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30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也是全世界瞩目的一天,在这一天志愿军发起了对上甘岭的大规模反击,在血与火的碰撞中,造就了无数英雄与传奇!

重炮戏耍韩二师

30日中午12时,十五军133门大口径火炮,几十门迫击炮开始向597.9高地倾泻炮弹,被美韩军炮火压制的日子不会再有了,志愿军的炮兵部队,将怒火灌入炮弹,不间断地向敌人发起进攻。

在凛冽的寒风中,炮手们只穿着个小背心,来回装填着炮弹,炮兵九团的一名榴弹炮炮手,由于发射量过大,拉断了三根拉火绳,最后索性换上了个铁丝。

迫击炮炮管得不到休息,烫得吓人,如果再继续开炮,就可能炸膛,小炮手急得抓耳挠腮,最后想到了办法,他干脆脱下背心,用尿弄湿,然后再裹在炮管上,给迫击炮降温,只听刺啦一声,炮管升腾起一片水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被无数次耕耘的597.9高地,再次迎来了高潮,坑道内志愿军战士们欢呼雀跃,即便被炮弹震得东倒西歪,他们仍然大喊着:

“不要紧,震吧震吧,这是我自己的炮火!”

当时597.9高地的美七师已经调走,留下韩二师坚守阵地,在此之前,韩二师已经在高地上摆下了4个连的重兵,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的火力点。十五军的第一次炮击,主要就是为了摧毁韩军的工事。

炮击从中午12时,打到了太阳快下山,韩军在工事内根本不敢冒头,顷刻间,炮击停止了,韩军被志愿军的炮弹量惊呆了,哆哆嗦嗦地爬出工事。

在韩军想来,估计中国步兵是要准备进攻了,随即他们开始猛修被摧毁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但仅仅半小时后,猛烈的炮击又打响了,来不仅隐蔽的韩军,再次扔下了无数尸体。

为何志愿军炮兵要这么打?这就是炮兵的战术,火炮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和摧毁敌方工事,而一旦敌人缩进工事,就很难有效杀伤敌人,所以十五军的炮兵故意沉默半小时,让韩军走出工事,便可以更好地杀伤敌人。

不久之后,志愿军炮兵再次改变方向,将炮弹打向敌人的纵深,甚至是敌人的炮兵阵地和攻击出发阵地。韩军士兵见状,再次冒出头来,与此同时,准备反击的十五军战士,发起了佯攻,喊杀声传入韩军耳朵,信号弹满天飞,韩军以为志愿军真的要进攻了,便都走出工事,进入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的是,我军的火炮马上改为回马枪,把目标从敌人纵深再次转入597.9高地,几个来回之下,阵地上的韩二师部队,就被折腾得差不多了。

当然,这还远没有结束,在接到命令后,我军的火箭炮部队在22时15分,精准地在8秒内,将352发喀秋莎火箭弹,射向敌人纵深和炮兵阵地,进行大面积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秋莎是志愿军的王牌火炮,在十五军中被像照顾大爷一般供着,有了任务马上拉出喀秋莎,炮击完毕后则马上拉走,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火箭炮团数次进出,人和炮毫发无损。

“瞎子背瘸子”

在炮击结束后,22时25分,步兵准时向597.9高地发起进攻,此时,四十五师重新整编的八个连,和二十九师的两个连,猛扑向597.9高地。

诚然,中国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炮兵的进攻战术,也将步炮配合做到了极致,而在不久之前,指挥员们还在为确定进攻目标摇摆不定。尽管我军步兵的实力很强,但在大规模运用炮兵方面,这是第一遭,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被美军的炮弹逼出来的。

虽说十五军已经做足了准备,各种物资、弹药准备得很充足,但此时的597.9高地,已经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了。等待我军的是70个火力点,65挺轻重机枪,14门轻步兵炮,而且是在几乎没有任何遮挡的高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当时的597.9高地,土壤松软得一塌糊涂,如果没有提前修好的工事,连架机枪都是很难办的,为此,我军的战士时常会拿敌人的尸体做支架,才能勉强射击。

