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平潭,这里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长久以来这一区域都因为它的风浪大,气候和水文条件恶劣,从而被称为了世界上桥梁修建的“禁区”。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被称之为禁区的地方,四万多中国工人夜以继日的在这里辛勤劳作,国家在这里狠狠砸了上百亿元的投资,最终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福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让我们与台湾省的沟通又近了一步。
这座大桥位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外海的平潭县,整座大桥全长16.34公里,整个大桥分为了上下两层。
可以同时通行汽车和火车/高铁,上层为汽车公路,下层为铁路,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一级铁路,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
尽管和港珠澳大桥这样可以称之为“世纪性工程”的大桥相比,平潭跨海大桥从表面上看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会发现,这座大桥可以说算得上是我国桥梁基建史上的“封神之作”。
这座桥梁的建设难度可以说是全球桥梁建设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在福建平潭这一海域,是全世界公认的建设桥梁难度最大的地区。
曾经有不少国外顶尖的桥梁建造专家在来到这一区域观察走访后,都叹息着摇了摇头,表示在这种地方建设一座巨大的跨海大桥是绝无可能的。
然而就是在各界都不看好这一地区建设桥梁时,中国政府在2013年毅然地决定建设平潭跨海大桥。四万多人齐心协力,终于将这座大桥在2019年6月5日完工。
在建设平潭跨海大桥的过程中,我们国家面临了诸多的工程建设问题。尤其是这一地区的水流常年湍急,平潭海峡更是被称为和百慕大群岛、好望角并列的全世界三大最极端的风口海域之一。
这里常年的海浪巨大,一年里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更是超过了三百天。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想要以正常的方式建设桥梁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这一区域常年的巨大风浪,普通的钢结构桥梁也是很难承受其强大的冲击能力,必须要用一系列的非常规手段,才能确保整座大桥建设成功后,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所以为了将这座大桥重达1300多吨的钢桁能够精准地完成放置建设,负责平潭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的中铁桥梁局,还为此专门花费重金建造了一座桥梁建设的神器——“大桥海鸥号”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
这个“神器”能够轻而易举地将重达3600吨的大桥结构向上抬升上百米的高度,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水流急湍的海域无法正常进行桥梁建设的难题。
就这样,几万名工人在这样先进而高效的技术下,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系列西方国家几十年都难以突破的技术。
另一方面,在平潭大桥的建设中,我国的建设团队首次采用了斜拉桥的全焊接钢结构技术。这一技术的运用,也让我国突破了在强风浪的环境下进行桥梁基础施工方面的困难,提高了我国在恶劣的海域进行施工的技术能力。
同时,平潭跨海大桥所采用的斜拉全焊接的钢结构也保障了这座大桥在海面上的稳固程度。
即便是在十级大风浪的情况下,大桥的稳固性也依然能够让整座大桥上的汽车、火车正常运行。
所以说,平潭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不仅仅突破了在深水裸岩上建造桥梁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同时还突破了在长期大风环境下的高塔建造技术,以及整孔全焊钢桁梁结构建造技术。
它的建设成功一举打破了多个世界之最,令国外那些曾经说“不可能”的人感到无比震惊与佩服。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海峡大桥,能够满足海上桥面十级大风环境下大桥的安全运营。
平潭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的成功建设,一举解决了平潭不通铁路的历史,缩短了从福州市区前往平潭的时间,让整个福州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向全世界证明,在中国不存在所谓的桥梁建设“禁区”。
平潭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的成功建成,除了改善了这一区域的交通出行之外,也向国际再次证明了我国强悍的基建能力,积累了在恶劣的水文条件下建设大桥的可行性经验。
平潭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尽管耗费了巨大的资金,同时也付出了较长的时间周期,但是它的建设仍然是非常值得的。
由此看来,平潭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的成功建设,不仅可以方便当地交通出行,也可以让我国在今后建设同类型的桥梁上有了可靠而宝贵的经验。
尽管桥梁的建设付出了120亿元的巨大投资,以及4万多名工人夜以继日地奋斗,但就如同我国的北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一样,这都是“苦在当下,功在千秋”到伟大工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