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城青寓东望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城区塞外安居新城公租房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罕区阳光美居公租房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泉区绿缘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居家园小区内设置的便民服务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和浩特市2024年公租房公开选房配租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城青寓东望店房间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障性租赁住房赛罕区旺第嘉华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的新城区八一小区干净整洁

住房是民生之要、民生之依,关乎城市凝聚力、吸引力。住房条件的变迁,像一面镜子,既是人民群众步入小康的真实写照,又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呼和浩特市从2010年启动公租房建设,从2011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又推出针对留呼大学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全方位、多举措解决群众住房难题,全力打造宜居环境,切实让老百姓住得舒心、住得满意。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公租房守护群众安居梦

“我跟老伴儿在这里住了快5年了,房子很适合老年人居住,采光好,便于打扫,周围超市、饭店、公交站都很齐全,生活、出行等各个方面特别方便,我们住得很舒适。”苗美兰是赛罕区阳光美居的一位居民,提起搬到这里以后的生活,她赞不绝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有所居,是最基本的民生之一,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了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青年人等更好地安居乐业,自2010年起,呼和浩特市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等多种方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出租给符合条件的家庭,更好地减轻承租人的经济负担。目前,全市共计建设公租房4.15万套,已建成并实物配租3.66万套,解决了近10万人的住房问题。

在房屋分配过程中,相关部门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住房需求,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准入审批,做到配租过程公开透明、配租结果公平公正,尽可能将有限的房源通过优化配置,落实到各阶层有切实需要的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工作在一线的住房困难群体当中。

来到塞外安居新城公租房,小区内道路平坦宽阔,入目可见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地下停车场、车棚、充电桩、健身器械、休闲凉亭等一应俱全,不时有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或在小区内锻炼身体。新城区公租房服务管理站站长智建华说:“目前,新城区共有3个大型集中新建小区、20个配建小区,共提供13130套公租房。我们服务站采取与小区物业服务公司联合共管的模式,主要承担公租房入住、租金收缴、维修维护等管理工作。塞外安居新城是3个集中新建小区之一,环境干净整洁,门口不远处就有地铁站、公交站,交通便利,无论是老人还是上班族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体验。”

家住塞外安居新城的史林霄是一位独臂老人,儿子长期在外务工,多数时间是独居于此。记者来到老人家里时,小区物业的相关负责人朋程恰好前来探访,了解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需求,并一一记录,承诺会及时解决。史林霄高兴地说:“公租房的政策太好了,我搬到这儿好几年了,小区环境很好,40多平方米的房子正适合我住,租金也能负担得起,物业还不时会来家里探望,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还会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很暖心。”

公租房作为一项便民惠民举措,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而在后续的房屋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相关部门也提供了贴心的服务。“在承租人入住时,房子就已经装修完毕,油烟机、热水器等基础设施都很齐全,只需要自行添置一些家具用品。居住过程中,房屋出现任何问题,比如漏水、下水管道堵塞、墙体脱落等,我们都会及时派人前去维修,确保大家住得舒心。”玉泉区公租房服务管理站总内勤范燕茹说。

玉泉区康居家园是呼和浩特市最早建设的公租房小区之一,作为第一批入住的居民,郝惠云已在这里生活十年有余,在交谈间,能感受到她对这里的生活格外满意。“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可以说是拎包入住,各种生活设施都很齐全,住进来之后,周边慢慢修起了公路,现在接了纯净水,还免费为我们更换燃气灶,取暖也特别好,生活得很幸福。”

在康居家园小区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区中央的小广场,周边放置有石凳,可供居民散步、休憩,往西走便是为老餐厅、便民超市,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据范燕茹介绍:“为了提高居民生活的丰富性和幸福感,我们还联合社区在小区内共同打造了为老餐厅、便民服务站、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等,居民们不仅能享受到优惠的早餐,还能在空闲时间来到活动室唱歌、下棋、打球,极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郝惠云也对此赞不绝口:“小区里健身器械很多,我们经常出来晒太阳、做运动,有空还会约着一起去跳舞或者写写书法,不仅能锻炼身体,精神生活也很富足。”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突破了以往公开摇号的方式,采取公开选房配租模式,申请人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公租房,实现精准高效分配房屋,避免摇号分配时因位置、面积等因素不合适而弃租的现象出现,让更多住房困难群体住上心仪的房子。此外,呼和浩特市还积极推行公租房互换,有互换需求的承租人可带着相关手续到所在公租房小区管理站提出互换申请,经同意后在互换平台自行联系有同样换房需求的承租人进行配对。

