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形势,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防指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有力有序开展防汛防台各项工作,成功应对了多轮强降雨和台风,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12月10日,绍兴市2024年防汛防台情况和低温雨雪冰冻防御形势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有关情况。
会上,绍兴市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王骏作情况介绍:
今年主要气候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面雨量1496.1毫米,比常年偏多7.7%。平均气温19.7℃,比常年偏高1.6℃,夏季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目前19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5.55亿方,平均蓄水率为65.1%,与常年基本持平。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一是全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分布上看,进入汛期前,全市面雨量479毫米,比常年偏多35.2%。汛期面雨量为789.5毫米,比常年偏少15.3%。出汛后至今,全市面雨量222.7毫米,是常年的2倍。从空间分布上看,北部三区大于南部三县市,面雨量最大的越城区比最小的新昌县偏多200多毫米。汤浦水库集雨区略低于全市平均值,四明山区比全市平均值偏多两成。
二是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从时间跨度来看,3月22日发布了首个雷暴大风红色预警,11月14日还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时间跨度长达8个月。从发生频率来看,强对流天气达71天,发布相关预警390条,比常年偏多近两成。从对流强度来看,7月14日下午的强对流天气,小时最大雨强达92.4毫米,单站最大雨量超过170毫米。
三是夏季持续晴热高温少雨。从高温天数看,35℃以上高温日数60天,较常年偏多31天;40℃以上酷热日数7天,较常年偏多6天,为历史第3。从降水量来看,夏季降水量仅207.6毫米,不到常年的一半,出现了气象干旱。
四是台风影响数量偏多时间偏晚。从数量上看,今年共有4个台风影响我市,数量较常年偏多,但过程雨量总体不大,仅占汛期雨量两成左右。从时间上看,今年台风生成总体偏晚,对我市结束影响的时间也偏晚。最后一个台风“康妮”,影响时间为10月31日至11月1日,是非常少见的非汛期台风。
今年防汛防台情况
今年以来,绍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一个目标、四个宁可”防汛防台理念,认真落实省防指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效运行“1833”联合指挥体系,有效应对梅汛期集中性降水,成功打赢台风防御攻坚战,累计转移7.93万人,实现了“灾害损失轻、人员零伤亡”,形势总体平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主要领导先后批示48次,并多次调研督导防汛备汛、台风防御、抗旱保供等工作。入汛前,市县防指在主流媒体公布防汛防台抗旱行政责任人和分级包保责任人名单,制定31类防汛责任人履职清单。临灾时,提前叫应103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2.4万名防汛责任人。响应后,采取提示函告知进岗、电话语音抽查在岗、系统定位实时查岗、视频连线重点督岗等方式倒逼基层防汛责任人进岗履职。
二是有效运行工作机制。在体系运行上,出台《绍兴市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方案》,建立联合保障、联合救援、人员转移、督导服务等9项工作机制,发布红橙高等级预警后,立即激活“135”预警叫应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发布各类预警266条,叫应叫醒防汛责任人95.97万人次。在预案编制上,修订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将预警发布和雨量预报纳入等级响应启动条件。按照“一次一研判、一次一编制”原则,针对性制定台风防御工作方案。
三是加强风险闭环管控。常态化排查方面:梳理摸排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低洼易涝点等风险网格9237个。按照边排查、边整改、边销号原则,动态更新、闭环管理。全年累计检查各类风险点位7.61万处,排查整改风险隐患1.04万条。重点问题整改方面:今年共开展5轮现场指导服务,发现问题隐患157条,均以管控指令单形式交办整改。围绕省防指的重点任务,细化制定93项针对性工作举措,目前已按照时限要求完成整改。
四是果断开展临灾处置。强对流天气防御方面:坚持以预报预警为令,及时激活“1833”联合指挥体系,气象部门提前20分钟提醒,应急部门会同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立即分析研判,专业预警和风险提示与气象预警同步送达,属地按照“135”预警叫应机制,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梯次进驻指挥部。如6月23日诸暨出现集中强降水,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提前转移风险区人员907人。台风暴雨防御方面:台风生成后,立即启动紧急会商机制;进入72小时防御线后,召开动员部署会,组织编制“1+9”防御工作方案。启动响应后,指挥部按照“1+3+2”模式实体化运行,“小前台、大后台”的防御指挥体系全激活。特别是13号、14号台风接连影响我市,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守牢了防汛防台安全底线。
五是积极做好应急保障。在力量下沉方面:依托基层应消一体化建设,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充分发挥“小防指办”作用,统筹协调辖区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在救援力量方面:对全市335支抢险救援队伍分类编组,分层开展联勤联训,联合演练。2100多个村(社)落实了2.3万人的防汛抢险队伍。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演练2908场,培训人员3.7万人次。在物资装备方面: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380个,规范化建设1884个避灾安置场所,储备应急物资2786个品种、2334万件。在宣传引导方面:防台期间,全媒体更新发布台风动态和防台注意事项。日常状态下,依托“越牛新闻”客户端开设应急管理频道,通过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移动平台动态推送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受众超过450万人次。
