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大决战》中有一段“出圈”名场面——淮海战役开始之前,蒋介石面对萎靡的国民党官兵,激情发表了一段“优势在我”的讲话。其中便提到,二十年前他从徐州出发,建立功业,而今国民党内却对局势忧心忡忡,认为“这中原古战场”对国民党“注定了凶多吉少”。相信看过这一片段的读者,一定会对这“一变而为”蒋介石之“葬身之地”的徐州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这所谓的“中原”古战场,如今究竟在哪里呢?
公布答案——在江苏省。
千古龙飞地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GDP排名全省第六,在“众星云集”的江苏省内,并不是一个十分耀眼的存在。但在历史上,徐州却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名字。
“徐州”其名,源自《尚书·禹贡》,是其中列出的古代“九州”之一,位置大概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范围包括今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和山东省南部。到汉代,汉武帝建立十三刺史部,徐州也赫然在列,下辖楚、广陵、泗水三个诸侯国和下邳(pī)、琅琊、东海、临淮四郡。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辖区逐渐缩小,“徐州”的辖区也逐渐缩至彭城一郡,不再是类似省一级的行政区划,而与如今一市的辖区相当。
当年还是“十三州”之一的徐州,真可谓风光无限。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对这个地名十分熟悉。在前期的故事中,徐州一直是众目睽睽的焦点,堪比中后期的荆州。先是徐州牧陶谦自认不才,三次将徐州牧之任委于刘备;然后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夺取徐州;最后是曹操于徐州大败吕布,一代将星殒命于此。可以说,如果把荆州比作群英们的“大Boss”汇聚处,那徐州就是《三国演义》的“新手村”,各路豪杰走过路过,都忍不住来此一展身手。
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太好了。打开地图一看,你便能发现徐州此地几乎无山川险阻,完全是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极适合大军集团作战。又因多平原和水道,农业生产便利,是当时重要的粮食产地。而其地理位置,向南可越过淮河,进抵长江;向北可进入山东,向西可进入河南,都是当时人口阜盛之地;向东则是茫茫黄海,在古代就代表着“鱼盐之利”。换句话说,若是获得了徐州作为初始根据地,你既不用愁军资军粮,也不用愁难以开拓进取,唯一需要愁的就是——谁看了都想来抢一把。
也正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徐州地区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地方文化。八百年后,一个四川人来到徐州“权知徐州军州事”,在详细调查了此地的风土人情后,向上司(皇帝)提交了一份十分详细的报告。虽然此时的徐州已不再是“十三州”之一,而仅限于彭城郡,却依然可从中窥得一些古徐州的遗风:
“其民皆长大,胆力绝人……地形便利,人卒勇悍……”
这个四川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在他的笔下,徐州人的形象是这样的:这里的人都身形高大,身材健硕,很有一把子力气,且性格疏豪,勇猛善战。这与我们印象中地道南方的“江苏人”完全不一样。而若了解过古徐州的种种,你便会明白这种性格的成因。正是因为地理位置重要,且易攻难守,是以一旦世道有变,徐州必定深陷战事之中——实在是不得不能打啊!
也正是因为徐州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民俗民风,使徐州此地拥有了一项霸气“特产”——皇帝。
翻开中国历史,仅考虑开国皇帝,与徐州有关的便有十余人之多。其中著名者如两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乃是沛郡丰邑(今徐州市丰县)人;曹魏的实际开国之君曹操,祖籍徐州沛县;南朝宋、齐、梁的开国君主刘裕、萧道成、萧衍,其祖籍也都在徐州。之后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割据政权吴越、南汉的开国君主钱镠、刘陟,祖籍徐州彭城。最后是明太祖朱元璋,虽生长于濠州,其祖上却也是从徐州沛县迁徙过来的。
乍一看,这份名单实在是含“帝”量极高。其实细细追究,其中仍有不足为外人道之处。比如曹操,其籍贯实际上是沛国谯县,属豫州,不过为了家世显赫,特意追其始祖为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便将祖籍追成了刘邦的同乡,成功落户徐州;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南朝齐、梁两代君主,萧道成和萧衍本属同宗,祖籍都是徐州兰陵县(今山东省兰陵县),也因追其始祖为西汉开国功臣萧何,而成了如今的徐州市丰县人。其实刘裕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他的正经祖先、楚元王刘交封地即在徐州,因此其籍贯确实为徐州彭城郡,这倒是没有半点水分的。不过这样一追踪,我们不难发现,古代一些曾归于徐州的地区,如今实际上都归于山东管辖了。
确实,单从文化背景上看,徐州与山东的关系更为密切。古时山东地区称青州,向南与古徐州接壤,同样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也同样地少险阻、易攻难守。在汉末至隋唐的乱世中,青徐地区虽属北方,却距政治中心关中、河洛较远,并不热衷于参与其地激烈的政治斗争;又因其间强大的宗族力量和儒家文化传统,与之后统治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始终若即若离;与南方政权之间,又有长江这道天然屏障,使得青徐即便归于南朝,也很难指望其提供庇护,反倒要为南方政权充当抵御北朝的第一道防线。这就使青州与徐州两个早早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倒霉孩子”长时间共同“抱团取暖”,宗族间通婚密切,形成了颇具实力的豪族集团。比如刘裕,其发妻臧爱亲便为东莞莒县(今山东莒县)人。地形相似、文化相通、长期通婚,徐州看起来与山东相似,也就不难理解了。
话既至此,我们不得不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徐州划进山东,而要让它待在江苏呢?
