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特区政府近年积极吸引人才来港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各输入人才计划合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其中约24万宗已获批,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尽管政府超额完成目标,成绩令人鼓舞,但笔者认为,个别细节仍需持续优化和完善。
事实上,即使撇开国家大政方针,客观数据反映,香港以目前的人口结构情况,有需要继续引入外来人才及劳工来填补人力和技能空缺。按政府估算,本地劳动人口于2028年微升至约356万人,惟整体人力短缺进一步扩大至18万人,较2023年多出13万人。换言之,劳动人口显然无法跟上经济增速和产业需要,而且有明显的恶化迹象。
目前,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有优才、专才和高才三类计划。前两者属于入境要求较为严格的制度,部门实施多年,拥有较多执行经验,后者则是本届政府因应香港发展需要而推出,政策较新的同时,也采取“宽进严续”的方式,难免会在落实期间衍生各类问题。
高才计划分三类,A类申请者普遍是高薪人士,即全年收入高达250万港元或以上,数量占计划申请者的四分之一,相反,B及C类的门槛就较低,申请人只需要符合特定条件并在合资格大学毕业,就能来港逗留两年。
过去两年,高才通不时传出就业、续签和制度漏洞等问题。举例来说,政府调查发现,A类申请者来港半年或以上,只有约六成的就业率,高于B类和C类,意味着不少高才未能在香港找到合适工作。更甚者,有部分高才需要自立门户,开设公司,务求更好地发挥其专业技能。有见及此,除了继续调研掌握实况和举办各类招聘会之外,政府亦要推动更多创业平台和基金,专门配合新来港人才的发展需要。
一个影响政策成效的重要因素。香港高才通经常被人诟病申请容易,续签困难,尤其是只有笼统的描述,缺乏详细案例,导致大批不良中介有机可乘。以人才服务办公室为例,去年10月开幕以来,事隔约一年,即本年11月,才正式进驻小红书,反应似乎过于迟缓。笔者期望人才办结合不同政府部门、传媒机构和招聘平台,主动出击,以线上线下讲座、懒人包图片和短片等不同方式,介绍更多续签详情。另外,当遇到个别账号散播错误资讯,亦要主动澄清,即时向社交平台营运商举报。
当然,高才通之外,其余计划亦有改善空间,例如,优才计划采用计分制,经常被诟病申请程序复杂,处理时间过长,部分案例更加需要等候超过一年,严重打击申请人来港意欲。针对优才计划,当局不但要简化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而且要设立两级制,额外增加类似绿色通道的特快批核,按香港最需要的人才类别主动出击,协助具国际影响力或认受性的对象申请入境。
人才是宝贵资源,政府要发挥牵头作用,主动解决各类人才的适应困难,并且要及早规划和检视现有资源配套,如教育、医疗和社福等,以便更好地应对新来港人口所带来的挑战。香港既是一座移民城市,也是一座国际之都,拥有东西文化交汇的独特魅力。笔者相信,只要完善人才政策,香港绝对有能力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