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哎!老太太,这菜可金贵着呢,您要是买不起就别碰,碰脏了我还怎么卖啊?”摊主脸色阴沉,嫌弃的用秤杆子挑开面前这位老太太的手。

老太太眉头一皱,“不过是些冬笋,我看看新鲜不,新鲜的话自然是要买的。”

摊主斜了一眼她袖子上的补丁,嫌弃之色毫不掩饰,只当她是在给自己找补,不再理她。

话音刚落,一旁有人认出了这个老太太,他连忙上前和她打招呼,并且和摊主介绍了她的身份:这位老人正是曾在国际核物理界,引起巨大轰动的科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摊主的脸色瞬间僵住,张了张嘴,然后结巴半天没说出一句囫囵话来。

何泽慧则是无奈一笑:“帮我来一些冬笋吧。”

摊主如梦初醒,连连点头,忙不迭将还沾有露珠的笋尖挑出来,满是歉意的递给了何泽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离故土,追寻科学

1932年,年轻的何泽慧穿着一袭素净的旗袍,匆匆行走在清华大学的林荫道上。

她刚从图书馆出来,手中还抱着几本厚重的物理学书籍,最近她每天都将自己所在实验室中,几乎日夜颠倒,整天都在做物理实验,如今稍有起色,她要赶紧回去将数据记录下来。

作为物理系里为数不多的女学生,何泽慧始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那个年代很多人还瞧不起女性,觉得“女人根本不懂物理学”,可何泽慧从不理会这些流言蜚语,只是全新做自己的事情。

这是她的性格,从来不让步。

后来慢慢的,她还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许多研究,甚至有些连物理系高材生都未曾解开的理论,都被她论证了。

从此何泽慧名气越来越大,清华大学的男生们也对这个固执的女生,开始刮目相看了,其中便包括物理系的“天才”钱三强

那些年,学理科的女生本就稀少,物理系更是“女生禁地”,但何泽慧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禁地”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何泽慧开到德国柏林,她站在柏林工业大学门口,手里攥着一封推荐信。

她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取得了物理学专业的最高分,成了那一届杀出来的黑马。

不过,那时候欧洲国家对亚洲人都有偏见,尤其是对女性格外歧视,单纯能有个好成绩,并不能让他们接纳何泽慧。

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系一直以来,都是为国家培养军工人才的,这个专业与德国的安全密切相关。他们几乎从未接收过外国学生,更别说是外国女性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所以一开始,物理系教授并不是很想接受何泽慧,推荐信看了又看,不停推着镜框,似乎在想要用什么理由拒绝她的入学申请。

何泽慧自然了解对方的想法,她来此之前也做足了准备,甚至提前很久便开始学习德语。

她站的笔直,笑容非常自信,用流利的德语说道:“教授,您曾在中国工作过,对我们国家有一定了解。我此次来此求学,正是希望学成后能为祖国对抗侵略者出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授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东方女子问道:“物理学并不是一门容易的学科,你确定你可以吃这个苦吗?而且我为什么要帮助你们的国家培养人才呢?。”

何泽慧迎上教授的目光,眼神熠熠生辉:“正因为难,我才要来。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难度极高的知识,我才能真正为我的祖国贡献力量。况且科学无国界,您也不是在为了我的国家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全世界人们的和平。”

教授被她的言论震撼到了,他从未想过这么一个年轻的女孩,经能说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话。

最终,教授同意留下何泽慧,给她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1939年,战火逐渐笼罩整个欧洲,柏林也难逃其乱。

何泽慧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无暇顾及这些。她知道战争一旦爆发,她的归国之路将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何,你的研究进展如何?”同一实验室的德国同学彼得端着一杯咖啡走过来问道。

何泽慧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进展还不错,不过我担心时间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得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肩膀,“你一直这么努力,教授们都看在眼里。虽然你是我们这里唯一的外国学生,但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何泽慧感激地点了点头,“谢谢你,彼得。我只是希望能在回国前,尽可能多学一些有用的东西。”

夜晚,实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何泽慧仍在做着最后的实验记录。

战争的阴云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知道只有继续努力,才能让自己不被这场战争的洪流吞噬。

1941年,何泽慧收到了来自中国的一封信。信是通过多重渠道辗转送到她手中的,是清华大学的老同学钱三强写的。

“何泽慧,你还好吗?我在法国被困住了,暂时无法回国……我想,我们都得继续坚持下去,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

信中的字迹,透着钱三强一如既往的坚韧与关心。

何泽慧紧握着信纸,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在这异国他乡,能够收到来自老朋友的问候,让她感到一丝慰藉。

她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下回信,告诉钱三强自己一切安好,并鼓励他不要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封信的寄出,仿佛在何泽慧的心中点燃了一盏灯。

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到祖国,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泽慧和钱三强始终保持书信,讨论学术上的造诣,同时也在异国他乡互相慰藉。

1946年,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巴黎求学,同时也与老朋友钱三强再次相遇,二人开始共同在法国搞科研。

他们一起拜入居里夫妇门下,开始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

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是当年青涩的学生,而是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

或许是日久生情,或许是早已心中有了彼此,两个站在物理学尖端的年轻人,互相心动,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后来有一天,钱三强和何泽慧在科研之余,共同去塞纳河散步,许久没有放松的何泽慧心情愉悦,站在桥上不停拍摄远处的风景。

