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不仅仅是努力生活的过程,它同样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它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黄道婆生于乱世,从小就失去了亲人,那时的棉花种植技术已经从福建,广州传到了她的家乡。为了养活自己,黄道婆开始学习棉纺织的技术,因此而学得了一门可以活命的手艺。由于公婆和丈夫的非人虐待,她逃到了海南岛。纯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们收留了她并交给了她纺织技术。回到家乡后,她辛苦劳动,将技术交给了大家,同时改造了家乡落后的棉纺织机器,通过生产实践发明了新式纺车,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的发展。正是黄道婆将自己劳动的经验和黎族人教给她的技术相结合,才创造了她和当地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推动了历史的变革与发展。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农民种植农作物而得出“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到了谷雨前后,气温进入以暖为主的季节,温度高而稳定,寒流隐退,正符合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几千年来,农民在劳动中发现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安排农事,劳动人民也将其称之为物候,与之相关的知识自然也称为物候知识。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知识是人们在劳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和发现而得来的。

劳动才能收获果实。《汉书.礼乐志》中曾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儿,眼生羡慕倒不如回家结网捕鱼。倘若想尝到鱼的美味又怎能不去有所行动呢。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没有不劳而获之美。想要丰收的喜悦,就要日复一日地耕地;想要绿洲的茂密,就要坚持不懈地种植。想要收获就一定要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迪文 12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劳动是墙头的芬芳,是远处的金黄,是对钢铁的磨练,亦是对年少时的我们一种考验。学校曾多次组织我们进行劳动实践:拔草,抓鱼,插秧……学生们从一开始地哀嚎和抱怨到如今能够切身地投入到劳动中去,感受其中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喜悦,这是弥足珍贵的宝藏。劳动何尝不是艺术和一门技能呢?它是点亮生命的火光,伴随我们的一生,永无休止。

国家的未来掌握在青少年的手中,劳动恰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劳动教育不能只是一时的体验,应是长时间地言传身教,亲身尝试,不能将它当作任务,要将它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失的行动。所以,劳动教育要做到组织有力度,方法要得当,要做好榜样,让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当我们站在树荫下乘凉时,所感叹的是劳动的伟大;当我们品尝美味的食物时,所赞美的是劳动的光荣。劳动教育是必然的,人应当永远紧握劳动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