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电动车新国标出台后,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如必须安装脚踏、不准安装后视镜等,这些政策让网友吐槽专家不贴近生活实际。
应对全社会的普遍呼声,工信部于9月19日公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相比于之前的新国标,这个新国标显然更接地气了。那么,我国为何要频频修订新国标?又为何调整新国标呢?
01、电动车问题频出
想必很多上班族都会抱怨上班开车太堵,原本只需10分钟的车程,堵车可能就要花上半小时以上。
也正是这一点,不少上班族选择骑电动车上班,电动车车身灵活、小巧,就算再拥挤的道路也不会堵车,可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公司,不会担心迟到。
当然,电动车的出行成本要低上很多,其新车价格也才两三千元,充上一次电能骑好几天。也正因此,我国的电动车行业发展十分迅猛。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经突破了3.5亿辆大关,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对电动车便捷性的高度认可。
在众多的电动自行车中,锂电池车更是以高续航、更轻便的特点,近年来销售量迅猛增长,其保有量高达5000万辆。
然而,随着电动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为人诟病的便是交通安全问题。
近年来,电动车引发的事故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广州为例,2023年因电动车而引发的事故同比大涨63%,这一数据触目惊心。
同样,在北京和银川等城市,电动自行车也成为了交通事故的“重灾区”。这些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更对社会交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电动自行车违规改装的现象也屡禁不止。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长的续航,一些车主不惜对电动车进行非法改装,导致车辆的技术指标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
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交通安全风险,还极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据官方通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数量从2021年的1.8万起迅速增长到去年的2.5万起,可见增幅有多快。这一数据再次敲响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警钟。
当然,近年来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制造企业规模也在大增,2023年相关企业已增至738家,其年产量为4228万辆,5年来年均增长率为11.8%。
但企业规模的扩大,虽然也涌现出了营收超百亿的龙头企业,可行业的整体研发能力较弱,企业不愿投入足够的设计和研发费用,使得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再加上企业为了竞争打价格战,以至于产品使用劣质易燃材料,产品质量堪忧,且抽检合格率太低,也造成了电动车的种种问题。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如今又对新国标进行了修订,旨在提升电动车的安全和质量,以减少自燃易燃现象的发生。
02、新国标迎6个好消息
1、准许安装后视镜
在2018年的新国标中,电动自行车是不安装后视镜的,可实际的通行中,很多车主发现,不安装后视镜,无法及时观察后面车辆的状况,无法对应急事件采取应对措施。
为了增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新规特别鼓励车主安装后视镜。而这它既不会增加整车的实际高度,也不会影响车辆的宽度测量,让车主在享受安全视野的同时,无需担心车辆尺寸超限的问题,让大家的出行安全更有保证。
2、强化防改装设计
尽管电动车一系列规定,均明令禁止对电动车非法改装,部分城市更是给予了高额的处罚。可这依旧无法阻止一些人的非法改装,他们将电动车的车速提升至70码以上,为了增加续航增加电池重量。
但这种三无保证的非法改装,使得电车零部件不稳固,极易引发火灾事故。而电车速度提升,也给道路行驶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危亡率将大增。
针对电动车易被非法改装的问题,新规明确了控制器、蓄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协同功能要求,显著提高了篡改的难度,从源头上遏制了非法改装行为的发生。
3、防火阻燃新标准
相比于交通事故,近年来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件更是频发,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最大。不少小区因电动车失火,致使多处房屋、人员都遭到了生命财产威胁,因此防火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规中对电动车的生产材料进行了新的规定,以便于提高电车的防火阻燃性能。至于如何做到,也就是减少车身的塑料占比,以及对材料的阻燃标准升级,使用耐高温的材料,从而构建起多层次的防火安全体系。
4、放宽整车重量
在2018年的新国标中,电动车的重量被限制在55公斤内,这意味着想要合法上路的新车,受重量约束,电池重量必然要大大减少才行,可这样一来续航能力也大大降低。
为此,不少厂家只能使用质量更轻的锂电池作为动力系统。但众所周知,锂电池的危害大,一旦出现碰撞、过充就会增加起火概率。
但如今的新规中,为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用户体验,新规对整车重量进行了适度放宽,由原先的55kg提高至63kg。
虽然提升不多,却为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提供了可能,厂家可以放置重量偏重的铅酸电池,而不用担心超重问题,反而电车的续航也会大大提高,未来电动车的续航可轻松超过100公里。
5、去脚踏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上的脚踏骑行装置一直饱受争议。不少人认为它既增加了车辆重量又影响了美观性,且在实际骑行中很少使用。
新规中取消了脚踏骑行装置的强制安装要求,这一变化无疑赢得了广大车主的欢心。未来,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安装脚踏,预计未来脚踏将退出市场。
6、北斗定位加持
多年来,电动自行车的偷盗问题一直存在,总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去偷电动车。就算报了警,可如果没有直接的监控证明,很难找到偷盗者。
不过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电动自行车也迎来了智能化升级。新规中提出增加北斗定位功能的要求,这样一旦车辆被偷,或找不到车子在哪里了,就可以通过这一智能功能,查找电动车的位置信息。
当然,电动车本身也可在远程操控下发出报警信号,这样偷盗者将车辆转移的途中就会暴露身份,群众们看到后就可报警,从而更快找到偷盗者。
此外,通过智能化系统,还可以了解电动车的电池状态等信息,以便于车主更精准的掌握车身状态。
03、一个坏消息要注意
相比于现行标准,此次的征集意见稿修改部分很多,且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新国标的意见征集期限为1个月,一个月内无异议就会正式颁布新规。
不过,考虑新规的修改内容较多,厂家、商家的库存电动车较多。因此,国家也给出了3个月的时间销售,争取这3个月内及时消化库存。
而考虑厂家设计新款电动车也需要时间,因此国家也给出了6个月的过渡期进行升级改造。
但这次的新规也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限速25km/h的规定依旧没有调整。
早在2018年新规颁布后,很多人就对限速25km/h的规定十分不满,不少人坦言这速度比山地自行车还要慢,它们的速度可轻松突破25km/h
而很多人骑电动车就是为了上班或接送孩子通行,这样的速度无疑拖慢了他们的脚步,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可能间接影响到个人与家庭的经济状况。。
这一次的新国标修订中,关于25km/h的限速依旧没有调整,这对多数人来说自然是一大坏消息。
不过,从道路交通层面上来看,设计这一标准的初衷就是为了安全。限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高速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为行人与骑行者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但反过来,安全并非仅靠限速就能一劳永逸。提升电动车的质量、加强维护保养、培养良好的骑行习惯,这些同样是降低交通事故风险的关键。因此,我们是否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限速标准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呢?
不管咋说,电动车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约束和创新升级,还要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的安全意识,唯有这样才能减少电动自行车的各种事故发生,大家怎么看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