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神秘存在,黑洞,由垂死的巨大恒星在引力的操控下坍缩形成。在四种基本作用力中,引力位居最弱,而强互作用力则居于最强之位。倘若用数字来描述它们的强度,强互作用力为1,那么引力则微弱至10的负39次方。
如此微弱的引力,让人类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就能克服,正如我们跳跃时,尽管地球的引力试图将我们拉回地面,我们依旧能轻松跃起。这足以说明引力的微弱。
但微弱的引力究竟是如何形成黑洞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天体呢?
尽管引力不强,我们甚至可以抵挡地球的引力跳跃,然而,你会发现,不论跳得多高,你终将回到地面,除非你的速度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例如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公里。通过强大的火箭助推,才有可能达到这一速度。
同样,物质的排列越紧密,其逃逸速度也就越高。从白矮星到中子星,再到黑洞,逃逸速度逐步攀升。黑洞的逃逸速度之快,甚至超越了光速,以至于连光也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从而让黑洞呈现出一片漆黑的景象。
黑洞的引力之强,尤其在你逐渐靠近黑洞时,这种引力带给人的异样感愈发明显。在到达某个临界点——事件视界之后,任何试图逃脱黑洞的尝试都将是徒劳,最终被黑洞的引力无情地吞噬。
在你逐渐接近事件视界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黑洞无与伦比的引力,这种引力在微小的距离差中便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强度。结果是,哪怕是你身体的不同部位,比如脚和头部,也会因为感受到的引力差异过大,超过原子间的结合力,而将你无情地撕裂,这一过程被称为“意大利面条化”。
最终,你会被吸入何处?
科学界对此尚未有定论,因为一旦跨越事件视界,所有的物质以及信息将不再受已知自然法则的束缚。但普遍认为,被黑洞吸入的一切最终会落向一个被称为奇点的地方。奇点,是一个体积无穷小、密度无穷大的点,时间与空间在此终结,超出了我们所能描绘的范围,甚至被一些科学家称为“超时空”的点。奇点并不存在于我们熟悉的四维时空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严格来讲,黑洞即奇点,并无实际体积。我们平时所指的黑洞体积,实际上是指事件视界的范围,以奇点为中心,从奇点到事件视界的距离,也即史瓦西半径所定义的球面范围。
科学家们是如何解释黑洞的呢?事实上,我们无法直接描述黑洞的特性,因为当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研究范围时,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则都显得无能为力。普朗克尺度代表了有意义的最小尺度,即便它小到极致,也必定大于奇点的无穷小体积。
然而,人类无法放弃探索,不能因为难以解释就置之不理。科学家们试图利用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去揭示黑洞的奥秘,主要依靠的是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这两大物理学支柱。
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理论揭示了引力的本质,它在计算大质量天体如行星的运动时,并不涉及量子力学。同样,量子力学在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的运动时,也不牵扯到引力。
然而,黑洞是个例外。它是大量物质被挤压至极小空间所形成的,空间之小使得引力在原子尺度上也发挥着作用。
奇点体积无穷小,量子力学在比电子还小的空间是否仍然适用?
科学家们试图融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创建一个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理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两大理论经常出现不可调和的冲突。
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大胆的设想:若脱离四维时空,借助高维度空间来阐述黑洞奇点,或许能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使一切变得简单。
这也是弦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它试图用不断振动的弦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统一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可产生不同的基本粒子,以简单的弦模型诠释整个宇宙,有效整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但要使弦理论成立,需基于十维空间,这远超我们的四维时空。其他六个维度隐藏在哪里?它们可能蜷缩在极微小的尺度中,超越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弦理论的进展催生了其他前沿理论,例如超弦理论和M理论,这些理论同样建立在高维空间的基础上。
尽管弦理论在解释万物方面颇具优势,但缺乏实验验证的证据,因此尚未获得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一个能够经受实验考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好理论。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发现,运用高维度的视角去审视一些在我们看来复杂且难解的现象,这些问题会变得简单许多,如量子纠缠和量子隧穿效应等。
这可能解释了为何物理学家们对黑洞的研究如此执着,他们相信黑洞必定与高维度空间有着紧密联系。既然我们已知黑洞不属于四维时空,那么它或许是通往高维度的捷径。一旦物理学家们揭示了黑洞的秘密,他们可能就会找到通往高维度的大门,届时,许多谜团将迎刃而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