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哈尔滨、山东、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北方多地寒潮暴雪,让新能源车主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寒潮暴雪,一些新能源车主后悔了,取代油车成“闹剧”?

日前,根据新周刊报道,呼和浩特市大雪后城区新能源出租车明显减少,很多出租车都在换电站外排队换电,这一排就是近3个小时。有新能源出租车司机表示,车辆冬天续航太差,换电配套设施也不到位,自己有退车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山东等地的大暴雪,下到天津、烟台和威海了,让很多车主有苦难言。有些车主说,他们电动车的续航表现,根本就没有达到标称值。夏天暖和时,车的实际续航能力在300公里左右,到了冬天,气温在零度左右时,车的续航就只有100多公里。

“坐标天津,目前5折,实话实说,后悔了。”有新能源车主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吐槽:他的车300公里续航,实际只是行驶了78公里,损失了四分之三的续航。

电动车续航被严重夸大,在哈尔滨直接让你的续航能力下降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续航能力大打折扣,就导致车主需要频繁充电,但现在气温降低,充电的时间慢得让人抓狂。有车主吐槽:平时充电功率可达30-40千瓦左右,但今天暴雪低温天气下,我的充电功率仅有17千瓦左右,大概是平时的50%。

过去1~2个小时就可以把电充满,但现在充电时间翻了一倍不止,3~4小时未必充满,加上排队充电的时间,就更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些拥有私人车位和充电桩的车主来说情况还算好,但是那些经常使用商业充电桩的车主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在厚厚的积雪路面,在寒冷天气下等待充电,这对车主来说是一种煎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车虽然有加速快、动力强、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但是在暴雪天气下,积雪导致路面比较滑,体现不出电车加速快、动力强的特点。

此外,很多新能源车拥有较高的智能辅助驾驶水平,但是这种积雪路面,车主是不太放心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毕竟,路面很滑,汽车依旧是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很容易出现问题。

此外是雨雪天气给换电造成了麻烦,根据海报新闻报道,长春出租车司机赵强表示,长春下了很长时间的雨,12日又开始下雪,雨雪混杂加上低温,出现了结冰的情况,一些电动出租车、网约车的电池都跟汽车底盘冻在了一起。

这导致每台车换电池的时间大大延长,由此造成排队换电的队伍越来越长。该出租车司机表示:“排了5个多小时的队,才换上电池。在排队等待过程中,有的出租车耗完了电,最后只能拖车。”

因此,有人问,为什么电动车在寒冷的天气中,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呢?现在电池技术发展,难道还不能适应北方寒冷天气的需求吗?严格来说,确实如此。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现在这个电池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它的最佳使用温度是在20~25度左右,气温太高或者太低,电池的活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低温会导致电池的放电速率加快,出现续航力大幅下降,充电慢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指出,仅北京的新能源保有量就达到五十万辆,新能源取代燃油车在北方会不会成为一场“闹剧”?

此外,这一场大雪,把所谓的新能源汽车隐藏门把手功能再次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在专家表示,这个设计,可以降低风阻,可节约燃油50%。但现在车主发现,如果冬天冻住打不开,可以节约燃油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的暴雪,照出新能源短板,南电北油格局形成

可以看到,如今极端天气问题,成为掣肘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因为如此,新能源车的增长,南方好于北方,根据2023年新能源车月度销量统计来看,卖的最好的是广东与浙江,而在辽宁、陕西、青海以及河北、宁夏等省份,销量并不突出。

这背后虽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是冬季对新能源车的考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新能源车企的总部也大多是在南方,小鹏总部在广州,蔚来在上海,零跑总部在杭州,哪吒总部在嘉兴,广汽埃安在广州,比亚迪总部在深圳,吉利在杭州,赛力斯总部在重庆。

由于南方的天气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相对要更加友好,这里也能更好推动新能源的普及。

但当前北方依然是以油车为主。虽然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燃油车油耗也增高,但没有新能源车型这么离谱,在极寒环境下的稳定性远超新能源。

我们知道,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目前冬季低温充电续航能力和电池寿命等技术问题,短时间内没法攻克,这让北方车主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车企也在想办法,比如针对续航问题,低温充电慢的问题,动力电池采取的都是外部加热的方法,比如通过加热膜或加热板把温度传导到电池,是当前比较多见的加热技术。

“但这个技术有个问题,就是加热较慢,一般平均每分钟可以提高0.3度左右,比如北方气温零下10度,动力电池包里的电芯温度是5度左右,要提高到20度,要加热一个小时。

“我加热是为了充电快,结果你加热需要1个小时。”有网友抱怨道。

如何解决新能源在极寒天气下的问题,将是决定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车企或动力电池制造商需要对极寒和高热地区电池的性能有更完善的优化和改进。

破局的方向,在固态电池?

山东交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褚瑞霞博士给出了一个解决方向——在电解液里加添加剂,研制凝胶态电解液甚至是固态电解质,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解液高低温性能

她指出:“尤其是固态电解质,因其本身是固态的,温度对其电荷传输影响不大,且不会泄漏,因而高低温性能和安全性更高。”

从该专家的观点来看,解决冬季电池痛点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固态电池。事实上,我们看到,现在日本松下、日产与丰田都在全力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并且已经把量产提上议程了。

固态电池有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锂电池在冬季的时候,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固态电池则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在冬季也能发挥出较好的性能,同时,它的充电速度也很快,续航能力也很强。

国内在固态电池方面的研发也在推进,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半固态电池玩家,但总体来看,固态电池的研发短时间内还难以攻克。

根据褚瑞霞博士的说法是:“全固态电池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的阻抗问题和尺寸做大后的安全性问题以及高度集成的成本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今,面对北方极寒暴雪天气的电池短板问题存在,北油南电的格局短时间无法改变。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相信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电池续航、低温下的活性表现以及充电短板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较好的解决。只不过,我们不宜因为推崇新能源而对油车一棒打死,我们需要油车与电车两种选择甚至多种选择,南北用车差异需要共情,不同的行业,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用车追求。

北方的极寒暴雪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新能源车的短板,北方消费者在极端天气下的用户痛点被放大,新能源车如何解决这些短板,是事关消费者体验与选择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