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12月10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

第六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

( 点击回顾详情)

汇报建设情况,

分享使用心得,

听取外部建议。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部分合作高校专家学者等

应邀出席会议。

听听他们怎样看待上海数字法院建设?

提出哪些期待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华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天产品部主任

此次参加第六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我感到非常震撼。上海数字化建设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坚定意志,也离不开一线工作者切身的反馈和参与,其背后的数字化思维,令人敬佩。

经常有人问我,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冲击?我认为,我们不能将人工智能作为“对手”,而是要作为“助手”,要用好人工智能,辅助我们做好工作。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正是以数据驱动业务重塑,将数字化应用到审判业务工作中,推动审判质效提升,切实构建了法院工作的“新质生产力”,相信在全体法院人的努力下,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将会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延峰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上海交大工业创新研究院理事长

上海法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各个业务领域,全面、广泛、深入、系统地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对内完善案件管理机制、辅助法官办案,对外方便诉讼各个参与方,真正做到数字便民,也很好地发挥了社会治理职能,成果显著,印象深刻。相信通过数字法院建设,法院审判工作将会更加智慧、更加现代化,也期待后续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可以与法院合作,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为基层法官增效减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司法诉讼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林海

上海市人大代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长

从第一次数字法院推进会到第六次推进会,上海法院系统坚持持续推进、有序推进,压实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每次推进会都取得明显效果,数字法院建设成绩斐然。尤其是场景应用的强化,覆盖了立案、执行、刑事、商事等各条线,使得数字法院建设成果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有效解决了审判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建议上海法院将数字法院建设的相关情况向律师协会、破产管理人协会、仲裁协会介绍、交流、展示,让更多诉讼参与者了解和使用数字法院建设的最新成果,听取更多“外部用户端”对应用场景的反馈意见,让更多法律人共同参与数字法院的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 雷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秘书长

上海法院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勇于探索,大力推动数字法院建设,实现“脱胎换骨”的重塑,取得的成效令人赞叹,向每一位努力奋斗、为民服务的法官致以诚挚的敬意!

随着数字法院建设的不断深化,上海法院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此我提三个建议,一是“向上看”,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不仅带来生产力变革,更要求组织结构等生产关系要发生革命性调整,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机构的管理、治理变革。二是“向内看”,重新构建对“数字化”“大数据”等定义的本质认知和理解,实现业务逻辑的自洽。三是“向外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更进一步打开门来,让外界更多人来看现有的机构、现有的流程、现有的场景,更好地用“他视角”高效推进数字法院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爱莲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

很荣幸受邀参加数字法院建设第六次推进会,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正重塑司法变革。从数助办案、数助便民到数助治理,数字化手段全方位提升司法效率、质量与便民性,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司法理念的转变,以数字化为羽翼,让公平正义以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式得以彰显。下一步,建议法院进一步强化外部协作和数据共享,构建更多场景解决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如对牟利性职业索赔异常名录共享,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有效遏制恶意索赔对经营主体正常经营的干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数字法院在多主体协同合作中迈向新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 承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此次参会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快速扎实的发展成效。数字法院建设的意义不只在于司法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更在于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数字法院建设对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法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要转型、要完善,要特别关注提升法律专业学生的数字化、信息化知识素养和运用能力,否则难以适应、难以匹配数字法院的建设需求。期待未来学校和实务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建成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双向奔赴”,形成合力,综合施策,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永林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

数字化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数字法院建设意义重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法律逻辑和大量判例的智能辅助系统,数字化建设在相当程度上把法官从浩繁卷宗的信息分析处理中解放出来,大大提升法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法院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缩短,借助数字法院建设,人民群众将得以更加便捷地获得法律资讯和司法服务。希望在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过程中,法院与学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利用好数字法院建设的溢出效应和公共司法资源,赋能学校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志刚

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上海法院积极回应时代之变、理念之变和技术之变,在全国率先部署并持续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将审判需求与技术开发相融合,在数字法院基础建设、系统场景应用、前沿技术探索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富有创新、特色的经验做法。

通过此次参会,我感受到这些优秀的应用场景有效推动实现全程预警监测、全面数字赋能,在保障适法统一和提升司法质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复杂场景的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数据分析计算、知识集成运用、逻辑推理判断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这些创新做法,在全面升级诉讼服务和审判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工作理念、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治理方式的重塑与再造,打造了新时代司法模式变革的上海样板,值得全国法院借鉴和推广。期待院校在数字法院建设、数字发展法治保障和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上深化合作,共同为法治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惠虹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学校办公室主任

上海法院积极回应数字时代浪潮带来的挑战,率先提出并深入探索数字法院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发动全体法官立足司法实践,强化问题意识,开发了诸多的AI赋能的应用场景,通过“小聚大”,不断为法官办案和审判监督提供更多辅助和支持,持续提升司法审判质效,以科技向新力撬动司法生产力。建设过程中,法官们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刻感受到AI的魔力,切实提升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同时,数字法院工作也对高校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AI时代需要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法治人才,这也要求高校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要主动做出变革,进一步加强与包括法院等实务部门的协同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雷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

作为高校代表,很荣幸参加第六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会上高院职能部门和业务条线围绕数字法院建设进行了交流讲解,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学者,为上海近年来在数字法院建设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受鼓舞。

特别注意到在具体商事审判中,法院通过数字赋能,设置最后一次开庭(谈话)至结案时间提示预警场景,促进以高质效审判提升市场感受度,这有助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根据世界银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方法,上海将作为样本城市代表中国参与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高校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期待后续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能与法院加强合作,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 琳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参加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深受启发,对数字法院建设工作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立案、审管以及信息化等方面做了大量数据整合和创新的工作,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已经产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成果。数字法院建设既大大推动了审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这与复旦大学正在建设的AI for Science和AI大课不谋而合。未来希望在数字法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与上海法院通力合作,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谱写院校合作新篇章。

高院供稿部门丨办公室、干培处

摄影:周婧、陈洁

编辑:孙小敏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