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隐蔽战线一直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情报往往就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输赢。所以,对于在隐蔽战线上作出过贡献的同志,只要没犯严重错误,组织是必定会优待的。然而,1955年毛主席却对隐蔽战线的元老人物潘汉年非常愤怒,并称此人从此不能信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潘汉年,19岁时便加入党组织,参加过土地革命,经历过苏区的浴血奋战,走过漫漫长征路,甚至在长征途中差点因病丧命。
1936年,他受上级指派,作为我党代表与国民党接触,经过谈判,最终促成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抗日战争时期,他转战隐蔽战线,活跃于华东、华南一带,主要从事情报搜集工作,屡次因功获得嘉奖。
1939年,几名汉奸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主动找到潘汉年与之接触。潘汉年不敢贸然行动,便立即向上级请示。党组织深思熟虑后,认为与这几个汉奸接触可以套取关键情报,便命潘汉年与他们保持联系。
计划很顺利,潘汉年与他们相处得十分不错,顺利拿到不少情报,还接收了两批物资。不久后,华东局势突变,为自保潘汉年只好从原驻地撤走,也因此与他们失去了联系。
然而,潘汉年重新安顿好与他们重新联络时,对方却一反常态,要求潘前往上海见面。潘明知此去凶险,但为了革命,还是选择铤而走险,亲自前往了上海。
就这样,潘顺利见到了汉奸胡某,两人相谈甚欢,潘借机提出求见胡某的上司李某。胡某称李某现在在南京,潘此时有点犹豫,毕竟南京是汪精卫的地盘,贸然前去,很可能会身陷险境。但考虑到可能会获取重要情报,潘决定冒险一试。
潘汉年到达南京后顺利结识了李某,而李某全名是李士群,乃是汪精卫的特务头子。一次,李士群对潘说,汪精卫想见你。潘从事多年情报工作,自然知道这其中利弊,“利”可以接近汪精卫,获取日本人的情报,“弊”则是汪精卫不是一般特务,与他见面,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潘汉年一番权衡利弊后,最终还是决定去见汪精卫。但是因为时间紧急,潘并没有向上级汇报。果不其然,汪与他见面后,便是对他极尽拉拢,不断给他“画大饼”。当然,潘自然是不信他的鬼话,便只是敷衍了事。
最后,汪倒也没为难他,让他安全离开了南京。本来他是打算将此事报告给党委的,然而当他到达根据地,恰逢党委正在“整风”,抓了不少人,这让他十分担心自己的处境,毕竟私自见汪精卫可不是小事,思前想后,他最终决定将此事隐瞒。
时间来到1955年3月,中央开会解决高岗、饶漱石等人的问题,借着这个机会,毛主席向所有参会人员发出号召,若谁在历史上存在问题,一定要主动交代,争取宽大处理。
当时潘汉年也正好在此次会议上,会后,他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要把当年的事情说出来,于是,便向陈毅汇报了此事。陈毅听后大为震惊,立即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毛主席得知后,大为震怒,说道:“此人从此不能信用。”
当晚,潘汉年被逮捕,接受调查。1962年,审判席判处潘汉年15年有期徒刑,后又改成无期徒刑,并开除党籍。
1977年,潘汉年因病被接回北京疗养,此时已过去22年,最终于1977年4月14日离世。1982年,党组织对潘汉年的案子重新进行了审核,认定其并无出卖我党的行为,为他进行了平反,并按相关规定,优待了他的子女。
许多人认为,当初对潘汉年的处罚太过严厉,毕竟其在秘密战线上为党做出过重大贡献,而本身他也并没有出卖党和国家的行为。其实毛主席当时作出“此人从此不能信用”的批示,也是出于大局考虑。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内依然潜伏不少国民党暗探。毕竟潘汉年隐瞒此事长达12年之久,已是严重违反了组织纪律,只有严厉处罚此事,才能震慑他人,防止一些人出现歪心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