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爷山对峙的娘娘山。 循着一百年前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足迹,我们重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洛克之路,来对视百年前的大通。
洛克于1884年出生于奥地利。1897年开始自学中文。从1922年起6次到中国,深入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地,考察风土人情及动植物,既是探险家,又是著名人类学家、植物学家。
1925年10月7日至11月15日,洛克来到青海大通,留传下10余幅老照片,成为珍贵的史料。
老爷山关帝庙85岁的守庙人。 洛克日记中写道:“1925年11月15日,登上老爷山,孤独宁静的地方,只遇见关帝庙的守庙人,一位头发和胡须灰白的长者,85岁。”照片中这位老人面容沧桑,鞋服破旧,令人生怜。
洛克从老爷山顶记录下远景:对面的娘娘山,向北的北川河,向东的东峡河……他在日记中写道:“西侧是与老爷山对峙的娘娘山,中国人喜欢把他们的山脉拟人化。”“会当凌绝顶,一览北川河,在老爷山上向北眺望(北川河)。”“站在老爷山上向东眺望,郭莽寺(今广惠寺)就坐落在这条山谷约35里。”
当年洛克花了多长时间才登上山顶的呢?从他拍照的角度放眼,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变,照片里的贫瘠、落后、荒凉早就退出历史的舞台。
洛克到过东峡鹞子沟。他在日记中写道:“1925年10月7日,郭莽寺(今广惠寺)附近,山上的云杉林,林下有小檗、蔷薇、卫矛、山梨、金银花和悬钩子等植物,地面上被覆苔藓。”
大通向来生态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老照片上的鹞子沟云杉粗壮、高大、茂密,往往让看照片的人忽略树下站的人,“树好大,人好小”。
洛克从鹞子沟方向拍摄对面的衙门庄。顺着这个角度看去,如今的衙门庄,宅院房屋排列有序,村道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百年古刹广惠寺庄严肃穆,高速公路纵穿全境,新农村景象如诗如画,与老照片相比,恍若隔世。
1925年11月14日上午9点左右,洛克(右四)一行接近下达阪山顶端,并拍下了这张合影照。 “1925年11月14日,下达坂山,我们上午9点左右接近顶端,我拍摄了两张穿着冬季服装的男士照片,排列在山顶附近的12000英尺(1英尺=0.3048米)高处。”洛克在日记里写道。照片上,达坂山顶白雪皑皑,8名男子并排站立,中间那个黑衣人,应该就是洛克。
达坂山是大通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大通和门源的分界岭。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翻过这座高山走向各地,建立丰功伟绩。洛克也曾翻越达坂山到达门源,拍摄下北大通城。“1925年11月12日,大通城南门。城墙泥土夯筑,城门石砖砌筑,已开裂。”
1925年的约瑟夫·洛克用一个多月时间,徘徊在老爷山、东峡、达坂山和门源一线。重走洛克之路,今昔对比,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山乡巨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1925年,大通东峡鹞子沟的云杉林,人站在树下显得格外渺小。 一男子在大通东峡鹞子沟的云杉旁留影。 百年前的北大通城南门。 1925年11月15日,洛克从老爷山向北眺望拍摄的照片。 大通衙门庄村及古建筑。 2024年11月5日,从大通老爷山顶眺望北川河,楼房鳞次栉比,相比百年前发生了巨大变化。通文 摄 老照片均由约瑟夫·洛克拍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