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宣布,将于2024年12月18日隆重呈献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与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主办“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是香港首度同时展出紫禁城及凡尔赛宫两大世界遗产的重要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来自故宫博物院法国凡尔赛宫的近150件瑰丽珍宝已抵达香港,并由三家博物馆的研究策展与文保团队检查状况及布展。展览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辖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的资助。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占地100余万平方米,保存古建筑约9000间,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套),藏品总分25大类别,堪称艺术的宝库。

法国凡尔赛宫自1979年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拥有超过70,000件珍贵藏品,包括绘画、家具、雕塑、艺术品、珍本书籍、素描、版画和马车等,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这所宫殿全面展示从十七世纪至今的法国历史,展现法国的优雅魅力、生活艺术和精湛工艺。

本次展览聚焦于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期间,中法宫廷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互相仰慕、启发与交流的历史。本次展出文物种类多元,不仅有宫廷肖像以及精美绝伦的瓷器、玻璃器、珐琅器、纺织品等展品,亦涵盖书籍、科技仪器等珍品。展品包括九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以及凡尔赛宫近年来收入的珍藏,其中大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故宫博物院的重点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菊花纹壶(约 1783 年)©故宫博物院

1783年制的菊花纹壶背后有一段“中国定制,法国制造”的工艺交流故事。此壶过去一直被以为是广东官员送给清廷的贡品。然而,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专家在其底部发现了一个细小的红色款,为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珐琅工艺师约瑟夫·科托(1740–1812年)所署。此壶为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所珍藏,成为中法工艺与审美交融的一件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櫜鞬(约 1736–1795 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櫜鞬为盛弓箭之用具。此次将展出的櫜鞬(1736–1795年)用对称式“蕾丝”图案的法国丝绸作为装饰。这种丝绸格外华丽,流行于1720年代,主要产于法国。此时,作为丝绸大国的中国向法国大量输出中国丝绸,深受法国人喜爱;而清代宫廷亦尝试仿制带有法国丝绸纹样的织物,使丝织品成为中法工艺交流的重要媒介。

【法国凡尔赛宫的重点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法国凡尔赛宫的布展团队紧密合作,一起检查及安装香水喷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尔赛宫 Christophe Fouin

香水喷泉(1736–1743年)是法国宫廷收藏并装饰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也是当今已知唯一法国国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拥有的中国瓷器,曾放置在他的衣柜内。这件仿哥釉瓷瓶由中国景德镇瓷工制造,精美的铜镀金饰件则可能根据法国工匠的图纸在法国制作,展现华丽的洛可可艺术风格,让这件瓷瓶成为中法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帝瓷板像(1776 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乾隆帝瓷板像(1776年)的图像基于意大利耶稣会士潘廷章(1733–1812年)在清宫所制的乾隆帝画像。瓷板像由法国皇家塞弗尔瓷厂制作。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于1776年获得此瓷板像,并将其挂在凡尔赛宫书房内。据说他之后又收入一件相同的瓷板像,作为外交礼物赠予乾隆帝。

为配合本次展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公开讲座和亲子工作坊。工作坊以创新形式将互动戏剧与手工活动结合,带参与者穿越时空,回到康熙帝和路易十四的时代。此外,在展览期间,访客可以参加展厅内的一项特别教育活动,“赢取”一张精美展览纪念明信片。相关教育活动的详情,将于稍后时间于博物馆网站及社交媒体公布。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展览将于2024年12月18日在博物馆展厅9正式开放参观,展期至2025年5月4日。

采写:南都记者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