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妈妈,点击关注我
文|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今天想聊一个让姐妹们集体头疼的问题——关于孩子买买买。
据说,在“买不买”这个问题上,全国家长难得做到了悲喜相通。
DD自从4岁以后,基本挂在嘴上的一句就是“我想要12345……能不能给我买?”。
带他出门更是见啥都喜欢,看啥都想要。
⚠️很多姐妹一听娃要买买买就不能忍:
“昨天不是刚给你买过吗?怎么又买?”
“新买的你玩不了两下就扔一边了,咱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的,不能看见啥都想要吧?”
⚠️还有些姐妹是买过一阵子后,终于不能忍了:
“已经给你买了那么多,咋永远不满足?”
“只要有一个不给买,之前所有的开心都化为乌有!家里也没矿,架不住你这么要啊?”
然后殊途同归,大家总结出同一个道理:这届孩子,还是被惯坏了~怎么满足还是不知足!
先说一个误区啊,不要以为现在物质条件变好,家长也都愿意给孩子最好的,更好的,孩子就不会有匮乏感。
因为满足感除了来源于“我所需要的”,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我想要的”。
如果说以前的匮乏感大多来源于真正的贫穷,但如今孩子的匮乏感,则多来源于“想要而不得”。
要么被限制:想要吃糖果,但一周只能吃一次;
要么被设置条件:想要一个萌宠玩具,但必须期末成绩进步10名才给买;
要么被已读乱回:想要一双公主穿的镶满钻石biubiu闪的公主鞋,结果妈妈说那个不实穿,给换了一双价格更高、更日常的蝴蝶结凉鞋。
要么需要拼命争取:就连一些玩具、贴纸,每次都要我磨好久才能给我买。
虽说大部分的想要,只要孩子坚持,最后也会给孩子买单。
但,迟来的深情比草贱。
迟来的满足,对孩子来说也不是满足,只是自我努力后应得的奖赏。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里提到:在孩子提出要求后才去给予孩子关注,是永远无法让孩子感到满足的。
真正的匮乏感,跟年代无关,也无关乎经济条件,更不在于你给予了孩子多少、他拥有着多少,只在于——“当我想要时,我是否能够拥有”。
每个年代的妈妈,都有一套打发娃的模式。
咱们这届妈妈,最常用的一个话术,“这个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
你有没有用这句话打发过孩子?
毕竟,老母亲,谁不希望“钱花在刀刃上”?线上、线下的价格有时候确实差很多的。
但很多东西衡量的不只是它作为商品的价值,还有当下的快乐。
如果过分执着于网购,把当下想要的快乐延迟到三四天后,到时孩子已经不是一样的心境了。
属于花了钱也不一定买到快乐。
所以,到底能不能跟孩子说“这个太贵,我们去网上买”,咱一定要分情况。
对于一些日常物品,或者孩子不是特别急迫的。
可以带孩子一起对比价格,强调性价比,告诉他线下多少钱,网上多少钱,孩子直观的感受到确实网上的东西更便宜。节省下来的钱,也确实还能买更多其他的。
但对于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出去玩的时候,小伙伴们都一起玩某样东西的时候。
那孩子买的不单单是玩具,还有当下一起加入别人的快乐。
或者在景区看到文创巧克力,虽然网上确实更便宜。
但你要说等5天,回家后拆快递再吃,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些时候情感体验的附加价值,其实远大于商品本身。
如果总是被“有理有据”的拒绝,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一样会疯狂滋长。
一次次的敷衍,否定,依然会种下自卑的种子,其实跟上一辈人“买不起”、“有啥用”、“我赚钱不容易”的影响依然是一样的。
只要不是特别过分,还是建议当下满足。
如果你觉得溢价严重,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买不买”的讨论中,
“确实景区溢价很多,性价比很低,如果你特别想现在买,那我们就要从别的地方挪预算,少买一些别的,你自己衡量。”
定好规则,然后讲清楚,无论最终孩子买还是不买,他学到的都比这件事要多的多。
当然了,谁不想爽快地满足孩子,给孩子所有一切他想要的、不想要的。
但现实是家长日渐干瘪的钱包和逐渐变短的余额数字,让我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压缩欲望。
面对孩子,天天要买玩具,出门看见什么都想买,而且就要立刻买,拒绝还会是主旋律,怎么不损娃还利己的应对呢?
分享两个超实用的小妙招!
