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近年广州积极推进高质量文化建设,并不是空口讲白话,而是真正地落实推行,有规划,有方向,有成绩;可供香港特区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参考,举办省港联合演艺交易会,隔年分别在香港和广州推动,肯定是盛事。

上月刚举行过的第15届广州演艺交易会,香港特区市民不一定清楚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体验也包括旅游体验,所以简称文旅建设。现时中国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提升文化服务的质素和推出丰富的文化产品,通过演艺注入文化正能量,增强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广州做得很出色。

所谓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广州以人民为中心,深植文脉之根,传承弘扬广州的千年城脉、文脉和商脉,近年来不断创作出很多新时代文艺精品,特别强调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和创立公共文化产业,借此促进广州的繁荣发展。什么是公共文化事业?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掀起公共参予(不单只被动参观欣赏)的互动浪潮,尤其是着眼年轻一代创意创新的互动体验和发挥。这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值得在香港特区推广。

此外,文旅之间互相帮助,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吸引游客络绎于途,更能相得益彰。沿着这个思路去做,广州特别强调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非遗代表性项目、红色旅游资源点等,硬件软件同时兼备,文化旅游互相结合。2023年,广州接待游客2.34亿人次,在大湾区一支独秀;估计2024年的同比增长也十分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头再说广州演艺交易会。究竟演艺交易是什么概念?简言之,是文化演艺项目交易的国际盛会。上月初刚在广州举行过的第15届,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文艺学院、剧团、演艺集团、演艺经纪机构等,接近1000台剧目参加了本届的演交会。参展的中国剧目包括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中央直属文艺学院和剧团的剧目,还有《金陵十三钗》《剧院魅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觉醒年代》《天工开物》《屈原》等优秀作品;更有《人在花间住》《白蛇传。情》《张九龄》《英歌》《湾区人家》、芭蕾舞《白蛇传》《三家巷》《日出》《天鹅》《站台》《雄狮少年》等;涵盖歌剧、舞剧、音乐剧、话剧、京剧、芭蕾舞、地方戏、杂技、木偶、儿童剧等。参展的单位互相买卖演艺项目,取得IP(知识产权)和播映权。这完全是崭新的做法,鼓励国内和国际交流,云集多元化的剧目,掀起了演艺的浪潮,丰富了文化的成果,让民众得到充分的文化演艺方面的视听享受。

笔者特别留意到最近几年有《只此青绿》《红楼梦》《咏春》等舞剧,表现特别强势、引人注目。除了现代化的演艺项目之外,笔者更注意到一个粤剧经典《搜书院》,近几年进行了改编后,同时得到老戏迷和新戏迷的欢迎。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红线女和马师曾从香港回归广州之后的力作,相信老一辈香港人大都仍然记忆犹新。当然,另外还有青春版《牡丹亭》,近年在年轻人中间深受欢迎,听说9月还刚去了北京大学演出。白先勇多年来呕心沥血推广《牡丹亭》,是新时代的巨大贡献,功劳不可抹杀。

最新的一场大型歌舞剧《英歌》,在广州演艺交易会举行期间首演,融合众多潮汕文化元素,真实与结合,穿越时空,不但培育了大批歌舞演艺人才,更集结了大湾区的文化资源,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潮汕文化,创造出独特的《英歌》世界。此外还有武剧《醒狮》《龙舟》等,展现盛极一时的南派武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近年除了喜欢到深圳购物和吃喝玩乐之外,其实还有不少人早已深入到大湾区各大城市(广州最受欢迎)看演艺节目,参观博物馆、历史馆和文化馆。因为香港特区自身再不能够满足他们对文化演艺旅游方面追求性灵充实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需要。

香港特区文化局和教育局能否在这方面参考广州的工作成绩,另辟蹊径、寻求突破?对此本人既深有期望,亦充满信心。因为珠玉在前,只需要了解到省港之间充分交流的重要性,自然能够找到香港特区在文旅方面自己的特色,开辟一条新的出路。传统的旅游业不再,香港特区应急起直追,以满足世界各地来到香港观光的游客在文化演艺方面的需要。不可以一味放烟花式地搞单项所谓盛事,因为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政府花钱,只是短期性消费,不是长期性投资。消费群体已不同,需求也不同,是铁一般的事实。不可再蹉跎,一定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