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联合国平行语料库公布的数据,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在表达同一件事时,中文用到的字数明显更少。
【联合国平行语料库】
以2016年联合国秘书长做的工作报告为为例,6种语言版本的文件长度分别是:中文32页、英语36页、法语41页、西班牙语41页、俄语46页、阿拉伯语51页。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中文的优势都十分明显。
然而诺贝奖得主、同时也是世界级哲学家、分析学家的罗素却说:汉字存在着三个巨大的缺陷,并且也许永远没法改变。
【罗素一行人在京汉铁路】
他说的缺陷是哪些,又为何无法改变呢?
问题一——难写难辨
作为非母语者,外国人眼中的汉字都像是画出来的一样,尤其是像“己”、“已”、“巳”这种形近字,完全无法分辨(当然,我们的小朋友也经常难以分辨)。
书写更是难上加难,比如“頭髮”这个词,英文只需要四个字母的“hair”,就能表示,中文的则是有三十多划,加上汉字还有隶、楷、行、草等多种书写规则,学习起来也比其他文字困难得多。
【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发”】
问题二——表达受限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具体含义的,但要表达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就需要在字的前后加上一些修饰词,进行各种组合。
比如英语中的“爱”,不管是什么“爱”,博爱、热爱、情爱、母爱等等,通通用“love”,来表达。
【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爱”】
再看汉字,表达就更加复杂多变,比如“道”,它可以表达“道路”,也能表达“道理”、“道德”,还能表示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道”。
【中国哲学思想“道”】
另外,汉字中还有“多音字”存在,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词语、语境中不仅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也大相径庭,这对使用者来说的更加复杂。
问题三——方言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的地区跨度都很大,语言体系也天差地别,比如广东潮汕地区的语言和浙江温州的语言,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都仿佛是外语。
更别提一些少数民族还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了。
【彝文】
虽然汉字统一了,但每个地区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导致对同一个字的发音也不相同,这就常常影响大家对汉字的理解。
比如“哪吒”这个词,许多川渝地区的老一辈发音为“拿抓”,和原本的读音完全不同,所以哪怕说的是普通话,外地人也听不懂。
【哪吒】
科技发展起来的后,为了沟通更方便,许多输入法都添加了“语音输入”的功能,还贴心地设置了不同地区的方言,但是有些读音仍旧无法进行正确转换。
现在许多的智能家居,功能越来越丰富,按键也越来越复杂,反而让许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无所适。
【老人的困境】
许多人觉得都是智能工具,只要嘴上喊一句就行了,但实际上他们不标准的普通话成功使唤智能家电的概率并不高。
当今的汉字
可能大家也发现了,前面使用的文字示例出现了繁体字,并且还有普通话不普及的现象。
这是因为罗素访问中国时,新中国尚且还未成立,汉字也基本都是繁体字,所以他评价的也是繁体字。
【罗素】
而且他的评价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现在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如今我们更多使用简体字,比如前面提到的“頭髮”,现在简化成了“头发”,书写方便流畅,也更加容易辨认。
同时,因为扫盲和义务教育的实施,日常使用的简体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难度。
【扫盲运动】
普通话的全国推广,让许多人即便带着一点口音,也能跨地区交流。
汉字的魅力
虽然外国人说写汉字就像是在画画,但他们并不否认“方块字”的美观性。
并且汉字并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凝聚出的结晶,汉字体现的也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含蓄美和意境美。
【方块字的美】
正如文章开头说到的,汉字的相对信息含量是全世界最多的,在同样的字数了,汉字能表达出的意思远比其他文字多得多。
大家也总说,成语也绝对是汉字中的一个伟大发明,一个简单的四字词语,就能囊括出一个具体的故事。在一段文字中使用一个成语,其效果等同于“在文本中插入了一个超链接”。
并且现在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汉字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的东西直接使用中文、拼音命名。外国学习中文的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外国小朋友学习中文】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汉字固然也存在缺点,但我们也在汉字百年变化中看到其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可能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