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在写什么?你为谁而写?更重要的是——你为何要写?要想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你不仅要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学会有效地运用语言。本书旨在指导读者更好地将批判性与创造性结合,掌握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写出深刻、引人入胜的论文。
本书前半部分系统梳理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简史,随后提供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接着,本书探讨了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在学术写作中的运用。最后,本书在后半部分介绍了如何利用叙述风格和修辞手法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每个章节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与活动,它们有助于读者实践新的技能、巩固已有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本书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众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训练。对于想要打磨自己批判性分析和沟通技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本书提供的技能训练和理论资源不可或缺。
02
麦基的《故事》是一本被影视圈奉为圣经的编剧书,讲述故事创作核心原理。越来越多小说作家、文案策划和商务人士也开始研习其中的讲故事技巧。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高级电影鉴赏入门指南,也可以将它视为文学写作、艺术修为内功进阶,还有人从中领悟了人生哲学和生活道理。被英国卫报称为“亚里士多德后最有影响力的讲故事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将他30年间行走全世界,向10万名学员开班授课的精华写在了这本《故事》里。
精装版《故事》2014年9月29日上市,3天后开始加印,3个月后成为“当当网2014年艺术榜榜首”、“亚马逊编辑2014年度收官之荐”,9.5分领衔电影类书籍进入豆瓣年度盘点,并成为《北京青年报》阅读“2014最美的十本书”之一,获得人民日报微博推荐。2016年,我们将这本书里深邃的思想以更为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并同时推出16开、轻型纸、宽页边距、采用新排版设计的平装《故事》,希望它能到达更多人的手中。就像封面设计一样,一束光照进我们的生活,电影,不只是黑暗中的银幕故事,更是生活里闪耀的人性故事。
罗伯特・麦基是编剧大师中的大师。
——《霍比特人》《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兼编剧彼得・杰克逊
关于故事结构,我所了解的一切都来自伯特・麦基。就是这样。
——《撞车》导演兼编剧保罗・哈吉斯
麦基说,高潮是你讲述这个故事的意义的饱和点。
——《画皮》《寻龙诀》导演乌尔善
03
自由写作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写作方式,它要求你将脑海中浮现的语句不假思索地写下来,是将文字写在纸上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你时间有限,那么就将一半时间用来自由写作,另一半时间用来整理、修改你的文章;如果你时间充裕,但脑中毫无头绪或头绪太多无从下笔,那么你可以通过自由写作收集或集中想法,随后再自由写作完成初稿,然后再修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你获得理想的作品。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勤加练习,人人都将拥有让思想跃然纸上的能力。
彼得·埃尔伯是自由写作法最著名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写作与教学经验,与读者分享了毫无灵感或陷入瓶颈时如何高效完成文章。首先,自由而不加批判地写作,这样你就会产生很多的词语和想法,而不必担心这些内容是否优秀;然后,回过头来,采取一种批判性的心态,细细打磨你所写的东西——留下好的内容,扔掉不好的内容,把剩下的内容塑造成有力量的作品。
基于自由写作法,围绕写作与修改这两个步骤,作者详细介绍了八种写作方法、六种修改技巧,辩证地分析了写作过程中创造与批判的关系,就如何应对这种复杂关系给出了深思熟虑的写作建议,并强调了如何利用读者反馈来使作品更有吸引力,让读者产生体验感和共鸣。
本书是一本经典写作手册,在美国的各种写作训练班中被作为教材使用,适合各类需要写作的人。从学生到教师,从科研人员、小说作者到诗人,人人都能从中获得益处。
04
《高效论证》是将《论证是一门学问》的规则应用到配套习题中,并给出活动指导、论证导图、答案及答案解析的完整、系统读本,美国大学批判性思维课程的经典教材之一,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全面、高效掌握论证规则和技能的实用练习辅导教材!
本书的内容包括:
• 50条论证辅以大量的深入说明和65套练习题。
• 习题:编自报纸、哲学著作、文学著作、电影、YouTube视频等多种来源。
• 规则运用:将《论证是一门学问》中的规则应用到习题中。
• 延伸练习:介绍学生可自行或与同学共同完成的批判性思维练习,或者给出对应链接。
• 活动指导:介绍多种专为学生设计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或作业。
• 论证导图:介绍评价和构造复杂多步骤论证这一重要技能。
• 参考答案和解析:提供答案并探讨其优点和缺点,进一步讨论习题中引起的知识、哲学或伦理问题。
通过65套习题,读者能够在实操中深化、运用和巩固50条论证规则和论证导图,规避22条论证谬误,并将论证规则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如阅读论证类文章、学术写作、调查研究、评价新闻事件、辩论演讲等。此外,对于想要出国深造、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读者,本书也是不二之选。
05
本书是关于社会学调查的实战指南,首版于2011年出版。在以译介式教科书为主导的方法领域,本书结合中国社会背景,实现了切身且反身的方法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作者就中国人的性行为、性关系、性观念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多点红灯区考察的基础上访谈了1300多位相关人群,积累了大量的定量与定性调查实地经验。本书案例丰富,讲述清晰、生动、具体,经验与教训并举,被誉为“社会学调查接地气的和具有操作性的书”。
全书分为三篇,包括定量调查方法和定性调查方法方方面面的问题、社会学调查的整个过程和深入的论方法探讨。上篇首先界定了社会学问卷调查,侧重讨论了社会学调查的灵魂“元假设”和其四步逻辑操作、光谱式思维;其次分析了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即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问卷调查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理论筛选问题、设置相关假设等,探讨了问卷设计中常见的误解、反思了设置开放题和“观念调查”问题等;最后回顾了整个调查实施过程和问卷调查的操作方法以及“过程控制”。中篇是对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作者指出定性调查就是“谈恋爱”,阐发了“求同法”“求异法”“求全法”的三种境界,说明了对象的选择、人数问题和光谱式思维、定性调查设计,探讨了研究情境中的“人”的社区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的相处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会调查法。下篇是对论方法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主体建构论、光谱式理解和研究伦理问题。
比起十年前的第一版,第二版有不少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讨论起点,扩充了新的内容。对于想要打下坚实的调查基础,但又觉得其他的教材类图书晦涩难懂,操作性不强的新手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高本土化调查能力,觉得国外教材里的内容不符合中国社会情况的硕博士生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对于想要提升社会学调查境界的学者来说,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