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话剧新秀、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得主、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黄豆豆编剧并执导的话剧《乘风破浪》在老舍剧场正式亮相。

该剧作为北京市文联精品扶持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青年人才项目的原创力作,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出品,并由国内戏剧金牌制作人李东担纲制作。

青年人圆梦,老艺术家筑梦,《乘风破浪》邀请了赵珈琪、黄宏、薛勇、范雷、靳宏建、陈仲键、黄晓丽、窦晨光、孟欣等十几位“老戏骨”联袂主演。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热烈,既有欢声笑语,也不乏感人泪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风破浪》演出现场

该剧以老年人容易偏听偏信、易受骗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诙谐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人为还债,在一艘破船上策划“乐龄游”,与一群各怀心事的老人共历荒诞冒险,最终相互理解并找到各自“心中之岛”的故事。

上演前夕,笔者探访排练现场,只见导演黄豆豆手持笔杆,胳膊肘下夹着一本详尽的笔记,全神贯注地指挥着现场的调度与安排。而从《乘风破浪》的呈现方式与效果来看,作为黄豆豆导演的首部话剧作品,无疑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与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黄豆豆(右一女)在排练现场

“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民政部公布的数据预测,到“十四五”规划期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超过3亿,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因此,如何为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已成为文艺创作领域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导演黄豆豆带着对老年人群体的深切关注,创作了话剧《乘风破浪》。在谈及创作初衷时,黄豆豆坦言,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期望通过艺术的方式,使当下的年轻人去关注日益突出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老年人群体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关注。

事实上,黄豆豆对老年人的关注并非从《乘风破浪》开始。她曾执导的电影《一切如你》,就是从年轻人角度出发,讲述了十个“养老、孝老、敬老”的故事,影片中也展现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摔不起”、空巢老人的孤独、隔辈儿亲等老年生活常见的场景。

话剧《乘风破浪》的故事在摇晃的邮轮上展开。话剧人物孟梦与济济焦急地策划着他们的“邮轮乐龄3日游”,并邀请了多位老人上船航行。两代人在这一方小小天地中,展开了关于梦想、沟通与理解的动人故事,最终在云雾缭绕的海上,每个人都找到了内心深处那座渴望被发现的“桃花岛”。

孤独、防诈骗、夕阳恋……话剧《乘风破浪》不仅深刻展现了老年人的生活面貌,还通过这个有笑有泪的故事,传达出创作者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怀与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风破浪》演出现场剧照

不仅如此,黄豆豆还表示,《乘风破浪》的主演们也多是国家一级演员或拥有丰富演出经历、具有深厚表演功底的艺术家们,由他们进行演绎能够准确表现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讲出老年人的心里话。

其中,扮演船长的演员薛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社会,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这往往源于他们渴望得到关注与关怀的心理。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这部话剧提醒观众,尤其是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各种诈骗手段。

饰演“大扳子”的演员靳宏健则表示:“我在这部戏中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追’,在剧中作为一个独身老人,我不懈追求着同样独身的理发店老板娘‘大美丽’。这实际上也是对中国老一辈人孤独生活状态的一种艺术再现,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够让观众更加理解和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在两代人的差异中找到共鸣点

作为一部聚焦老年人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话剧,《乘风破浪》在创作之初便面临着鲜有成功先例可供参考的挑战。

“一开始听说这个项目时,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尤其是老人题材的作品,创作起来会比较困难。”此次话剧的指导和主创黄宏直言,创作人物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点,在于这个题材与现实生活过于贴近,许多老人都有过受骗或防诈的经历,因此要想将这些事情真实而准确地表现出来并不容易,并且喜剧手法的运用也极为考究,因为喜剧的尺度很难拿捏。同时,他也对导演黄豆豆在处理老年题材影片时采用的缓慢节奏表示了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宏(右一)在后台指导话剧排练

而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创作团队捕捉到了一个关键点——沟通。将防诈题材深挖为两代人沟通与理解的故事。

黄豆豆更是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多次深入社区,广泛收集了老年人受骗的案例,并以此为出发点,选取了一个风趣诙谐的叙事角度。

“随着故事的推动,两个年轻人和五位老人在船上共同生活了三天,年轻人也逐渐走进老年人的内心世界。他们起初或许怀有骗心,但当共同历经了风浪,在生命面前,他们也学会了倾听。”黄豆豆说。

剧中,年轻角色孟梦的扮演者孟欣深刻体验了角色从登船到离船的内心变化。她表示,孟梦在与船上爷爷奶奶们的互动中,经历了从“欺骗”到自我质疑,再到最终内心正追求的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角色成长的描绘,更是对两代人之间情感交融的生动诠释。

两代人在剧中细腻的情感交流同样渗透到了现实的排练场景之中。老艺术家们每天都提前半个小时到现场练戏,从未迟到过。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对艺术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演员们。

对此,黄豆豆感慨道,“老艺术家们站在舞台上就完成了人物的一半甚至更多,他们站在那里对年轻人来说就是一种很大的精神鼓舞。通过这段时间的排练和相处,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数次纠结

在当今这个剧场形式层出不穷、创新手法不断涌现的时代,话剧《乘风破浪》不依赖于繁复的舞台机关或视觉特效来吸引观众,而是通过精心打磨的剧本和演员们精湛入微的表演,以最朴素却最动人的方式来走入观众的内心。

在《乘风破浪》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到底站位怎么站,才能最符合角色的心理状态?台词怎么说,才能让人听起来舒服?一个动作的表现形式如何呈现,才能精准传达意图?这些看似细微末节之处,实则凝聚了剧组无数次的探讨、实践与调整。

比如,在剧情中有一幕,当孟梦崩溃难过独自蹲在甲板上哭泣时,“大美丽”阿姨恰好从昏暗的船舱中走出,由于视野存在盲区,她不经意间踢到了孟梦。关于“大美丽”阿姨究竟是以何种具体方式、何种角度和力度踩到孟梦,才能既符合现实情境的逻辑,又不至于过于突兀,这一小细节实则凝聚了剧组成员们的反复琢磨与精心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乘风破浪》演出现场剧照

再如,游船作为该剧的核心道具背景,其意义远不止于提供一个物理空间。剧组仔细研究了游船的结构特点,结合剧情需要,精心设计了每个角色的行动路线与站位,使得每一次场景转换都流畅自然,每一次人物互动都充满张力。

这几个月里,在青年导演黄豆豆带领下,主创团队一点一点的抠出了这部现实主义题材佳作。《乘风破浪》的成功落地,不仅为北京文联孵化计划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青年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少年强则国强,老年祥则国祥。我们力争通过该剧,将老年人面临的困境与需求传递给更多人,引发社会关注,从而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与支持。”黄豆豆强调,这也是他们当初创排《乘风破浪》的初心,要将它送进社区、送进家庭、送进人心。

演出结束后,观众胡明明还在观众席为台上演员鼓掌致意,她激动地说:“太精彩了!我要把这部剧推荐给家中的老人,相信他们也会被打动。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文/金丹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