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文章刷屏了,7天的阅读量超过了72万。该文(原文附后)出自于知名情感领域创作者“洞见”。
该篇整体行文虽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观点过于鸡汤,小编不敢苟同。
原文洋洋洒洒几千字,小编帮各位看官整理脉络及观点如下。
文中首先列举数据,佐证近五年上海交大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如本科生在94%以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98%以上,且受用人单位欢迎。这得益于他们的努力,如凌晨三点仍有同学在自习室苦读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存在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混日子的情况。
如上课玩手机、睡觉、聊天,下课打游戏,考试突击抄袭,挂科拿不到毕业证,毕业后面临失业。紧接着罗列反面典型,如靳爱兵、刘宁等,以体现大学混日子的不良后果。
然后树立积极努力的正面典型,如巢炜文凭借在校努力获得多家大厂offer,张霁从三本院校通过自身努力考上研究生、博士,最后入职华为拿到高薪。
最后告诫大学生不要在该奋斗的大学时光选择安逸,应埋头苦读、继续努力,去拥抱更灿烂的人生。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细思极恐,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
10年前,也有一篇类似的文章流行于繁荣不久的网络,名字是《哈佛凌晨4点半》。后来同名书籍出版了。
书中描述的是,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他们静静地看书、认真做笔记,一派浓厚学习的氛围……
无论是书还是文章,论述的核心观点是,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小编的观点是,类似的这种毒鸡汤,有意忽略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片面夸大了努力奋斗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小编认同的是,人确实需要努力,但努力在成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环境对人的影响远超个人努力所能企及的效果
个人只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一粒细小沙子。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说,在风口,一只猪也能飞起来。顺势而为无比重要。
反观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他想勤劳致富,梦想是通过努力奋斗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经历一系列打击之后,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他累死都不会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起到作用。
类比现如今的快递小哥们,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不敢生病,不敢懈怠,艰辛程度有目共睹,收入除去房贷和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每年攒不了几个钱。哪怕是凤毛麟角的单王,他们的生存状态又改变了多少?这是他们不努力吗?
有消息称,美团外3jdw.yh333575.com卖的745万骑手中,有8万研究生和30万本科生。难道这些也是不努力的人?
时代早已发生了变化,读大学已经不能改变命运
在过去,一个人在社会生存中80%的知识来自学校的学习,剩余20%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而现在,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仅占20%,而80%的知识就需要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
因为工作关系,接触的企业家较多,也和他们探讨过就业的问题,佐证了上述的观点。
他们集中认同的是,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公司更新换代也快,现在大学里的知识大都过时了,即使学的是方法,也需要以实践为基础才能消化吸收在运用。
官方的话来说,就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像他们读书的时候,现在新进公司的要找师傅带,还要重新学。
大学如同十字路口,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聚在一起等交通信号灯,灯亮之后,大家回到原型。有的继续等待,如读研读博,更多的是分道扬镳,如果顺路(同一行业),可能在下一站路口相遇,其他的,余生不再相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提倡熬夜学习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恩格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必须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对绝大数人而言,夜晚是休息的时间,没有谁能够违背自然规律而获得成就或取得成功。如果子夜之后真正适合人体工作,那么世界各国为什么不提倡大家连轴转的工作呢?
小编鼓励大家努力奋斗,如果你努力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要急于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更不要有心理负担,其实那不是你的错。身处这个时代,芸芸众生只能做好自己,用很俗的话来说,就是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截止小编发稿,这篇文章有4200多条评论。小编仔细看了排名靠前的一百多条,大都是反驳文章论点的。这让小编倍感欣慰,看来大家足够清醒。
洞见的原文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