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话说得是一点儿没错,川普同志自从赢得了大选,那真是志得意满,虽然还没有走马上任,但嘴上可一点儿也没闲着。这不,最近川普同志大放厥词,威胁参加金砖国家峰会的成员国,说要征收100%关税。作为经济素人的老曹,秉承着吃瓜到底的心态,就想搞明白关税到底是个啥?川普同志加征关税,会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先得弄清关税的概念,根据某百科的定义:“关税是指一国海关根据该国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收。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政府对进出口商品都可征收关税,但进口关税最为重要,是主要的贸易措施。”
这种官方定义看起来最为累人。老曹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简单来说,关税就是国家针对进出口货物额外收的一笔费用。古语有云:“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种,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钱!”这个“买路钱”就有点类似于关税了,而且是进口和出口双向的“买路钱”。
要弄清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我们还得先了解一点国际外贸的常识。一般来说,外贸流程通常是这样的,假设A国企业是出口国(卖家),B国企业是进口国(买家):
第一步:B(买家)下订单,约定交货数量、日期等;
第二步:A(卖家)根据B(买家)的订单在本国生产货物;
第三步:A(卖家)将生产的货物运送到码头,然后报关、检验、缴税(缴的是出口关税);例如,某种货物报关价格经海关审定后为1000万元,出口关税10%,那么A(卖家)需要缴纳出口关税1000*10%=100万元;
第四步:A(卖家)将货物装船,B(买家)向A(卖家)支付货款。还是上述的例子,此时B(买家)向A(卖家)支付货款1000万元。一般把这时B(买家)支付的价格,叫“离岸价格”FOB(Free on Board)。到此一步,后续的事情与A(卖家)无关了,说白了就是,“买定离手,钱货两清。”
第五步: 船把货物运送到了B国海关,此时B(买家)手中的货物价格通常被定义为“到岸价格”CIF(Cost、Insurance、Freight),说白了就是成本、保险费、运费的总和。B(买家)需要根据“到岸价格”缴纳进口关税。例如:还是上述例子,货物成本为1000万元,保险费150万元,运费600万元,那么“到岸价格”就是1750万元,假设B国进口关税为40%,那么B(买家)需要缴纳进口关税700万元。这里我们不考虑汇率。
第六步:剩下的就简单了,B(买家)将货物运出海关,并制定销售价格,向广大消费者售卖。
当然,这个国际贸易流程只是简单的抽象,具体中间涉及的各种手续、税费这里不再赘述,中间各环节费用由谁来承担和办理,也是可以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的。老曹主要是为了让广大吃瓜群众看清楚关税所起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1000万元的货物,一直到B国运出海关,硬成本已经飙升到了1750+700=2450万元。这还不算B企业的国内运输成本、销售成本和利润,那么大家觉得B企业的销售业绩要达到多少,才能保证企业盈利?翻个倍不过分吧?
好了,到这里我们基本弄清楚了“出口关税”和“进口关税”是怎么回事。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出口关税”是卖家承担的,“进口关税”是买家承担的。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征收关税呢?
我们先来看“出口关税”。出口是将本国的商品卖到外国去,这不是对本国有好处吗,为什么还要收税?答案很简单,要看你卖出去的是什么商品。并不是所有卖出去的商品对本国都是有好处的,比如稀有金属、军工、高科技产品等等。这些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国家自然要对这类商品的卖出进行管控,那么征收较高的出口关税,自然就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反之,对于国家鼓励出口的商品,比如服装、小商品、家电等,自然出口关税税率较低,同时还可以退税,鼓励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再来看“进口关税”。进口是买进外国的商品。同理,进口关税的高低也与进口货物有关。国家认为对本国发展有利的商品,鼓励进口,进口关税税率较低,比如粮食、医疗用品、先进制造业材料等;反之,则征收较高进口关税,比如奢侈品、烟草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需要保护本国某一产业发展时,就需要对这一产业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从而加强本国企业商品的竞争力。比如汽车产业,如果不征收高关税,本国刚起步的汽车商品,就会瞬间丧失价格优势,被外国成熟低价的汽车商品所替代。
各位看官,到这里老曹发现关税实际上是经济的调节器,当然,关税起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假设A国闭关锁国,所有商品内循环,自给自足,不进行对外贸易,那么关税对A国的影响力就是零。反之,B国大力开放外贸合作,进出口贸易额占到经济总量的50%以上,那么关税的经济调节作用就非常明显。顺便说一句,有个名词叫“最惠国待遇”,实际就体现在关税优惠上。
这会儿,我们再反过来看看川普同志的话,他说的征收100%的关税,实际上指的是进口关税。如果真正实施,意味着流入美国的商品成本要翻一倍,那这部分成本有谁来承担呢?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商品出口企业A为了抢占美国市场,主动压缩成本,降低“离岸价格”,消化多收的关税成本。
第二种,商品进口企业B自己消化加征的进口关税,然后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加征的关税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乍一看,似乎大部分人都不会选第一种,实际上还是与商品的需求刚性和可替代性有关。像法国的香水、包包,西班牙的葡萄酒之类的商品,本来价格就很高,如果销售价格再提高,消费者大不了不用不买,反正对生活影响不大,用便宜的东西替代一下也不会伤筋动骨。那么为了保住市场,商品生产企业可能会采取第一种策略。
但像中国生产的卫生纸、服装、小家电等商品,对于美国消费者都是刚需,难道你可以不擦屁股,不穿衣服么。所以,商品生产企业自然不会自降身价,美国你爱买不买,不买我卖给别的国家。这时美国的商品进口商只能采取第二种策略,最终还是美国消费者承担了一切。
所以,川普同志也就是图个嘴上痛快,美国外贸依存度这么高,你加征这么高的关税,通货膨胀还不飞起。况且,你加征进口关税,人家不会报复么?除非你玩闭关锁国,那现实版的大清帝国又将要重现于世喽!
好啦,这期就到这里吧,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们后面接着“一起趣学经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