,全天候安排专家远程“把脉”,为各路创伤患者的救治提供高效、专业的指导意见。
“尤其是我们的紫云急救系统,患者在转运的途中,院内专家就可以通过车载仪器实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及时指导车内救护人员实施救援。”王猛介绍到,陕西省人民医院创伤指挥中心依托紫云急救系统,超前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信息实时共享、无缝衔接,一键预警联动,为创伤患者救治按下“加速键”。
一份病例,一个故事。患者王某的救治不仅凸显了陕西省创伤救治体系的强大,也反映出多发伤救治的先进理念和“多学科”“一站式”诊疗的先进模式。陕西省人民医院也将以此次成功救治为契机,持续深耕创伤救治领域,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化救治流程,让更多像王某这样的患者,在创伤的“至暗时刻”,搭上生命救援的“高速列车”,重拾生活希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