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灵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胡十六国”形势图

从半两到五铢,我国的通行货币一直是 “ 纪重钱 ” ,而后期为年号钱所取代。那么最早的年号钱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纪重钱为何会被年号钱取代呢?

立年号一事始于周代,至汉武帝时将设立年号引为定制。年号既用于纪年,又可昭示皇权正统,故为后代所承袭。汉武帝时期并未将年号用于钱币铸造上,当时的货币仍然以重量命名,如三铢钱、八铢半两钱、小五铢钱等,直至十六国时期汉兴钱的出现,才开启以年号钱为主流的新阶段。 “ 汉兴 ” 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昭文帝李寿的年号。公元 338 年,李寿在成都即位,此时东晋、后秦、南凉等诸国并立,币制十分混乱。加上战乱横生,李寿追求奢侈,导致蜀地经济衰弱,不得不减重铸行小钱,货币的重量远远达不到钱文标注的重量。统治者一方面需要铸新钱,区别于别国货币,一方面也不得不放弃以重量命名钱币的范式,汉兴钱由此应运而生。且李寿当权是篡夺之举,推行自己的年号钱有利于宣扬正统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书汉兴钱(上海博物馆藏)

十六国时期由于政治动荡,经济不稳定,反映在货币铸造上就是“非大钱即小钱”。所谓大钱就是面值很高,实则价值不符的减重钱,如“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大泉五百”“大泉五千”等;所谓小钱就是轻薄质劣的减重钱,如汉兴钱、剪轮五铢、沈郎钱等。汉兴钱被南朝梁人顾烜在《钱谱》中定义为“荚钱”,形容它像榆荚一样轻小。初期最重者达1.8克,后期不足1克,仅流通了六年时间。什邡市民主镇思源村出土过三枚汉兴钱,直径约17毫米,重约0.7克至1.2克。由于用铜不精,钱体轻薄,绝大部分汉兴钱在出土时已严重钙化,俗称“走铜”,有些残缺不全,有些已成粉末状。汉兴钱钱文分横书与直书两种,字体较模糊,均为隶书。

汉兴钱首次打破了传统货币以重量命名的旧制,开创了以年号纪年铸币的新格局,不仅中国在之后的1600年间沿用了这一范式,而且邻国如高丽、日本等也纷纷效仿,铸造出“海东通宝”“和同开珎”等钱币。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