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见习记者 李顾珵

“有热的早餐吗”“这瓶奶多少钱”“我要两个热的饭团”……12月11日早上9点,在十里河地铁站内,物美超市的两辆餐车成了来往行人的能量“加油站”。记者观察到,餐车上的食品种类丰富,不仅有常见的面包、三明治、酸奶、咖啡等,还有放置在小保温箱里热乎乎的饭团,在冬日清晨为人们带来阵阵温暖。前来购买早餐的行人源源不断,生意极为红火。

十里河地铁站作为10号线、17号线、14号线的换乘车站,每日通勤人流量较大。物美销售人员表示:“我们从11月17日开始在十里河地铁站售卖早餐。我早上7点就到这儿了,10点结束,每天生意都很好。”

商业“新拼图”:多元业态融入地铁运营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地铁里的百万庄园汉堡店曾是一代人记忆中的“地铁美食”,后来物美多点、罗森等便利店也进驻地铁站。地铁站增设便民商业服务,在丰富地铁商业生态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感。

在十里河地铁站附近上班的张女士买了两瓶酸奶,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地铁站见过无人售卖机,卖一些饮料、面包、鲜花之类的,现在的餐车上不仅种类更多,价格还跟超市一样,我今天买的酸奶还是打折促销的,这种便民利民的设施可以再多点。”

除了便利店餐车,近日,京港地铁在4号线、大兴线、14号线及16号线的20个车站内,陆续推出肯德基早餐服务,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早餐选择。早餐服务供应时间为每日早高峰时段7:30至9:30,以餐车的形式,向乘客提供包括汉堡、饮料、小食等在内的多种套餐,价格在13~20元不等。

据悉,早在今年上半年,京港地铁已在4号线、14号线的5个车站,试点开展早餐服务。经过试点运营,乘客普遍给予了积极反馈,表示在地铁内就能买到热乎乎的早餐,大大节省了早晨绕道买早餐的时间。为了能够让更多乘客享受到早餐服务,京港地铁对所辖各车站周边环境及客流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本次陆续在4号线西苑站、角门西站,大兴线黄村火车站,14号线望京站、蒲黄榆站等多个周边含有产业园、写字楼、居民区等人口密集的车站,设置了早餐车,为乘客早间通勤增添了一份温暖与便利。

北京地铁目前运营规模达836公里、27条线路,工作日承担客流达1100万人次,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庞大的地铁运营体系,犹如一座地下运行的超大城市,推广站内便民服务设施,也是为这座“地下城”增添更多的生活气息,在丰富地铁商业生态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感。

今年12月1日起,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对条例进行解读时介绍,北京市已有71座地铁站113处通道实现与周边建筑衔接,为了促进“站城融合”,将继续推广站内便民服务设施,试点“免洗快剪”、面包店、快餐车等业态,提升车站与城市服务功能融合。

地铁站点内的商业运营,在国内多地已开展多年,并进行了多元化尝试。深圳深铁集团在几年前推出了便民早餐;郑州地铁在去年联合肯德基、必胜客等餐饮品牌共同打造的“郑州地铁便民早餐工程”在地铁紫荆山站启动;重庆经过规划与布局,将“轨道市集”设置在谢家湾站、牛角沱站、金渝站以及沙坪坝车站换乘通道、连廊等区域。未来城市的交通站点,特别是一些新设站点,可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将商业空间纳入考量。

便民“平衡术”:补齐通勤服务短板

从便民利民的角度而言,地铁站内的快餐店和面包店无疑是为忙碌的都市人送上了一份贴心关怀。无论是早晨匆忙赶地铁而无暇准备早餐的上班族,或是下班途中饥肠辘辘的归家人,一块新鲜出炉的面包、一份热气腾腾的简餐,不仅能及时填充空腹,更是在疲惫的行程中获得了身心的慰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民的生活便捷度和幸福感,彰显了城市服务注重细节、贴近民生的一面。

从商业运营来看,地铁站庞大的客流量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对于商家而言,这里拥有着稳定且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开设店铺意味着拥有更多机会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

而对于地铁运营方来说,引入商业店铺能够增加非票务收入,为地铁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提供资金补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实现双赢。

北京地铁站开设快餐店、面包店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但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兼顾多方利益与各种复杂因素。首先是空间利用与站内秩序的平衡问题。地铁站本就人员密集、空间有限,餐饮店铺的开设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乘客的通行空间,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容易造成人流拥堵,给乘客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安全隐患。如何在满足商业布局需求的同时,合理规划店铺位置与规模,确保站内交通流畅有序,是需要精细考量与妥善解决的难题。

其次,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地铁站内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较差,餐饮店铺的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以及垃圾处理等环节若把控不当,容易影响站内卫生,降低乘客的出行体验,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因此,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与环境卫生维护机制不可或缺,必须确保店铺运营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

除了地铁站,北京公交也在积极构建公交便民驿站体系。

2022年,北京市商务局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要“挖掘交通场站、公园、园区等空间资源”,强调“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企业,梳理、开放所属空间资源,布设便利店(社区超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去年3月31日,位于柳芳地铁站附近的公交场站便民移动服务车试营业,标志着由北京公交集团主导的“公交便民驿栈”项目全面启动。北京公交便民驿栈采取北京公交集团和专业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前者提供场站资源,后者提供供应链资源,既保证了驿栈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又能为居民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

北京公交集团拟按照“成熟一个运营一个”的思路,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至少300个便民服务栈点,覆盖北京五环内各城区,形成网状布局。公交便民驿栈还将探索提供餐饮、咖啡、洗衣等多样化服务,引入智慧物流、大数据和新零售,提升公交场站临街视觉景观,推动社区便民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针对此类借助交通场站开设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规划引导与监管力度,在便民、商业与秩序、安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探索新路径。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