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11日讯(记者 李明明)具身智能“吸金”持续。小米集团核心创始团队创业的大模型机器人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

近日,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雨智造”)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此次融资将用于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也是小雨智造获小米集团、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北京智源研究院等天使轮投资后,再次完成亿元级别融资。

关于本轮融资,小雨智造创始人、董事长乔忠良表示,公司将持续深耕工业制造领域,利用大模型+制造的科技创新,为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贡献力量。

上轮出资的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具身智能短期内落地应用难等创业痛点,小雨智造团队没有盲目地只追逐技术创新前沿,而是注重回归商业本质,从产品创新思维出发,率先围绕用人成本高昂的重工业非标场景——焊接,进行最小商业闭环的打造。

“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小雨智造在短期内实现自我造血能力,更为其树立市场应用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始人为小米初创成员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小雨智造于2023年1月成立,是一家专注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的科技公司。短期内,其目标是通过AI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力支持;远景目标是将机器人带入亿万家庭。

据了解,小雨智造团队初创成员来自小米、华为、微软、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毕业于清华、北大、南大、北航等高校。其工作经验集中在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操作系统和智能硬件研发领域,并在这些领域贡献了一些典型作品,如小米MIUI系统、华为智驾系统、小爱智能语音系统、小米智能工厂、蘑菇车联智能硬件系统等。

公司创始人乔忠良是小米的初创成员之一,作为MIUI研发负责人,他负责过MIUI 9到MIUI 12等产品;联合创始人王文林,曾任职小米软件系统平台部总经理,主导了“小米大脑”和IoT系统的开发。

产品方面,小雨智造研发了“Xiaoyu Brain”通用机器人大脑,使机器人能够在工业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大模型解决方案,主要特点是高精度、高鲁棒性和高泛化性。

今年7月,小雨智造与松下宣布达成合作,旨在共同开发大模型智能焊接机器人。双方聚焦于智能焊接机器人品类,就产品定义、技术创新、标杆客户打造等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利用大模型技术共同拓展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为用户打造易用、高效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产品。

乔忠良此前表示,当前的智能机器人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开发周期长、产业链不完善、开发平台欠缺及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可能需要2-3年时间开发一款商用机器人。他强调,要推动智能机器人行业的真正繁荣,亟需出现类似iPhone和Tesla那样的革命性产品,不仅定义了产品的新形态,更通过规模化量产推动了产业链的成熟与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天使轮就出资了小雨智造的小米公司,近年来也在加大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投入上,小米2021年成立机器人实验室,推出了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和仿生四足机器狗Cyberdog。2023年,小米将这一业务剥离,成立“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并获得亦庄国投的战略投资。

在投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方面,小米投资的首家大模型机器人公司——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发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大模型机器人技术,旨在打造能够适应各种任务的“通用大脑”。

此外,雷军旗下顺为资本还参与了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的A轮与B+轮融资。据统计,**2015年至今,小米系在机器人领域共计投资了至少47家企业,总金额超150亿元,涵盖机器人及自动化、高端装备、核心器件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涉及智能制造、仿生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这些投资体现了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布局和深入投资。

北京国资独家投资

独家投资小雨智造本轮融资的北京国资——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于去年底成立,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携手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其管理规模高达100亿元,专注于围绕国家及北京市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布局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财联社创投通显示,截至目前,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已经对外投资了8家企业,包括千寻位置、清微智能等明星项目。

据赛迪顾问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且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各地当前都在竞逐具身智能领域。除了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向创业企业投资,北京还落地了“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该中心于去年11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是国内首家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生态建设的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