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58年,刘亚楼面对毛主席时据理力争,最后连忙求助周总理和罗帅。

和毛主席的谈话不欢而散,刘亚楼虽然坚信自己有道理,但又怕惹得毛主席不高兴。急切的他只能肇东周总理和罗帅帮忙。

他到底在争什么?他为什么敢于和和毛主席当面起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亚楼,1910年出生于福建,是一个标准的穷苦农民出身,母亲生下他的第二天便因病去世,没有能力抚养他的父亲,只得把他过继给了同姓好友刘德香。

养父刘德香对他不错,虽然家境也并不富裕,但当他发现刘亚楼天资更加聪慧,便决定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不去读书,把钱节约出来,供刘亚楼上私塾。

由于受到完整的学堂教育,刘亚楼的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也十分顺利。在他19岁的时候,在张涤心,李光等革命者的引导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也正是加入共产党,为表决心,原名刘振东的他选择了改名以明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亚楼。意为永远跟党走,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刘亚楼正式加入中国红军,在游击队中任职。由于他脑袋灵活,指挥得当,很快就从一众战士中脱颖而出,被选入红四军随军学校学习深造。

1934年,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刘亚楼作为老革命战士,又有师一级政治主任和委员的经历,便和陈光师长担当,率领主力队伍,担任全军先锋。

正是他们这支队伍,成为了红军全军的开路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说的就是他们这支队伍。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刘亚楼所部连续突破四道,接着强过乌江,攻克遵义,让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顺利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在四渡赤水的作战中,这支队伍为全军箭头先锋,打乱敌军布置,紧接着,正是由他们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长征队伍开辟了前进的通道。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作为指挥高层,直接指挥了解放天津的战斗,拿下天津,生擒敌军主将陈长捷,再之后的解放战争过程中,也是屡立功勋,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国名将。

而且不仅是在个人功劳上有着突出贡献,刘亚楼个人为了革命,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就在他加入共产党,投身中国革命的同年,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他名义上的“青梅竹马”被民团抓走,被迫嫁给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然而听说了他战死的消息后,选择了改嫁。

第二任妻子是他去苏联学习期间,认识的革命家的女儿苏丽娃,但随着他一心返回中国,参与抗日战争,最终因长期异地而分开。

最后,还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已经年近四十却还是单身,终于在组织的帮助下,他再一次结婚,娶了中俄混血的翟云英为妻。他的个人情感问题,才算是解决了。

可以说,为了中国革命,他完全将自己的个人情感抛之脑后,颇有一番“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气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但如此,在生活上,刘亚楼也极其的简朴。在他看来,新中国成立,一切百废待举,所有的资源,都应该用在关键位置,一切不需要的铺张浪费,都是不被他认可的。

有一次,他负责陪同毛主席视察工作。毛主席发现他的袖口处有补丁痕迹,建议他再做两套新衣服。

但他直接拒绝了毛主席的建议,认为衣服只要修好能穿就行,没有必要为此浪费物资和人力。

不仅是他个人,包括他麾下的部队和家人,也都被他严格要求。起草文件用废纸,只要是反面可以用的纸,也绝不可以浪费,碗里和盘子里的食物,更是坚决不允许浪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的功勋,为革命的付出,个人的清廉品格等等这一切,都是他刘亚楼的底气,在自己和毛主席有意见分歧时,他才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那么最终他们二人,谁说服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