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北京地区共有两位开国将军,一位是倪志亮中将、一位是封永顺少将,可是封永顺少将是大兴人,1957年原属河北省的大兴才划归为了北京市的辖区,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北京地区的开国将军只有倪志亮中将一人,纵观倪志亮将军的革命史,在红军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参谋长,抗战时期曾任一二九师参谋长、还一度被毛主席任命为新四军参模长,为何仅授中将?事情还得从这次改任开始说起。
倪志亮中将
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胜利闭幕。中共中央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在战后开创新的局面,组织在延安学习的各级干部,迅速奔赴各个抗日战场。7月的一天,毛泽东在他的窑洞里设便宴招待了原一二九师参谋长倪志亮,向他介绍了国际国内形势,并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任命他为新四军参谋长,协助陈毅工作,倪志亮满腔热情地接受了任务,准备赴抗日战场。
临行时,中央又交给他一项任务:途经绥德抗大总校时,带领一部分干部一同前往。8月中旬,当倪志亮到达晋东南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驻地时,接到中央电令,告知日本投降,为控制热(河)察(哈尔),发展东北,需调大批干部开进东北,命倪志亮即刻转赴沈阳。
正是这次改任,改变了倪志亮的军事生涯!
倪志亮和林彪元帅一样,同是黄埔四期生步兵科学员,只是倪志亮在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林彪元帅在2团第2营第3连。在黄埔学习期间,由徐怀云、冷启英介绍,倪志亮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红军时期几乎和王树声大将同时担任红军大队队长、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当时与倪志亮同被任命为红军师长的还有陈赓大将,他在担任红十一师师长时,李先念曾在其麾下担任三十三团政委,陈再道上将曾在其麾下担任十一团团长,王新亭上将曾是其麾下会“鉴宝”的战士,胡奇才中将曾在其麾下担任三十二团担任营长。
陈再道上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倪志亮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参谋长,1938年4月,4月下旬,兼任晋冀豫军区军区司令,这一时期,王树声大将是他的副司令,秦基伟中将(55年)、张贤约中将、张国传少将、张贻祥少将、张南生中将、谢家庆、涂锡道少将都是其手下战将。而同时期担任一二零师参谋长的周士第上将,直到1939年1月才担任和晋冀豫军区平级的冀中区军政委员会委员,1940年1月兼任晋西北军区(后改为晋绥军区)参谋长。
左二为倪志亮将军
1945年10月,倪志亮到达沈阳。11月,辽北军区在梨树地区组建,这是东北地区最早成立的10个军区之一。倪志亮任军区司令员。次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东北地区各军区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大军区。倪志亮赴洮南,任西满军区所辖嫩南军区司令员。4月,参加解放齐齐哈尔的战斗。5月,嫩南军区机关与嫩江军区合并,倪志亮任嫩江军区司令员。同年2月,倪志亮调任西满军区副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培养大批干部和军政人才,抗大总校奉命挺进东北,于1946年2月到达吉林通化,与东北炮校及工兵大队合并,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简称军大)。1947年12月,校址迁至齐齐哈,倪志亮任该校副校长,校长兼政委是林彪(未到职),实际主持工作的是倪志亮。
林彪元帅
当时军大担负着对三种不同人员的培训任务:一是轮训军队干部;二是训练新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三是教育改造国民党投降、起义人员。倪志亮结合不同人员的各自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训练内容上,他要求结合当时解放战争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了对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攻城、爆破)的训练。他不但对学员严格要求,对干部甚至高级干部也不放松。早上,他经常扎着腰带,亲自带领师以上干部出操。他要求学校机关干部、政工人员要和学员一起到野外作业,不要老是蹲在办公室里。
1949年8月,军大一、二、三、五团南下武汉。同年12月,军大改为中南军事政治大学。倪志亮任该校副校长,并兼武汉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
1950年7月,倪志亮脱下军装,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美军仁川登陆前,倪志亮和柴军武参赞根据战场形势和朝鲜地形,合写了一份《目前朝鲜战争局势报告提纲》准确的预测出了:美军正在积极准备反攻,很可能会在朝鲜人民军的侧后实施登陆作战,而地点“估计可能在仁川或其他地区”,成为当时中国掌握的关于朝鲜战局的第一手资料。
驻朝将军大使倪志亮上任前,在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任上
1952年2月,倪志亮奉调回国;9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后任教育长。1955年9月,倪志亮被授予中将军衔。
很多人说,倪志亮将军高开低走仅授中将军衔是由于其和张国焘走得近,受到了影响。当时张国焘搞分裂南下时,四方面组成了左、中、右3个纵队,左纵队辖第二十七师,以陈海松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纵队辖第三十军和第九十三师、第二十五师,以王树声任司令员,李先念任政治委员;右纵队辖第四军、第三十二军,以倪志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王树声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李先念已经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所以这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毛主席向来都是唯才是用。
1937年延安合影。左起:王宏坤、郑位三、徐海东、倪志亮
还有人说,倪志亮将军暴躁性格经常打骂下属,这也是无中生有,和倪志亮共过事的四方面军的老同志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倪志亮带兵以严著称,但并不是严得不尽情理,而是严中有暖,亚中有爱。每次长途行军,部队一到驻地,他就不顾疲劳,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查看部队的吃住情况和伤员情况。他熟悉干部的情况,当团长时能叫出全团排以上干部的名字,甚至连哪个干部的老婆要生孩子,冬天缺少木炭,哪家粮食吃完了,需要接济等等,他都知道。
冯仁恩将军
1929年秋在打麻城时,倪志亮看到路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短裤,光着脚,在萧瑟的秋风中浑身发抖。倪志亮就带他参加了红军。在紧张的战斗间隙,给他讲革命道理,教他认字,后来又培养他入党,最后成为一名高级指挥员。他,就是后来的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冯仁恩(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冯仁恩谈起这段经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陈士渠将军
因此,最大的原因就是1945年这次从新四军参谋长改任东北,他到达东北后,因为分工不同,直到解放战争结束一直从事军事教育,缺少可以拿得出手的战功,而接替他担任新四军参谋长的陈士渠在粟裕大将的带领下战功累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