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抓好非汛期的防汛救灾各项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方面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防汛防台抗旱能力提升行动,做好极端天气“村安工程”收官行动,加快实施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大管网建设与提标改造力度,优化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另一方面抓实抓牢保障基础。继续推进基层应消一体化建设,在“建”和“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用”的发挥。迭代升级数字防汛防台应用,进一步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加大对卫星电话、发电机、排水泵等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配齐补足应急物资。
今年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的防御形势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冷空气影响,我市已有5次降温过程,昨天(12月9日)全市最低温已低至2.6℃。根据最新资料分析,今年冬季我市天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水偏少。预计总降水量150~250毫米,较常年偏少。其中12月和1月偏少,2月略偏多。二是气温偏高。预计平均气温6~8℃,较常年偏高。其中12月正常或略偏冷,1月偏暖,2月略偏暖。三是灾害风险较大。预计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有2到3次寒潮或强寒潮过程,极端最低气温山区-9~-6℃,其他地区-6~-3℃;可能出现阶段性雨雪冰冻天气,部分山区还会出现冻雨,将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相关部门就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做了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修编应急预案。修订了《绍兴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了《绍兴市抗雪防冻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应对低温、霜冻、暴雪、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的任务分工和响应措施。
二是开展专项排查。聚焦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给、保民生、保稳定,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全面查改组织指挥、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抢险救援准备等方面的问题短板。
三是做好宣传引导。会同气象、宣传、公安交管、广电等部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天气信息和防御指南,提醒社会公众加强自我防范。
下一步,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按照预案方案,适时激活“1833”联合指挥体系,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前布防抢险物资和装备,下沉抢险救援力量,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答记者问
问
刚刚主发布人介绍我市建立了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能否介绍下具体情况,这样的一个指挥体系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
市防指副指挥长、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 王骏:
早在去年8月,全市上下对标省防指,开始构建运行“1833”联合指挥体系,经过一年的实战检验和迭代完善,今年8月正式印发了工作方案。
“1833”中的“1”是指1个联合指挥部,具体由参谋部、联合指挥室和专项工作组构成,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防指统一指挥、统筹协调。
“8”是指由8个行业部门牵头的重点领域分域指挥中心,发挥对“1”的专业支撑功能。
第一个“3”是指以“提示单、预警单、管控单”为主要手段,实现风险“识别提示、确认预警、指令管控、闭环反馈”全流程掌控。
第二个“3”是指针对暴雨、山洪、地质灾害3种预警类型,按照黄色、橙色、红色3种预警级别,通过“一条消息、一个电话、一次视频”的“3个一”手段,及时叫应县级防办主任、常务副县长、县长3个关键人,是打通指挥部、研判小组、风险闭环的重要抓手。
“1833”联合指挥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对近年来防汛防台工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相比以往,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3方面变化:
一是健全了联合指挥机构。通过专班化运作,整合防指主要成员单位骨干力量,强化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构建起统一指挥、部门联动、高效顺畅、整体作战的防汛指挥体系。
二是形成了防台风方案体系。立足超强台风从浙江沿海正面登陆、严重影响我市的最不利局面,基于应急预案形成“1+9”防御方案体系。通过联合会商和综合研判作出科学决策,有效避免了以往一刀切的情况。
三是叫醒了基层关键责任人。实行“135”预警叫应,县长、常务副县长3分钟内不读消息,立即电话跟进,5分钟后视频连线,检查是否处于指挥状态,确保关键责任人叫应叫醒。
防汛防台事关民生福祉,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守护人”。
问
在防汛防台工作中,省委省政府明确要以气象预报预警为令,气象部门在整个灾害应对中发挥着“吹哨人”的作用,请问我们在预报预警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答
市气象局副局长 张建海:
2024年绍兴天气气候较为异常,全市气象部门用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天气的不确定性,切实守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主要开展了4方面工作:
一是织密立体监测网络。完成极端天气“村安工程”建设,新建各类气象站2200个,地面站网密度提升至2公里,实现“村村有气象站”。10部相控阵雷达、14部特种雷达全面投入使用,形成地面到高空、快速反应的天气监测矩阵。
二是强化精准预报支撑。引入相控阵雷达短临模式,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流系统智能外推,提升定时、定点预报能力。建成“村安工程”协同应用平台,基于高精度要素和影像实况,深化省级智能网格业务应用,实现镇村级的定量化预报预警。