看着这一幕,钱三强心中突然变得很柔软,嘴角忍不住上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在看风景,而我在看风景里的你。”

钱三强慢慢走到何泽慧身边,柔声说道:“泽慧,我们结婚吧。”

何泽慧转过头,看到钱三强那双真诚的眼睛,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好。”

就这样,钱三强和何泽慧在法国结了婚,小居里夫人特意送去礼物表示祝福,国内的亲朋也纷纷寄来书信贺喜。

家庭幸福美满,二人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从未放弃过,钱何夫妇在国际物理界都享誉盛名,许多国家争先邀请他们前往,成为自己的座上宾。

然而,夫妻俩始终心系祖国,他们当初走上这条路,最根本的目的便是学成归国,为祖国做贡献。

那时候国家还很贫瘠,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但他们还是拒绝了众多国际高端实验室的挽留,毅然决然选择回家。

于是在1948年,夫妻二人便携手归国。

钱三强成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在做科研的同时,也负责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何泽慧则协助丈夫,继续在研究所里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头相遇,身份揭露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军事力量也突飞猛进,曾经受尽欺负的祖国站起来了,再也没有人敢随意欺负我们!

这背后离不开无数个如钱三强、何泽慧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他们几乎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全身心为祖国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钱何夫妇在国内参与了众多事业,推动了原子弹、核弹爆炸成功,钱三强更是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人贡献巨大,国家特意为他们配备了房子、车子等生活必备物资,还欲给他们经济补贴。

然而,除了科研所必要的经费以外,夫妻俩一分钱都不多收国家的,也拒绝了国家给他们安排的车和房。

白天他们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的做研究,晚上就是两个普通的小夫妻,过着最朴素、最平淡的幸福生活。

直到他们晚年时,都没有过过什么富贵生活,但老两口乐的幸福,只要能陪伴彼此,变比什么都重要了。

在何泽慧晚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相比曾经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她过的比年轻的时候更加节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天清晨,何泽慧骑着一辆老师自行车去胡同口才买,她的衣服虽然干净整洁,却很破旧,还打了几个不伦不类的布丁。

何泽慧低调至极,头发已染上了些许银丝,手中拎着一个用旧了的布袋,踩着已经磨损的解放鞋,显得格外普通。

菜市场摊贩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早晨的菜最是新鲜了。

“这冬笋不错。”她站在摊前,仔细端详着摊上的冬笋,心想着要挑几根新鲜的带回家。

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瞥了何泽慧一眼,带着些许不屑的口吻说:“老太太,冬笋很贵,买不起就不要乱碰。”

说完,还非常没礼貌的用撑杆隔开何泽慧的手,嫌弃之色尽显。

何泽慧愣了一下,抬头看了看摊主,但她并未生气,只是摇摇头:“我有些钱,您帮我称点吧。”

摊主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穿着朴素的老太太,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唉,你要多少?太少了我可称不了!”

“就买两根吧。”何泽慧淡然地说,继续微笑着看着摊主。她从布袋里取出几枚硬币,递给摊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摊主接过钱,称了两根冬笋递给她,但脸上依旧带着几分轻蔑:“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人穿打补丁的衣服来买冬笋。”

就在此时,旁边一个正在买菜的中年妇女认出了何泽慧,顿时惊讶地喊了一声:“哎,这不是何教授吗?您怎么亲自来买菜?”

摊主听到这句话,神情立刻变得僵硬,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位老太太,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话都有点结巴:“何……何教授?是清华大学那位何教授吗?”

何泽慧微微一笑,轻轻点头:“没关系,我就是来买点菜,没什么特别的。”

摊主此时已经满脸通红,连忙道歉:“对不起,何教授,我不知道是您……刚才多有冒犯,您多包涵。”

何泽慧仍旧保持着温和的态度,摆了摆手:“不必在意,我也是普通人。”

那位中年妇女这时也上前插话:“何教授,您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居然还这么低调,真是让我们这些人佩服。”

“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罢了。”何泽慧淡淡地说,然后拎着冬笋,继续往下一个摊位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凡中的伟大

何泽慧推开家门,带着一丝寒意走进屋内。

屋子不大,陈设简朴,一张木桌上摆放着一些简单的书籍和工具,墙上挂着一张略微泛黄的中国地图。

钱三强正在书桌前伏案工作,抬头看到何泽慧进门,脸上露出了一丝温暖的笑意。

他起身接过冬笋,开心极了:“这冬笋看起来不错,正好晚上炖个汤。”

何泽慧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两人坐在餐桌前,默默享受着这简单的一餐,窗外的寒风依旧呼啸,但屋内却充满了温暖。

时光如流水,转眼已是1992年,这年钱三强因病去世,何泽慧独自一人生活在这间旧居中。

国家有好几次提出要为她改善生活条件,搬进更舒适的居所,但她都一一婉拒了。

她依然坚持着简单的生活,仍然每天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往返于工作和家之间。

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一辈子,让她突然改变,还真的有些不适应。再说了,这里有她和钱三强的回忆,她也舍不得离得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97岁的何泽慧在家中安然去世。

她的一生如同一条平静的河流,默默地流淌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尽管离开了这个世界,何泽慧与钱三强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中国的科学史册上。

何泽慧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伟大不需要华丽的外表,而在于内心的坚韧与无私的奉献。

她和丈夫的一生,正是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一信念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