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一声“采冰了!”,松花江面瞬间沸腾!12月7日,第五届哈尔滨采冰节开幕。随着一声令下,巨型“头冰”破冰而出,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开工建设正式启动,这将千年历史的采冰技艺以及浓厚的冰雪文化带入了公众视野。
丨冰雪大世界从“采冰”开始
这边,采冰汉子们手握冰镩,“饮出征烈酒,采松江头冰”;不远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起炉灶,“冰水煮冰饺,江水炖江鱼”。
采冰,这一在松花江畔流传千年的冰雪文化民俗,通过采冰节这一崭新的平台,得以完整且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在古代,采冰不仅仅是获取冬日生活必需品的劳动,更蕴含着人们对山川大地的敬畏之情——他们通过祭天拜地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与敬畏,祈求福祉。这一习俗,也成为了当地人文特色的象征,充满了神秘色彩。
尽管千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但采冰习俗并未随风消散,反而如同陈年老酒,越陈越香,让人品味到别样的韵味与风情。
▲12月9日,黑龙江哈尔滨,采冰工人们冒着严寒,有序地进行划线切割、分割冰块、取冰出水及装车运输等作业。(无人机照片)(图片来自中新社)
今年的采冰节,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江水煮冻饺子、江水炖江鱼、美味冻货冰雪宴以及备受关注的“首日冰”等项目,还特别增设了充满创意的文创大集。这里汇聚了众多带有黑龙江文化特色的精美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够深入感受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采冰节巧妙地将冰雪文化与冰雪运动、亚冬会元素融为一体,旨在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充分展示哈尔滨“冰雪王国”的城市形象。现场还特别雕刻了两个高达近六米的雪雕——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它们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成为了游客们争相合影的热门景点。“我第一次来哈尔滨,看到这么盛大的采冰仪式,很震撼,也很期待这些冰搭建成的冰雪大世界的美景。”来自俄罗斯的罗蒙洛索夫说。
丨晶莹剔透的“减法艺术”
今年的“头冰”将运至冰雪大世界祈福钟前建造的“头冰台”。“从今天采出松花江头冰开始,采冰汉子们将在这里工作半个月,每天采冰量达6000立方米以上,这些冰都将运送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冰雕的材料,再经过工匠雕琢,一座座冰宫殿、冰城堡将拔地而起。”现场,一位冰雪大世界的负责人说。
冰雕,这一以冰为载体的独特雕刻艺术形式,源自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更是凭借其严寒的气候条件,成为了冰雕艺术的摇篮。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哈尔滨,1963年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标志着中国现代冰雕艺术的诞生。冰雪雕技艺作为黑龙江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减法的艺术”。其中,冰雕强调雕刻的精细与技巧,展现出冰晶的清澈与剔透;而雪雕则注重塑造与形态,凸显其洁白与朴实之美。
▲12月5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商场外的“狮子”冰雕景观吸引游客拍照。(图片来自中新社)
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冰雕的核心在于利用冰这一特殊材质进行创作。它不仅考验着艺术家的雕刻技艺,更要求艺术家对冰的材质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创意。如今,冰雕艺术已经风靡全球,成为了冬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到冰雪雕刻艺术的魅力,哈尔滨还举办了国际冰雪雕比赛。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格鲁吉亚、韩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法国、西班牙、美国以及南美多国如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的众多冰雕和雪雕队伍参赛。哈尔滨国际冰雪雕比赛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冰雪雕技艺展示,更是一次充满创意与文化交流的冰雪盛会。
丨谁能抵挡这“一米”长的诱惑?胖十斤也要吃
哈尔滨的魅力不仅限于冰雪哦,冰糖葫芦也是当地“网红之一”。不过,许多人或许习惯称之为“冰糖——葫芦”,但实际上“冰——糖葫芦”才是“正宗”说法。在东北地区,冰糖葫芦这一名称并非简单列举原料,而是形象地描绘了其独特的质地与口感——即如同冰晶般清脆可口的糖葫芦。
最近,一款名为“一米糖葫芦”的美食火爆了网络。所谓“一米糖葫芦”,正是传统糖葫芦的plus版。这款美食最初出现在东北的街头,它采用直接从山野间采摘的细树枝作为串签,串上多达二十余颗红彤彤的山楂,整齐陈列在冰柜中,展现出一种原始而粗犷的美感。
▲一米糖葫芦火爆网络。(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然而,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一米糖葫芦的原材料已不再局限于山楂。如今,草莓、菠萝、杨桃、柚子、青提等各式水果纷纷加入其中,为这款传统小吃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风味。更为有趣的是,一些商家还别出心裁地将菠萝、草莓和葡萄等水果组合成小怪兽的形状,既可爱又有趣,颜值与萌态并存,让人一眼望去便忍不住想要品尝。
在哈尔滨著名的中央大街上,许多糖葫芦店门前总是人头攒动,游客们纷纷排队购买这款网红美食。来自南方的游客李女士表示:“我从没见过这么长的糖葫芦,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的糖葫芦,一定非常有趣。”如今,“糖葫芦”已经走出东北,走向世界,成为受到世界人们喜爱的美食。
从采冰、冰雕再到“冰”糖葫芦,冬季独有的韵味正缓缓铺展开来。(完)
综合中新网、东北网、央视新闻等
编辑:周佳蕾
点个“在看”不失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