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过一个回答,醍醐灌顶:
一个孩子看到点燃的蜡烛,去触摸火焰,被灼痛了,他知道,火不能摸,因为会痛;一个孩子看到点燃的蜡烛,正准备去触摸时,被母亲打了一下,警告他火不能碰,孩子依旧不明所以,再次伸手去摸,母亲又打了他一下,这次孩子知道了:火不能摸,妈妈会打。
前一种情形,是孩子和火焰互动,他会在大脑形成感性认知。后一种情形,孩子只和母亲互动,他没办法形成感性认知。
当后一种类似情况在同一个孩子身上重复累积数万次,他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完全由父母掌控时,他就会失去自主思考能力。
而经历、感受和认知,才是一个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同的是,一些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剥夺这些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东西。
太用力的教育,无异于一场心灵的暴风雨,往往适得其反;好的教育,则如同细水长流,温柔而坚韧地渗透进孩子的心田,滋养其灵魂,又如春风化雨,悄无声息间催开孩子的智慧之花。
自媒体作家刘小念写过一个真实故事:初中毕业的蔡爸蔡妈进城打工,带着儿子蔡斌去城里的学校借读。蔡妈一直秉承着“孩子只要比我们强,那就是胜利”的理念陪伴孩子长大。
无论蔡斌给予父母什么样的负面反馈,蔡爸蔡妈都以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的所有,用温和的语言为孩子松绑。当蔡斌两天未完成作业时被请家长,蔡妈觉得两次作业没写,不是什么大事,踢球也是学习,还能交到朋友,也蛮好的。

当蔡斌小学考试成绩位列全班中下游,他们会说:“你学得好,锦上添花;你学习不好,以你的为人,也不会活的太差,这就够了。爸妈没文化都能在省城立足,你自然会过得比我们好。”当蔡斌用省下的零花钱和餐费买了二手手机玩时,蔡妈反而心疼儿子的懂事,对他说:“想要手机可以直接告诉妈,你不用那么懂事,在你这个年纪,惹点小麻烦,很正常。在你未成年之前,爸妈就是用来麻烦的;等你成年后,再来麻烦我们,那才是真的丢人。”
没想到的是,蔡斌玩了两个晚上,就把手机交给了妈妈,因为他觉得手机其实也没有想象得那么有意思。他们一家三口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每次都是蔡斌说:“爸妈,不行了,我得写作业了”,而蔡爸蔡妈却总想着不着急,再聊一会吧。
《未完》看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