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朴的作坊里,织布女工们坐在织布机前,双脚踩动踏板,熟练地将棉线缠绕在梭子上,在交错纵横的经纬纵横间急速飞梭。织布的韵律宛如一首古老的诗篇,伴随着“嗖嗖……”的机杼声,一场从原料到织物的蜕变悄然上演,悠悠然沉淀于布帛之间。
12月10日,“黄河女儿行——探寻中国历史文化之源中的三秦‘她光芒’”主题采访调研活动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金粟山脚下的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挖掘传统技艺背后的女性创业故事,探寻三秦大地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活力。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不断求新求变,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土织布技艺传承人张永宁成功将一家小型纺织企业发展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家纺品牌。
创业:重拾指尖非遗
张永宁出生在渭南市富平县,年轻时在浙江创业打拼。她每次回乡探亲后,都会给外地朋友带些家乡的特产,大家都很喜欢其中的土布床单,敏锐的她从中嗅到了商机。
2018年,张永宁返乡创业,成立了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将家乡的土织布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张永宁不想只做一个简单的布艺加工厂,而是要把土织布蕴藏的文化和历史重新挖掘出来,让土织布重回大众视野,让非遗技艺永葆青春鲜活。
“最初接触粗布,是儿时外婆飞梭走线的身影,那些质朴又耐用的粗布物件,满是家的温度,也藏着先辈的匠心。”张永宁回忆起创业初衷,目光中满是眷恋与坚定,正是这份情怀,驱使她投身到粗布文化传承的事业中。
富平土布历史悠久,梭织工艺极为复杂,蕴含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张永宁致力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布技艺的传承保护,带领乡亲们重拾古老的纺车和织布机,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让土布非遗技术不断传承。厂里织工平均年龄70岁,她们年轻时就开始织布,如今又重拾手艺,使得她们不仅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更能在向年轻人传授技艺的过程中收获一份满足。
创新:让粗布走进现代生活
作为西北规模最大的粗布生产基地,木兰摇拥有 300多个手工粗布纺织产品品种,涵盖了从床上用品到服装配饰等多个领域。每一件产品都凝聚着织娘们的心血和智慧,展现出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创业之路绝非坦途。在工业化产品充斥市场的当下,张永宁一心坚持手工粗布制作,即使面临成本高、产量低等诸多难题,她也从未退缩。
“传承不意味着守旧,要让粗布走进现代生活,才有持续的生命力。”张永宁道出她的经营之道。
她带领团队秉持传承加发展、特色加精品这一战略主线,不断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打开国际市场。精研工艺,改良花色,融合现代设计审美,使织品色彩更丰富,产品形式更多样,让古老的粗布焕发出时尚魅力。
除了传统的床单、被罩等产品,她们还开发出了精致手绢、生肖靠垫、粗布睡衣、粗布小包等特色产品,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创新染色工艺,采用柿子、蓼蓝、栀子等多种不同的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在保留土布纯朴质感的基础上赋予产品灵动自然的色彩和图案,使每一件作品都焕发出盎然的生命力。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响木兰摇品牌知名度,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希望:姐妹们能增收致富
在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同时,张永宁带领木兰摇走出了一条传统“非遗”技艺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路。
木兰摇为当地群众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先后带动300名农户参与粗布加工和销售。该公司采用“工厂+ 农户+电商 +实体店”的生产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当地留守老人、妇女的就业问题,又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织娘们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用巧手织就美好生活,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为新时代共同富裕之路增添了绚丽色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木兰摇作为女性领航的企业,充分彰显“她力量”。从技艺培训到独立制作,不少女性借此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精神双自立。张永宁笑着说:“看到姐妹们凭手艺增收,自信起来,这比生意成功还让人欣慰,也是木兰摇最大的价值。”
畅想:土布不土 传统的未来
如今,木兰摇粗布家纺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化经营的华丽转身,不断挖掘土织布文化内涵,成功构建了一个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以及技能培训等全方位环节的乡村产业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木兰摇在这片文化厚土上生根发芽,成长为传统家纺行业的亮眼品牌,离不开张永宁多年的倾心浇灌。谈及未来规划,张永宁满怀憧憬:一方面,加大与文创团队合作,开发粗布衍生文创产品,赋予三秦文化新载体;另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将木兰摇推向全国,让更多人触摸到粗布的魅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龙轶 同海怡 周玮漪)
来源:中国日报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