1、关于孩子随时随地大小「要」
别说,小孩子的想要,虽然鸡零狗碎,但真要细数,那也比太平洋还海了去了。
但有时候,也堪比渣男,来的快,去的也非常快。
很多时候,人家也只是随口一说,并不走心的。
就比如,每次DD看见同学拿了个什么新鲜玩意,回来都说“想要”。
老母亲也可以化身渣女啊,你为什么不能“事事有回应,件件无着落”。
先附和装傻:
“他有个奥特曼能变身,我也想要。”
“是呀,这个看上去泰裤辣,我也喜欢”。
“我也想要个遥控汽车”。
“好呀好呀,下次我们去超市时,好好看看它长啥样。”
先承接孩子喜欢、想要的情绪,就好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你有下文。
他可能只是随口一提,然后就忘了这茬儿了,或者根本没打算要。
等了几天不想买了,说明没那么想要,当场想买纯属情绪上头,让娃明白不要冲动消费也挺重要。
所以,难得糊涂。
当然,如果孩子还是继续要,明确表示“我就是想要”,或者过几天想起来了,询问你是否给他买了。
这说明孩子是真的喜欢。
那,就买呗。
就像DD一直想要一个蚂蚁观察箱(学校里有)回来跟我说,想买一个放家里。
我并不知道长啥样,也不确定他是否是3分钟热度。
所以,先装傻附和,“哦,听上去很有意思,你能给我讲讲是什么样子吗?”
我以为他依然是三分钟热度,讲完就忘了。
但接连过了几天,他都有提,我知道他是真的喜欢。
于是,立马从网上下单。
现在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他的小墨鹰们有没有开始打洞。
2、关于不能满足
可能有的姐妹还是想说:
孩子一要就给,不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吗?
家里也没矿,一直满足孩子,不会让孩子变得大手大脚、索求无度的白眼狼吗?
我想说,如果你满足的只是物质,那可能会喂大孩子的胃口。
但如果你能看到孩子欲望背后的心理需求,那拔高的则是孩子未来精神和心理上的丰盛。
或许有时候孩子提的需求很贵,但满足这个需求却不见得需要花很多钱。
关键在于,在孩子提出某个需求时,你能不能耐心再往后走一步,尝试去「读懂」孩子需求背后的体验。
有一天接DD放学,看见隔壁班有个孩子再给同学们分奶酪棒。
DD也凑了过去,努力的刷存在感,问能不能也分我一个?
但是,被无情的拒绝了。
他转头就一脸哀怨的看我,我心里一激灵:丸辣,冲我来的。
果然,DD说,“妈妈,你也给我买奶酪棒去!现在就要!马上就去!”
我说,“你确定想要吗?之前买过几次,你都不大爱吃的样子哎?”
但他非常坚定:我爱吃,就是爱吃,现在就爱吃了。
其实我知道,他肯定就是见人吃,馋;或者,自己没要到,不甘心。
然后我就带他去了超市,DD一溜烟冲到了冷藏区,拿了最大的一袋子奶酪棒,大几十块钱。
我问他:如果你只是想拥有一根奶酪棒尝尝,那我们不必先买这么大包。可以先买小包尝尝,确定喜欢了,再买大包。
DD转了转脑袋,看到了对面的散装零食区,拿了一个奶酪棒,是的,就一个,然后蹦蹦跶跶地跑回来,跟我说,妈妈走,结账去。
咱就是说,一个奶酪棒就能把自己哄开心的孩子,未来又能贪心到哪里去呢?
很多时候,孩子的「想要」很简单,没有你以为的那么“费钱”。
你去细化孩子的需求,解读他背后真正的想要,就会发现:
你觉得露营费钱费时间?其实问明白了,孩子只是想体验睡在帐篷里,客厅随便一个帐篷搭起来,孩子也能满足。
你觉得生病喝饮料不健康,其实问明白了,孩子只是不想喝白开水,那榨一杯果汁喝孩子也很开心。
你觉得超市的奥特曼手办太贵,其实公园地摊上的奥特曼孩子也很喜欢。
孩子内心匮乏还是丰盈,不在于ta是否真的得到了那个东西价值多少钱,而在于他们内心的愿望是否真的被看见,被理解。
而作为父母单纯的在物质层面满足孩子只是第一层,更重要的是否能看见、了解孩子“想要”背后的心理需求,是否能给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情感体验。
可以满足的,那就开心地、爽快的买,而非极限拉扯,试图劝导、讲道理无果之后无可奈何地买。
也不要趁机讲道理,上价值,你要珍惜啊,父母赚钱不容易啊。
没有能力,或者就是不想买的,也不要随便评判孩子的欲望,只需要坦诚告诉孩子:
“你喜欢的这个东西很好,你也值得这么美好的东西,只是超出了现在爸爸妈妈的能力范围了。”
孩子不会因为拒绝或遗憾而受伤,只会因为欺骗和忽视留下创伤。
真正的富养,从来不是你要多有钱,或者物质上的无限制满足,而是当他说“想要”时,我们真诚的态度。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 End •
了解更多育儿干货
窈窕妈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