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2月第一周的销量排行榜出来了,小鹏汽车以0.7万辆的销量名列第三。考虑到理想和零跑都是以增程电动路线为主,小鹏甚至已经是销量最高的纯电品牌。
回想起上半年小鹏的销量还在1万辆左右徘徊,并且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温不火,如今的小鹏算是彻底脱离了火坑。
对于新势力来说,大多数销量下去就上不来了,甭管之前如何辉煌,威马是这样,哪吒也是这样。因为新势力品牌处于天生的弱势,拼的就是一口气,一旦销量上不去,消费者、投资人,甚至员工都会泄气,往往是回不来的。
那小鹏是如何逆势翻盘的呢?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技巧一,摸着雷军过河
在小米YU7亮相,取得巨大的流量后,何小鹏发布了一条微博,表示MONA M03增加了海湾蓝和烈焰橙两个配色。
是的,小鹏也学着小米推出了官方改色服务,而且MONA M03搭上这两个配色,真的怎么看怎么像缩小版本的SU7。很多人调侃如今的小鹏已经变成了“红米汽车”,何小鹏也从来不回应,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如今的第一爆款MONA M03,不就走的“红米”的路子。10万~15万元区间的A级纯电轿车,全系标配电动掀背尾门,有着极高的颜值,不错的续航,还标配了高阶智驾。
甚至上市时雷军还专门发视频推广MONA M03,也算是给“红米汽车”背书了。
接着就是主打科技全系标配的P7+,座舱运用了“云上空间”设计理念,座椅用上了Alcantara定制面料,智驾用上了2天迭代一次的端到端大模型。关键还是价格,18.68万起,顶配也只要21.88万元。
这还是那个SKU多到用户要用计算器的小鹏吗?很显然已经不是了。甚至小鹏如今的宣传方式,也已经完全小米化。先是配置一项一项曝光,好的坏的全部拿上牌面。
比如MONA M03用的是扭力梁,P7+去掉了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方案,都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却也最大化保留了体验不滑坡。
这是最具诚意的打法,小鹏不再追求G9式的“高大全”,试图在每个领域都做成行业标杆。而是追求“经济实用又不乏科技感”,如同MONA M03和P7+给人的感觉一样,光看性能、续航、颜值它们已经对得住价格,何况还有不错的智能科技加持,让用户瞬间有了“占便宜”的感觉。
正是靠着这份转变,小鹏最终得以涅槃重生,走到了如今的位置。
(2)右手王凤英,何小鹏的“老板”?
如果说被称为“老大哥”的雷军传授了何小鹏产品定义、营销技巧,算是何小鹏的左手的话。那让这些理念成功实施,并且整个体系能够平稳运转的王凤英,无疑是何小鹏的右手。
2022年9月,小鹏G9上市,整个行业内一片哗然。因为小鹏给这款新车定出了30.99万元的起步价,配磷酸铁锂电池,只有570km的续航,并且配置低到离谱。如果想选择高配长续航的版本,需要付出超过40万的代价。
当时何小鹏也很纳闷,因为G9定的这个价格利润已经很微博,按他的理解应该是一款“良心之作”,为何反响这么差呢?
原因很简单,何小鹏这位“厚道人”,被有心之人带了节奏。最后严查,发现这家成立才几年的新势力内部腐败已经非常严重,许多零部件采购成本都远高于市场价格,最终导致成本过高。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小鹏请来了王凤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供应链,完全焕然一新,这也是后面G6、MONA M03能够产出的关键。按照之前小鹏的成本控制能力,可造不出这样的车。
再就是渠道,王凤英启动了木星计划,对小鹏的销售渠道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把直营和经销体系融合到了一起。这样一来,小鹏的终端销售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大家能够一起使力,整个体系高效了不少。
何小鹏对王凤英的信任也堪称业内一景,他在多个场合表示,小鹏内部全部得听王凤英的,连自己都听王凤英的。
是的,某种程度上王凤英甚至是何小鹏的“老板”。这种“无条件”的放权,影响究竟会怎么样,尚且不好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让小鹏重新焕发了活力。
(3)“老实人”何小鹏,赌的是人?
当然了,之所以在战略上亦步亦趋跟着小米,在战术上完全放权王凤英,还是跟何小鹏的性格有关。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小鹏这家千亿级别车企的老板,其实是位“老实人”。他的特点就是,企业是大家的,谁有本事谁上,谁说得对听谁的。
何小鹏的第一桶金,来自创立手机浏览器UC。2006年,UC就击败了包括IBM在内的众多对手,成为最具潜力的浏览器之一。
这个时候,联想投资副总裁俞永福和雷军选择了加入,结果就是,俞永福带着雷军投资的400万来了。雷军还带来了自己的建设性提议,让UC放弃企业业务,全力做个人市场。
有意思的是,俞永福一来,何小鹏直接让他成了UC的总经理,自己担任副总经理,因为俞永福是“更合适的人”。这个团队经过15个月的扩充,收购了十几家公司,成为了一只互联网巨兽。最终被阿里高价收购,让何小鹏大赚一笔,成为行业巨头。
包括王凤英过来也是一样,既然王凤英懂行,那就听她的。王凤英作为业内有名的“铁娘子”,手腕也确实强硬,大刀阔斧的改革动摇了很多人的利益。之前几次传出王凤英要离职的消息,可能就是这种改革造成的负面声音,何小鹏每次都是跳出来力挺。
这大概就是何小鹏的办企业逻辑吧,只要事情能做成,他是不咋在乎谁当老大的,也不在乎谁的话语权更大。这样的品质,在企业家身上其实非常难得。
(4)功夫拍案
在近期的一次媒体访谈中,何小鹏表达了对雷军的感激。他表示之前小鹏困局时请教雷军,后者直接说小鹏汽车最大的障碍就是何小鹏本人。因为何小鹏更倾向于担任董事长,而非亲自投身到CEO的角色中去。这个劝告点醒了何小鹏,最近两年他都是亲身参加了小鹏的造车一线,亲自下场与团队并肩作战。
包括请来王凤英,很多人觉得是运气,毕竟若非行业剧变,这个级别的职业经理人可不是钱能请到的。问题是这几年从传统车企去新势力的大佬可不止王凤英一个,他们的经验、能力或许不逊色于王凤英,但取得这样创业效果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归根到底,作为外来者想在一个全新的团队中说一不二,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小鹏有这样的“左右手”,自然是他的幸运。但能做到这一步,还是他足够真诚。造车就是这样,是不是有足够的诚意,消费者都看得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