据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回忆,第一三四团八连、第八十六团三连攻打3号阵地、1号阵地,第一三五团四连进攻10号阵地、9号阵地,一个连只要冲锋两三次,就得换一个连,在占领9号阵地时,连队仅剩4个人。

六连连长万福来刚刚登上9号高地,就被一发弹片击中了脸颊,足有小孩儿拳头那么大,万福来硬生生将弹片拔了下来,他本想继续坚守阵地,被由于失血过多晕了过去。

然而,在顷刻间,9号高地再次被韩军夺走,六连二排班长吕慕祥在接近敌人地堡时,全身五处负伤,犹如一个血人,他已经无力抡起手雷,只能爬向敌人的地堡,他拉开引线,用最后的力气贴上地堡,和敌人同归于尽。

在上甘岭,不只有一个黄继光,在和敌人拼死厮杀中,无数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厮杀声充斥整个597.9高地,如果从高处俯瞰,根本看不到一丝人影,整个高地被尘土包围,爆炸声接连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王合良正在冲锋,而一发炮弹在其不远处爆炸,等他爬起来,发现眼睛已经看不见了,王合良一边摸索着冲锋枪,一边对旁边喊道:

“有人吗?附近有我们的人吗?”

副班长薛志高在其不远处,他听到声音,发现了王合良,他对王合良道:

“王合良,我是薛志高,在你左前方,我腿断了,到我这里来!”

当时,薛志高的左腿被炸断,他正在包扎伤口,王合良顺着声音爬了过去,薛志高一把把战友抱住。

“让我看看你伤在哪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合良的双眼在流血,薛志高马上拿出绷带,缠住了王合良的眼睛。薛志高见此场景,不无遗憾地说:

“你瞧我们俩整的,一个能走看不见,一个看见不能走!”

王合良并没有因为失明而丧失斗志,他对薛志高说道:

“我们合起来不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我借你的眼睛,你用我的腿,我们不能冲锋,但可以帮着守阵地,多上去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是吧?”

话毕,王合良就将薛志高背了起来,薛志高不停地给王合良指着路,“往前走,有个弹坑,往左一点,再往前。”

时至今日,两位英雄的壮举犹在眼前,怎能不让人泪目。

要手榴弹,要手雷,越多越好

30日那晚,我军投入了11个连队,一共1600多人,由于伤亡太大,崔建功命一三五团二营参谋长指挥战斗,并及时重组部队。

崔建功直接接通张广生:

“告诉我,你们需要什么?”

“师长,要手榴弹、手雷,越多越好,最好给我们弄几千条麻袋,这山头被炸出几尺深的虚土,根本没法儿挖工事。”

此时的上甘岭早已今非昔比,由于战役规模的扩大,志愿军司令部曾下令,十五军要什么给什么,所以只要战士们需要的,后勤部门会全力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爆破筒、手榴弹、手雷的补给量是一天3000个,现在供应到10000个,另外多发了5000枚地雷。

为了打赢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后勤部门,从国内紧急运送180个火车厢弹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后勤部门到周边各军中搜罗手榴弹、手雷,手榴弹就跟萝卜一样装入卡车,不分昼夜地往上甘岭运。

单单30日夜晚的反击,我军只弹药就运了144卡车,战场的残酷程度,和弹药消耗之恐怖,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片光秃秃的高地上,我方用炮弹犁一遍,敌军再用炮弹耕一遍,数尺深的松土怎么能修工事,为此,需要大量的麻袋。麻袋装上土,便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十五军后勤部,马上将装土豆、高粱倒出来,给前线支援了2000个麻袋。

在弹雨下,电话线难以接通,被炸成一段一段,单单第八十六团,通往1号坑道、2号坑道的电话线就被重新拉了三遍,通讯员伤亡7个人,可即便如此,仍然难以接通。

对于摧毁敌方工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榴弹,打红眼的志愿者战士,甚至会在身上绑满手榴弹,边冲锋边投掷手榴弹,直至攻下敌人阵地。

从反击开始,到31日下午,我军和敌人激战了9个半小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竟消耗3万颗手榴弹、手雷,用完260个爆破筒,射出21000多发炮弹,打完了30万发子弹。

为何战旗美如画,是因为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在此,向志愿军英雄致敬!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