走进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赛罕区公租房服务站,墙上的白板上张贴着密密麻麻的公租房互换申请书,既有区内置换,也有跨区置换。赛罕区公租房服务管理站站长魏希强说:“公租房的政策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房屋互换还是选房配租,便民程度越来越高,有效提高了房屋的利用率,而且公租房小区周边的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大家入住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据介绍,赛罕区阳光美居小区共19栋住宅楼,出租房屋4800余套,出租率可达90%以上,四周坐落有大型超市、学校等,很好地满足了居民的生活和入学需求。范媛既是该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也是最早入住的居民之一,见证了小区及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她感慨地说:“小区建设得越来越好,原先的土坡变成了健康步道,门口通了公交、建了超市,附近的学校也覆盖了幼儿园到中学整个学龄段,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幸福感很足。”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原本凌乱的管网线被规范下埋、昔日逢雨必漏的屋面墙面得到彻底整洁、从前外观斑驳的楼体粉刷后焕然一新……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全力推进,如今在呼和浩特市,一个个老旧小区脱下“旧衣”,焕发新活力,实现了“逆生长”。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自2011年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结合小区实际和居民需求进行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截至2023年,呼和浩特市已经对300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2024年计划改造229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383万平方米,涉及44810户、1076栋楼,目前229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全部完工。这不仅提升了城市整体面貌,补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块短板,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走进位于新城区的八一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几处别致的雕塑,一只“胜利的号角”正在吹响、悬挂军功章的石雕相依而立,老兵之家、军史长廊、双拥主题公园、养老服务中心、儿童游乐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项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每天下楼看到漂亮的小区,心情就特别好。”在八一小区居民田华全看来,老旧小区改造让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住在这几十年了,以前小区的环境又脏又差,大家都笑话我们这是个‘贫民窟’。但改造后就不一样了,到处焕然一新,道路平整宽敞,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就连停车位也规划得整整齐齐。真是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在这么舒心的地方,感觉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大截!”

由于八一小区居民以老军人为主,本次改造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的基础上,特意突出了军营文化主题。据新城区住建局人居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人员郭建波介绍:“在改造中,我们从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出发,本着修旧如旧的建筑理念,对住宅进行节能改造后在恢复其年代特色的情况下,墙外立面统一粉刷成红砖墙。我们还对原有网球场、篮球场、健身器材场地进行翻新,并利用原有营房东侧空地打造模拟拉练场,既能让居民锻炼身体还能突出军营特色。同时,我们不断挖掘小区历史文化内涵,对军史长廊进行翻新、微改造,打造军营文化特色景观,让小区居民更有归属感。”

“改造后的环境真是大变样,我非常满意!”谈到改造后小区的变化,绿缘小区居民赵兴利难掩喜悦之情:“以前小区里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出门就是两脚泥,现在出门路面平坦又干净,晚上还有路灯照明,走夜路也安全多了。还有啊,过去没有规划停车位,孩子每次来看我都得‘见缝插针’找地方停车,如今车位规划得合理又方便,再也不用因为停车发愁了。”

位于玉泉区的绿缘小区,始建于2000年,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破损、排水不畅、停车困难等问题影响着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5月,绿缘小区开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其中,地上改造部分包括外墙修复、地面绿化亮化、安装电动车充电装置和健身器材等,其他改造包括维修排水管道、安装监控设施及小区内道路硬化等。

