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1日,一架载有11名中国外交代表团成员和记者,前往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的“克什米尔号”飞机,在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发生爆炸。飞机上11名成员,悉数遇难。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空难,而是国民党特务联合美中情局,针对周恩来总理策划的一次暗杀。
因为临时改变行程,周总理有幸躲过了这次阴谋。
4月18日,周总理阔步走进会议大厅。迎接他的,是另一轮有组织有预谋的攻势。一众美国的拥趸,争先恐后地向中国发难。
就是在这样的重重包围中,周总理却用其谦谦君子的温润气质和四拨千斤的外交智慧,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再度攻下了一座坚硬的堡垒。
会后,菲律宾代表罗慕洛万分慨叹:“周恩来在会议上赢得了每一场战斗,会议之前他是很多人的敌人,可会议之后他是很多人的朋友。”
毛主席曾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此话,便当从万隆会议说起。
那么,国民党和亲美政府是如何对周总理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的?周总理又是怎样一次次化险为夷的呢?接下来,请跟随笔者一起领略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风采。
遭遇暗杀,幸躲一劫
1955年的世界,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势力,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意识形态的对立,在国际关系中的占比狂飙猛进。
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中,中国作为率先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却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认同。朝鲜战争后,美国更是对新中国的力量极其忌惮,一边大力扶持蒋介石集团,一边拉拢“友好”国家,共同绞杀社会主义中国。
面对众多不友好的声音和国际强权,中国决定进一步打开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善意。
1955年2月10日,中国正式决定参加将于4月18日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这是自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后,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不再是为帝国主义分赃作主,而是为被殖民国家的独立自主增加砝码。
为了安全,新华社直到4月上旬才把周总理将率代表团与会的消息发布出去。
然而,即便是党中央小心谋划,对岸的特务机关还是提前捕获了消息。
蒋介石曾表示,他忌惮周恩来这个外交官,更甚于金马对岸的解放军。
当时的周总理因为刚做过急性阑尾炎手术,身体经不起长途颠簸。毛主席和中央决定,此次行程以飞机代步。可中国,尚没有一架属于自己的远程飞机,更没有自己的国际航线。经过商议,党中央决意租用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749A式“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取道香港,飞抵印尼雅加达。
这一消息,被国民党情报局督查室捕获。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刺杀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的绝佳机会。于是,台情报机关以50万港币买通了香港启德机场一个名叫周驹的清洁工。
4月11号,身材瘦小的周驹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混入了“克什米尔号”飞机内,将TNT炸弹安装在了右翼轮仓处。这种炸弹,由美国中央情报局专供国民党特务机关,助其实行暗杀任务。周驹之所以能不动声色地将炸药带进飞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隐蔽性。从外表看起来,这个炸弹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牙膏。
中午12时15分,飞机准时起飞。北京方面正严密注意着飞机的行程,得到其按时起飞的消息,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可到了6点半,却噩耗突至:飞机在北婆罗洲沙捞越海面发出三次求救信号后坠入大海。11名中国代表团成员和5名机组人员遇难。
随即,台湾媒体第一时间报道:“周恩来所乘专机爆炸坠海。”反应如此迅速,台湾的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是,周总理让他们失望了!
出发前不久,缅甸总理吴努突然发来邀约,希望周总理能到仰光,和缅甸,印度方面就万隆会议议题进行提前商议,也可借机在仰光休养几天身体。考虑过后,周总理答应了缅甸的请求。于是,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一行,经由昆明,借道缅甸仰光,前往万隆。其余成员仍按原计划由香港直飞印尼。
几十年过去,回想起那惊险的一天,我们更愿意相信是天意救了周总理。如果不是临时改道,中国的外交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样辉煌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克什米尔号”出发前一个小时,港英政府已经得知飞机上有炸弹,却称“炸弹不具备安全威胁性”,准许飞机按时起飞。
波诡云谲的时局下,飞机上11名中国代表团成员成了牺牲品。
身陷囹圄,化险为夷
专机失事后,一度有人劝谏周总理以安全为大,放弃出席这次会议。结果,自然是没有结果。
4月18日,周总理昂然迈进了会议大厅,似乎针对自己的暗杀事件从未发生。他的脸上,尽是波澜不惊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然而,躲过一劫的周总理,离万事大吉还相差甚远。会场上的风刀霜剑才刚刚开始。
万隆会议共有29个与会国,其中,只有6个国家是中国的邦交国。其余的,大都与国民党保持外交关系。或者说,他们是美国安插在这次会议中的代言人。
早就学会了美国那一套说辞的各国代表,很快就对社会主义中国展开了口诛笔伐。周总理,霎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有意思的是,率先向中国发难的是今天深受美国荼毒的伊拉克。伊拉克外交部长法蒂尔·贾玛利将苏联干预东欧,中欧一事,上升到整个共产主义层面。他直言:“共产主义是新兴的殖民主义。”“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及和谐的国际性势力,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
锡兰总理更是大放厥词:“当前亚非国家的首要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
一场本来旨在促进亚非拉团结和民族解放的会议,在美国的远程操纵下,成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大会。
对于这一切,周总理似乎已经有所预料。坐在台下的他,除了偶尔紧蹙一下眉头,并没有多少情绪反应。
