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尹琳岑

本文刊发于12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同时,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增进人民福祉,书写城乡共荣的幸福篇章。

优产业 强经济

“2020年以来,晋城市GDP增速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前两位,经济总量从全省第7位跃升至目前的第3位,人均GDP稳居全省第1位;所辖6县(市、区)中,4个县(市)经济实力连续三年居全省前10。”晋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志军介绍道。

产业优则经济强。近年来,晋城努力做好新质生产力文章。田志军将该市产业体系概括为“1+5”,其中,“1”指煤炭、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5”指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晋钢光伏装备产业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钢光伏装备产业园

对传统优势产业,晋城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如煤炭方面,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晋城既扛稳保供的“压舱石”,又勇当转型的“排头兵”。田志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晋城的煤炭年产量由1.2亿吨增加到1.47亿吨,先进产能占比从78%提升到95%以上,2027年全市所有煤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

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光机电、煤层气、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其中,光机电产业被当作晋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山西太行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太行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

“对于晋城来讲,要把光机电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立足富士康深耕晋城30年形成的产业基础,加快建设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城市。”田志军表示,目前该市光机电产业已经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光彩蝶变”。

据统计,从2019年到如今,晋城光机电产业链条从“1+30”扩展到“1+130”产业集群;产业产值从140亿元增长至500亿元;人才方面,从2019年以前博士以上学历的6人增加至100人——柔性引进7位院士、93位博士,同时拥有专业技师4万名、产业工人10万名,在山西科技学院设立了光机电专业,组建了光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每年培养专业人才近6000人。

百姓富 生活美

近年来,晋城努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上打样板,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创一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十二年位居山西省第一。

大张村洋房鳞次栉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张村洋房鳞次栉比

晋城市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杨晓雷称,该市持续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北方样板市建设,坚持重大工程牵引,谋划实施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4大类880多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其中,沁丹两河沿线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坚持“改污、改厕、改水”一体推进,使沿线村庄污水治理覆盖率由27%提高到70%。

在“特”“优”产业增效方面,晋城培育11条“特”“优”农业全产业链,发布“太行一号”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十大特色专业镇,持续做大农村电商、庭院经济、乡村文创等新业态。“我们要通过发展壮大这些特优产业,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杨晓雷说。

丹河体育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河体育场

作为山西推进城镇化方面的“排头兵”,晋城市副市长张鹏飞表示,该市主要围绕“建好中心城市”“突出县域载体”“着力以城带乡”三方面开展工作。

据悉,晋城实施了总投资1162亿元、172个项目的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利用“一县一农产品”做优一产、“一县一产业链”做强二产、“一县一大景区”带活三产;坚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气化晋城”、“大水网”、清洁取暖工程分别覆盖95%、98%、92%的城乡居民。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幸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幸福度

此外,在提升群众幸福感方面,晋城市副市长黄登宇分享了该市的“秘诀”——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意服务、真抓实干担当。

“多年来,晋城着力推动民生保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黄登宇称,近三年来,晋城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从234亿元递增至342.9亿元,三年增支108.9亿元,增幅达46.5%,但在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上却只减不增,让更多“民生清单”变成了群众的“幸福账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