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导弹防御局宣布,美军在关岛进行了首次弹道导弹拦截测试,利用新型AN/TPY-6雷达引导“标准-3 Block 2A”拦截弹,成功摧毁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靶弹。这一消息迅速成为热点,西方舆论欢呼这是“对中国发出的明确信号”,称解放军“关岛快递”威胁已被有效遏制。然而,细究这一测试过程及相关背景,结论或许并不像美国宣传的那么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媒对此次在关岛进行弹道导弹拦截测试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媒对此次在关岛进行弹道导弹拦截测试的报道

关岛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前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座岛屿不仅是美军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普拉海军基地的所在地,常年部署着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五代机、核潜艇和各类无人机,还承担着监控第一岛链乃至更远地区的关键任务。近年来,随着中国远程打击力量的发展,关岛面临的军事威胁骤增。

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乔恩·希尔早在2022年就指出,关岛需应对“不断升级的威胁”,尤其是来自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的打击。所谓“关岛快递”,是对解放军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的形象化称呼。这款导弹射程覆盖约4000公里,可精准打击美军在关岛的军事设施,并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作为中国战略威慑的重要一环,“关岛快递”象征着中国在中远程打击能力上的长足进步,直接威胁到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核心基地。

▲AN/TPY6雷达雷达被安置在充气的环控穹顶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N/TPY6雷达雷达被安置在充气的环控穹顶内

此次测试背后的技术体系——AN/TPY-6雷达及“标准-3 Block 2A”拦截弹,正是美军试图构建关岛防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测试的关键装备是新型AN/TPY-6雷达和“标准-3 Block 2A”拦截弹。

AN/TPY-6雷达作为专为关岛设计的新一代相控阵雷达,能够实时探测、跟踪飞行中的导弹目标,为拦截器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其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阿拉斯加远程识别雷达的技术,可提升对弹道导弹的探测和识别能力。

而标准-3 Block 2A拦截弹则是美国和日本共同研发,主要用于拦截中程弹道导弹。其速度更快、射程更远,能在飞行中段实施高效拦截。然而,拦截成功的前提是目标导弹的飞行轨迹较为单一且没有复杂的突防措施。

▲在饱和打击下根本做不到100%的拦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饱和打击下根本做不到100%的拦截

尽管这次测试被美军宣传为“里程碑”,但现实中的全面防御远比测试复杂。

首先,一次成功的单目标拦截并不能等同于能够应对解放军的饱和攻击。东风-26不仅数量众多,还具备多弹头突防能力。一旦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打击,美军的拦截弹将迅速消耗殆尽,而生产拦截弹的周期却远远无法满足补充需求。

其次,解放军的威胁并不局限于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潜射导弹、空射弹道导弹以及未来可能的高超音速导弹,都对美军在关岛的防御体系构成挑战。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其飞行速度更快、轨迹更不可预测,是当前反导技术的巨大难题。

最后,虽然美军计划在关岛部署“萨德”、“爱国者”等多层次防空系统,但其核心问题在于各系统的整合与联动仍不成熟。同时,由于美国近年来面临的供应链瓶颈,拦截弹的产能不足更是严重短板。

▲此次拦截测试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拦截测试的画面

美军高调宣传这次测试,更多是一种心理战手段,其背后反映的是对解放军远程打击能力的深深忌惮:

其一是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警惕,解放军近年来的技术突破显而易见。东风-26之外,新一代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被认为具备更远射程、更强突防能力。这种快速更新换代的打击火力,已让美军防不胜防;

其二是无法承受的补给压力,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曾指出,美国在全球部署的反导系统已处于“弹药告急”状态。五角大楼削减“标准-3 Block IB”生产计划,转而支持“标准-3 Block 2A”,但后者每年仅能生产12枚。这种产能对于潜在的大规模冲突显然杯水车薪;

其三是解放军在未来冲突中,不仅会采用导弹攻击,还可能发动网络战、电子战以及空中和海上多维联合打击。美军在关岛的防御体系能否承受如此复杂的攻击,仍是未知数。

▲美军关岛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关岛基地

总的来说,此次美军测试的意义更多在于展示而非实战,其所谓“解放军威胁被遏制”的论调更像是自我安慰。事实是,美军在关岛构建的防御体系存在明显漏洞,而解放军不断增强的远程打击能力早已将其战略核心牢牢锁定。

未来,在解放军战力持续提升、威胁层级不断多样化的背景下,关岛的反导体系即便能撑住一次攻击,也很难经受住解放军的饱和式、多维度联合打击。所谓“关岛快递不好用”,不过是美军宣传机器的又一次粉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