虽然此次参会国家都是第三世界国家,但是历史背景却不尽相同。有些国家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下,和资本主义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甚至骨子里的血脉,也已经被资本主义深深地晕染。有些国家在二战后,被拉上了美国的战车,成为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
轮到周总理上台发言时,其他与会国家的代表似乎比周总理本人还要激动。他们纷纷等着,这位被群起而攻之的中国外交代表,会怎样拍案而起,会如何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辩解。
然而,他们都错了。周总理不急不缓得走上讲台,不急不缓得和台下300多名代表打了招呼。然后,说出了那段名留青史的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联合而不是来打骂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列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差异在我们之间显然是存在的。”
各国代表均未想到,面对对共产主义的联合绞杀,周总理竟会如此镇定,坦荡。会场里的掌声,从稀稀落落,变成排山倒海。
紧接着,周总理分析了各国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大家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的劫难和痛苦。对此,他呼吁各国,应从殖民主义的劫难和痛苦中找配合的底子,这样大家就容易相互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周总理毫不回避各国之间的差异,这次会议才没有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演变成意识形态的对抗。
“求同存异”的中心思想将会议拉回了正轨。
尽管如此,既然是别有用心,对方又怎会轻易被说服?锡兰总理再次向周总理发难:“台湾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将它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各国的共同管理之下。”这,踩到了中国的底线。
这样的言论,任何一个有民族良知的中国人听到,都免不了怒火中烧。可当时的周总理,竟然面若平湖,不发一言。锡兰总理想当然地认为,周总理被自己置在了尴尬被动的境地。
但令人惊讶的是,仅仅隔了一夜,这位自信满满的锡兰总理竟然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委婉地表示,自己无意将会议引向分裂。
原来,在头一天的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将锡兰总理留了下来。两人进行了一场私人的长谈。周总理向对方表达了自己对锡兰的钦佩,盛赞其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所做的不屈努力。之后,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和台湾的关系,新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态度。
私人的对话比大会上的公开发言更亲切,也更深入。这次谈话,增进了两位总理之间的互相了解,也拉近了两个国家的距离。
就这样,周总理另辟蹊径,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危机。
硕果累累,打开局面
在这次为期一周的大会中,周恩来总理共参加了16次会议,会后约见各国代表近10次,参加大型活动近15次。或舌战群儒,或折冲樽俎,周总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让代表们看到了新中国的大国风范。各个国家的傲慢与偏见,也在周总理的谈笑间,逐渐灰飞烟灭。
中国外交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会议前,只有6个与会国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会议后到1959年,短短的4年里,就有尼泊尔,柬埔寨,埃及,阿尔及利亚等10个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年至1964年,又有加纳,老挝等14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万隆会议打开的新局面,直接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打下了地基。如此,才有了毛主席那句“我们是被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的。”
如果说和亚非拉国家建立友好邦交关系,是中国代表团的既定目标,那么和美国建立起新的对话通道,便称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周总理在接见八国代表时表示:“中国不会同美国开战,中国愿意同美国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时缓解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此话一出,就连非常亲美的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都被周总理的气度和真诚深深折服。
这也直接促成了4个月后的,中美华沙会谈。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次大使级别的会谈,正是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前奏。
从踽踽独行,到朋友遍天下,周总理的真诚,睿智,谦和,包容,以及大局观,成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常用常新的利器。
法新社在报道中这样评价周总理:“他是整个会议上最受欢迎的人物,他那义正言辞的语调、温和的演说,还有他所做出的每一个承诺,都让每一位跟他交谈的人为之倾倒。”
万隆精神,历久弥新
在周总理的积极斡旋,见招拆招下,万隆会议免于成为被美帝利用的工具。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该成为主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战后的世界,急需扩大和平与统一的战线,而非陷入零和博弈的死局。
最终,万隆会议以求同存异为指导精神,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涵盖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等最事关国民利益的议题。其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更是在周总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
万隆会议是二战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个里程碑。时至今日,国际关系风起云涌,万隆精神仍然是各国把握外交航向的指南针。更是中国在外交风云中的定海神针。
周恩来总理一生没有孩子,他曾说:“全中国的青年都是我的儿女。”今天,华夏儿女们,满怀感激,心潮澎湃:“这盛世,如您所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