三是健全预警联动机制。紧盯灾害性天气,落实影响提示、警戒提醒、精细预警、分级叫应、实况通报五个阶段“递进式”服务,全年制作材料1141期,发布预警974条,电话叫应2599人次。提前1天向防汛部门开展预警信号预提醒,为防御调度备好“提前量”。联合市防指办印发《“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处置流程。
四是拓展数智发布渠道。升级全网短信接口,动态提取高风险区人群,实现预警信息实时定向、全覆盖投放。创新“闪信”渠道霸屏显示,叠加全网短信、应急广播等渠道,进一步提高预警阅看率和覆盖面,累计服务1348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做好寒潮、雨雪冰冻等冬春季灾害性天气的保障服务。
问
绍兴有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也是防汛防台的重点领域,请问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防御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答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罗宗德: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易发区面积5553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67%;截至目前,全市现有风险防范区1117处,防治任务较为繁重。为此我们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全力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开展风险调查,提升识别能力。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勘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遥感识别、重点地区高精度调查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二是完善监测预警,提高防控水平。坚持完善“人防+技防”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体系,进一步扩大地质灾害群众与专家结合的监测预警覆盖面,提高监测智能防控水平。
三是坚持先手思维,提前排查转移。抢抓台风、梅汛来临前的“窗口期”,重点对风险防范区进行排查,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今年,我市成功应对了梅汛、短时局地强降雨及台风的轮番侵袭,成功避险1例,累计转移人员4882人,实现地质灾害无人员伤亡。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灾能力。与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开展“局院协作”,持续深化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设立县级工作站点和市质监站点,联合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五个百分百”服务,通过面对面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和服务,切实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问
在刚才的介绍当中了解到今年我市具有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那么我们在蓄泄调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又有哪些投入?
答
市水利局副局长 蒋高永:
今年我市经历了入汛前持续强降雨、梅雨强降雨和台风的重重考验,特别是出汛后还防御了“康妮”台风,水利部门加强了与气象部门的会商研判,科学开展水利工程调度,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效益,除浦阳江流域诸暨太平桥站和绍兴平原南门站出现超警戒水位过程外,全市汛情总体平稳。
我们坚持“早动、快动、小动”原则,在强降雨来临前,提前开启各沿江排涝水闸,降低平原河网起调水位,提高河网纳蓄能力,强降雨期间全力候潮抢排,大中型水库通过提前预泄、洪水期拦洪错峰调度,有效降低干流洪水水位。今年以来,曹娥江大闸累计排水29.12亿方,绍虞平原累计排水19.54亿方;汤浦、陈蔡、石壁等大中型水库累计泄洪1.68亿方,洪水期拦洪超2.08亿方。
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86.5亿元,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力,柯桥区海塘安澜工程完工,上虞区海塘安澜工程、嵊州市曹娥江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东桥至丽湖段)等在建工程有序推进,镜岭水库工程主体工程开标,安华水库工程、三溪水库工程主体工程开工,这些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补齐防御体系短板,有效提升我市的防洪减灾能力。
问
当前已进入12月份,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已明显下降,后续还会逐渐走低。刚才也介绍了我们在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方面做的一些准备工作,那么对广大群众来讲,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呢?
答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徐华良:进入冬季后,我市出现雨雪冰冻天气可能性增大,对道路交通运输、供水供气供电、农作物种植以及群众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借此机会,我们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一是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低温冰冻等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和出行计划。
二是长时间户外活动要加强防冻保暖,防止冻伤。尤其是老少体弱人员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摔伤。
三是户外作业人员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低温冰冻天气导致身体灵活性减弱造成人身伤害。
四是驾车出行要提前检查车辆,开车时尽量避开容易结冰的隧道、长下坡、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
五是要注意用火用电用气安全,避免取暖引发火灾、电器事故,使用煤炭取暖时需要保持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六是注意供水供气供电情况,发现隐患问题及时报修,谨防低温冰冻导致的停电、停水、停气。
七是加强种养殖业防寒保温管理,及时加固温室大棚、畜禽圈舍,避免农作物和牲畜受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