“代管”徐州
实际上,徐州还真有那么一段时间,曾经是属于山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徐州地区曾由山东省代管,直到1953年,才重新划归江苏。也正是有这样一段历史,使网络上时不时流传有“徐州本属山东”的说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虽然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徐州都与山东更为接近,但自古以来,徐州都不属于山东管辖。北宋时,宋太宗设天下为十五路,以今商丘以东至胶东半岛的大片区域为京东路,徐州亦在其列;其后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与京东西路,徐州便与如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与山东西部的一部分地区归入京东西路了。到了元代,统治者以当时黄河以南(因黄河改道,当时的黄河夺淮河入海,因此实际上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建立河南江北行省,辖境包括今河南中南部、湖北大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中北部,这一区域也将徐州囊括在内;而山东则大部分属于中书省直辖。到了明代,朱元璋正式设立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和南直隶,也即如今山东省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原型,这时徐州就已是南直隶的辖区,而不是受山东管辖。到了清朝,南直隶被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徐州就此成为江苏下辖“三州八府”之一。即便从地图上看,明朝的徐州实在像从山东跑出来、“强行”融入南直隶这个家的“局外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江苏省的辖地。
既然徐州自古以来便属于江苏,那网上为什么会有“徐州属于山东”的说法呢?这就要追溯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徐州为山东暂管的历史。1948年11月,在蒋介石发表完“优势在我”的“高论”后,淮海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今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徐州的争夺无疑是整场淮海战役的重心。国民党军队始终紧盯徐州,解放军却充分运用机动优势,巧妙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最终使徐州变成了一座“孤城”。12月1日,华野第十二纵队和一纵侦察营先行进入徐州,徐州全境解放。可虽然解放了徐州,江苏其余大部分地区却仍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直到1949年6月,江苏全境才获得解放。也就是说,徐州比江苏整整早解放了半年。此时徐州作为战争时的战略要地、经济建设时期的交通中心,需要的是迅速进行有效的管理,并立即投入生产建设;江苏省则因长期作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完善政权建设,早日扫清国民党势力的残余。从当时的局势看,若要在新中国成立时就把徐州划入江苏,确实不利于徐州的发展。而山东省早在1949年3月就建立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省会济南更是在1948年9月就已解放,政治基础建设较江苏更为成熟,更适合带领徐州尽早安定、投入生产。因此,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在1949年至1953年的三年间,徐州及其下辖的丰县、沛县等县暂时由山东代管。不过,既然说是代管,那自然就有还回去的时候。1953年,随着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调整,原先被分为苏南、苏北两行署区的江苏省合并,南京市由直辖市降级为江苏省省辖市,徐州也就脱离了山东,重新回到江苏这个“大家庭”了。
虽然这段“代管”时光只有短短三年,但因为种种原因,这段经历时常为人所津津乐道。首先便是出于对徐州以及山东省发展的考量。许多人认为,徐州重新划归江苏,限制了鲁南地区的发展纵深,徐州也很难在省内受到重视。其次,也是因为在这一系列区划调整的过程中,确实有极小一部分“自古以来”属于山东的区域,被随着徐州划给了江苏。原先由山东代管徐州时,交界处的微山湖水域自然完全由山东省管理;但随着徐州回到江苏,微山湖的管理权也得重新规划。经过权衡,山东省获得了微山湖全部的管辖权,作为补偿,菏泽、临沂专区的部分村庄被划给了徐州。因此如今的徐州,确实还沾着些“山东气息”。这也让徐州与山东之间,多了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