为了让改造后的小区既美观实用,又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玉泉区住建局人居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周志鹏说:“我们针对小区公共绿化存在的黄土裸露、绿化斑秃、植物生长状态差等问题,制定了应季补植方案,科学选购苗木品种,努力提升小区绿化品质,让居民可以推门见绿地、关门享清风。同时,为了更好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小区还加强了安保设施建设,安装了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让居民生活更加安心、更加放心。”如今的绿缘小区,道路宽敞整洁、楼体粉刷一新、停车位井然有序。居民们三三两两在小区漫步,享受着冬日的暖阳。

同样“旧貌”换“新颜”的还有回民区市委六号院小区,穿过独具简约特色的市委六号院大门,即可看到崭新平整的柏油路纵贯整个小区,一列列柱形花色路灯立于道路两侧。在对小区铺装沥青、污水管网、楼栋墙体等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也对小区院内多处景观进行了改造升级,木制古风凉亭、水墨墙绘、附带假山花草的月亮形拱门、贴着发光灯条的文化壁……整体设计改造功能与美观兼具、简约而不失精致,温馨中亦浸染着浓厚的文化韵味。

市委六号院始建于1978年,共6栋住宅楼,今年被列入回民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目前改造已全部完成。据回民区住建局项目办副主任云乌力吉介绍,改造涉及小区的楼梯楼道、阳台加固、增设车位、环境绿化等居民关心的方方面面,小区还针对中老年居民较多的特点,增设了无障碍步道、休息座椅、便民晾衣架,旨在提升为民服务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要说小区改造后的新变化,市委六号院小区居民王谊连最有发言权:“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住进来了,从住进来到现在,小区总共进行了3次改造,我住的二号楼就是被最早改造的一批。以前小区内道路坑坑洼洼也没有绿化,如今可谓是‘旧貌’换‘新颜’,不仅路平整了、环境更美了,还引入了智能化的门禁系统,安全性大大提升。每次看到这些变化,心里都特别高兴,感觉自己见证了生活的改善和时代的进步。”

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如今,在呼和浩特市,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经历着一场场“华丽蜕变”,这些变化让“住有所居”的基本需求逐渐升级为“住有优居”的舒适享受,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触手可及”的美景和“近在咫尺”的幸福。

给留呼青年一个温暖的家

新市民、青年人是城市发展所需、活力所在、未来所系。而居无定所也是他们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只有很好地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问题,让他们“租得起、租得好”,才能让他们安心留下来。

202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的精神,提升首府人口能级,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呼就业创业,推进“丁香扎根计划”,加快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采取多种措施为青年人、新市民提供住房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准入退出实施细则》《呼和浩特市引人留人18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成立了市长担任组长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认定、分配和管理全流程工作机制,为加快发展保租房提供坚实的组织、制度、监督、运营保障。

为了能减轻毕业大学生租房压力,根据政策对未享受人社部门租购房补贴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租住保障性租赁住房享受租金减免。高层次人才(包括博士研究生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按100%、 50%、30%减免租金。减免期限不超过60个月。今年更是将“为来呼留呼人才量身定制、集中打造价格低、品质高、环境好、配套全的超大型‘青年社区’,让在呼生活和工作的年轻人‘来时一个包,安下一个家,共建一座城’”,这样一段话写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府有诺必践,说到做到。截至目前,全市已筹集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68个,房源15472套(间),市四区保租房出租率保持在90%以上,为1.4万余人提供了住房保障。

走进玉泉区人才公寓·俪城,酒店式大堂门口摆放着宽大的快递柜、外卖柜,工作人员刷卡后记者方才进入大堂,郁郁葱葱的绿植,造型时尚的沙发、茶几,吧台上设有咖啡机,阅读区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墙上挂着色彩明快的装饰画,俨然是一个温馨的大客厅。

来自包头市的珠兰是一位26岁的蒙古族女孩,她是这里的住户,当年她以66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并在本校读了研究生,原本在北京也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2022年研究生一毕业,她就选择回到了呼和浩特市。珠兰目前在机关工作,租住在俪城的大学生公寓。一套5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公寓,有着独立的卫生间,还贴心地辟出了烹饪操作台,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油烟机、双人床、沙发、茶几等电器家具应有尽有。珠兰告诉记者,这套公寓享受政府补贴后每个月租金只有700元,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吸引我回到呼和浩特市与政府诚意满满的留人政策密不可分,一些外省市的同学都羡慕我能以这么低的价格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仅设施齐全、环境好、出行便利,而且还格外安全,我也经常自豪地向她们介绍呼和浩特市,可以说我和这座城市是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珠兰说,她对目前的工作生活都十分满意。

