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
理论宣讲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需要更加注重把准基层群众的关切点,抓住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对接群众思想情感的共鸣点,实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
坚持“两点一线”,提升理论宣讲的说服力
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就是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坚持好“两点一线”,第一“点”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二“点”是党员所想、基层所需、百姓所盼。理论宣讲工作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要使所讲的内容被听众所接受,就必须把理论讲准确、讲明白、讲透彻,把政策说清,让群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理论宣讲要做两“点”之间的连接线,找到理论宣讲的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以家常话解读大道理,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架好理论与政策、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提升理论宣讲的说服力。
点燃“人才引擎”,提高理论宣讲的引导力
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始终在思想和情感上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蚌埠市蚌山区充分发挥“理响蚌山”宣讲团优势,让机关干部带头讲政策、政策专家深入讲理论、百姓名嘴生动讲变化,使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宣讲语言“鲜”起来、宣讲活动“火”起来,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提升、受到教育,达到凝心聚魂的目的。
打造宣讲品牌,扩大理论宣讲覆盖面,着重提升宣讲引导力,增强理论宣讲实效性。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宣讲品牌是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标杆,有着显著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从阵地建设、人才培育、活动牵引、典型塑造等方面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功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的理论精品佳作。
倾注“真情实意”,深化理论宣讲的感染力
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理论宣讲工作需要把“真情实意”运用到具体的理论宣讲工作中去,不断开辟理论宣讲的新局面。理论宣讲的任务之一是增进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优先选用饱含人民情怀的论述。从人民中走来,与人民同行,把党的真情抒怀传达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进而增强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
为此,基层理论宣讲要创新话语体系,锤炼语言风格,提高将“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相互转化的本领。挖掘蚌埠本地特色文化、身边先进事迹等资源,收集整理蕴藏其中的故事,把最经典、最精彩的内容提炼出来,用鲜活的“本土话语”讲述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使大道理更加具有感染力,真正将党的创新理论“宣”出特色、“讲”到深处,提高宣讲活动的感染力。
统筹“三位一体”,增强理论宣讲的传播力
统筹“三位一体”,即是统筹推进理论教育、研究和阐述工作,与理论宣传并重,通过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文章、案例等,使理论宣传由虚变实。着重做好“四菜一汤”。“四菜”指的是报、刊、网、微。突出政治导向功能,加大党的理论宣传力度,推出精品课程和宣讲品牌,扩大受众覆盖面、扩大地域覆盖面。“一汤”指的是短视频,利用网络阵地打造“微党课”“公开课”,发挥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引领作用。
面向基层的宣讲,既要把理论讲准讲深讲透,又要把百姓身边故事讲新讲活讲实,使理论宣讲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我们把“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用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生活话语”表达出来,学会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智慧转化为平实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成为人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切实增强理论宣讲的传播力。
聚焦“五大人群”,切实提高理论宣讲的影响力
巩固提升传统阵地,拓展用活新阵地。理论宣传的受众,干部和党员是重点,青年是主体,学生是关键,群众是基础。基层理论宣讲同样如此,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应充分依托党员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百姓议事厅等的宣讲阵地,打造群众身边的讲习场所,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主动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将“大讲堂”与“微阵地”相结合,形成理论宣讲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新格局。
着力放大品牌示范引领效应,充分发挥基层宣讲品牌在引导群众、鼓舞群众方面的独特作用,以成体系的宣讲品牌矩阵引领带动基层理论宣讲形式更新、内容更实、效果更好,传播“好声音”,唱响“主旋律”,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特约研究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