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对外公开表示,欧盟与中国正接近就取消对华加征的进口电动汽车关税达成解决方案。这是欧盟自10月底宣布所谓“最终反补贴”决议以来的首次积极表态。这一表态显示出中欧近两个月来密集沟通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中欧经济高度互补,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贸易摩擦显然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双方只有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妥善解决分歧,才能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重回正轨。
随着特朗普即将执掌美国政权,预计美国对外政策将迎来新的变化。欧盟对特朗普的上任并不乐见,因为预计在特朗普领导下,欧盟在北约的军费分担将增加,同时在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中可能面临更高的代价。面对特朗普上台的现实,欧盟的贸易政策预计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同时,欧盟在与中方的贸易摩擦中也遭受了影响。近期,欧盟派遣代表团前往中国,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问题探讨替代方案。
当然,在这其中也会有一些国家唱反调。最近,立陶宛宣布驱逐三名中国外交官,声称这些人员“违反了《维也纳公约》和立陶宛法律”。但令人费解的是,它始终没有拿出明确证据。这不是立陶宛第一次在对华关系上“搞事情”,却是让人最迷惑的一次。一个只有不到300万人口的小国,硬要和中国这样的全球大国“杠上”,这背后到底是何盘算?更重要的是,站在弱势经济地位上的立陶宛,真的吃得消这场外交豪赌吗?小国也好,强国也罢,玩外交就像下棋,得讲究套路。
但是立陶宛总是挑战中国的底线问题。回顾过去几年中立关系的波折,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导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中方随即召回大使,并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此后,虽然立陶宛新政府上台后曾表示要对“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进行更名,但至今未见实际行动。国际关系并非儿戏,不是可以随意切换立场的舞台。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
作为一个欧洲小国,立陶宛却有着和国家体量不匹配的野心,长期在国际社会上寻求存在感,而中美之间的博弈让立陶宛看到了机会,以最为敏感的台海问题作为切入点,无视中方反对和警告,坚持允许台当局在该国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将针对中国的主权挑衅当做对美西方的“投名状”。虽然立陶宛高喊着不畏惧中方制裁,但在中国撤回驻立大使并将双边关系降为代办级,并拒绝立陶宛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后,立陶宛才发现自己错的多么离谱。
随着欧洲经济的疲软,立陶宛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关系对立陶宛来说是有其经济必要性的。然而,另一方面,立陶宛民众对于中国的人权问题、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批评声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立陶宛曾公开支持台湾问题上,民众的立场往往较为坚决。在这种背景下,立陶宛政府如何平衡民众情绪与国际关系,依然是一个难题。立陶宛的外交政策调整不仅仅是国内政治博弈的结果,它还受到外部国际局势的影响。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日前立陶宛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因违反《维也纳公约》及立陶宛国内法律,立方宣布中国驻立代办处三名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此前立陶宛新任总理帕卢茨卡斯曾表示,支持改善对华关系。中方对下一阶段中立关系有何考虑?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希望立陶宛新政府以实际行动恪守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