据玉泉区人才公寓·俪城的工作人员刘莉敏介绍,公寓户型都是一室一厅,房屋面积为41.36至50.03平方米。目前,人才公寓已经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所有入住人员的信息都已经通过社区系统进行填报,实现入住人员全面管控、精细服务。因地理位置优越、公共设施完善、室内设施配置齐全,公寓从上线以来特别受欢迎,入住率保持在100%。为了安全,公寓大厅入口处设有门禁系统,仅住户可以通过脸部识别后进入,非承租人进入公寓时需与承租人核实并登记后方可进入;实行24小时安保服务,安保人员24小时在岗,并定时进行安全巡查;公寓设立管理办公室,并配置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办理入住、退租、维修上报等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及时掌握人才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刘莉敏告诉笔者,由于承租人中有30%左右是中共党员,还专门在大厅设置了党建阅读专区,公寓管理服务细心可见一斑。

相比较玉泉区人才公寓·俪城的小而精,适合单身青年居住,位于新城区东部的青城青寓东望店则更适合小家庭居住,虽称为“公寓”,但这里的户型都是90多平方米二室二厅一卫,完全和住宅楼没有区别。

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的景慧是包头人,今年11月份刚刚入户青城青寓。在她的房间中,记者看到常用的电器、家具一应俱全,室内设施完备装修精致,还通了天然气,方便做饭。景慧告诉笔者,她这套房子是97平方米,除了有两个卧室,还有一个小书房,功能齐全,住得特别舒心。“虽然我不在附近上班,但公寓距离地铁和公交站都很近,交通非常便利,而且紧邻着北山公园,环境空气都很好,公寓安全性也高,装修也很新,最主要是价格特别实惠,我和同伴分摊下来,每个人才几百块钱。我都没想过刚一出校门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景慧开心地说。

据青城青寓管理人员张宇介绍,该项目分一区二区,共1500套房源,有94、97平方米两种户型。公寓内部配备单元运营官,为承租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周边有东万达、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多个大型商业、餐饮区,有新城区第二幼儿园、鼎奇丁香河畔幼儿园、实验中学东河校区、实验中学察哈尔校区,有内蒙古妇幼保健院,生活比较便利。目前,东望一区整体出租率97.28%,二区刚刚上线不久,整体出租率7.91%。由于房屋面积较大,比较适合年轻夫妻和情侣居住,承租人有不少是两口、三口的小家庭。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了解到,在筹集建设保租房时,会充分考虑年轻人生活工作的便利性,首先会选择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房源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如青城青寓万锦店、中恒国润公寓、俪城、世源佳境、总部学府等,受到青年人、新市民的广泛青睐,目前这几个项目出租率都在98%以上。其中,青城青寓万锦店当前入住博士161名,占该项目入住人数比重超过1/3,成为呼和浩特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的典型。其次为了服务开发区高新企业,充分挖掘开发区自有用地建设宿舍型保租房,配备了卫浴、暖气、家具、健身房、共享厨房、职工食堂及创客空间等公共设施,满足了员工饮食、生活、休闲娱乐等多方面需要。以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圆通物流宿舍为例,配套保租房196套,入住率100%,容纳了快递小哥、操作工、转运司机、内勤工作人员等400多人。目前呼和浩特市7个开发区共为6000余名企业员工提供了住房保障服务,得到了园区运营企业与职工的肯定与好评。

心安之处即为家,呼和浩特市一个个保租房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为越来越多初入社会的新青年缓解了租房支出压力,也定会让他们更坚定地留在呼和浩特市、爱上呼和浩特市。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此安居乐业、生根开花,呼和浩特市必将更具活力。

记者 刘军 苗青 云艳芳|赵宇昕 吴香凝 图片记者 闫鑫 云艳芳拍摄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