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一夜之间,“智驾”成为各车厂,特别是新能源、新势力品牌的“主打歌”。你也说智驾,我也说智驾,问题是现在的智驾到底能不能信任,它到底能做哪些事,边界在哪里,安全性有保障么,行车效率能保证么?与其看那么多民间小视频,或者租一辆车来试个2、3天。不如我干脆提一台试试吧。于是,在首台车上练习了6年半,开了12万5公里之后,我这个半新不老的司机换了鸿蒙智行旗下的智界R7 Max。
整个购车过程比较顺利,我选的配置是100度大电池,蓝外白内,20寸轮毂。很显然,续航和够用的后驱是我选择的核心。其次,因为预定早,我拿到了大订小订抵扣和沪牌优惠,以及国家以旧换新补贴,一进一出等同于27万拿下这款Max高配(含1万高阶智驾包)。
在等了1个多月后,11月9日正式提车,这一天也是鸿蒙智行一周年的纪念。从不被看好到如今“四届并发”,华为对新能源车企、车品乃至整个行业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赋能能力。当然,我也不是单纯为了智驾选择智界R7,它本身的产品力足够。巨大的车内空间,丰富的舒适性配置,够用的智能座舱以及相对合理的功耗,也让其成为了不少人口中的“六边形战士”。
提车一周后,我购买了智驾包,开启了全部华为ADS以及主动安全能力。今天我就想谈谈开了一个月,里程2000公里之后,这套智驾系统到底如何?(以下截图为1500KM时截取,结论与行文时一致)。
我们先来看看整车的功耗,系统给出数据为约15Wh/100km多;近期温度骤降电耗约提升至15.5~16Wh。与车友群一些朋友探讨过,基本差不多。事实上无论我温和或激烈驾驶,开启智驾或自行驾驶,以及切换舒适/节能,底盘2~3种高度,改变舒适性驾驶配置……总体能耗最高不超过17Wh,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它保证我一次充满电可在城区(城市快速,高架为主)内行驶至少550-600km。
哦对了,还得说一下我的用车刚需。我坐标上海,每天上下班75-80km(根据不同导航路线,规避拥堵),周末可能进行一次市内或周边的短途自驾游(100~300km)。基本上5~6天我会进行一次充电,一般在10%左右进行充电,最高充至90%(确保电池寿命和安全)。在华为技术加持的600Kw超充桩上,我最高可获得约260Kw,但一般在180Kw(很难有单车充电场景)。此时20~90%充电时间约在30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完全可以接受。
上图是我的辅助驾驶,也就是所谓的“智驾”(华为ADS 3.1系统)数据表单。可以很明确看到,智驾占了60%的行程。我自己估计越有85%是在快速路和高架上,其它的主要在较为宽阔的城市道路。这并不是我不想在狭窄或老城区体验智驾,而是根据我实际用车情况得到的结果。
其实在1500km节点时,我就写过一些关于智驾的体验,和许多车友进行了分享和探讨。谁曾想华为前几天突然推送了1个6.9G的更新包,让我体验了一把远程OTA。它多少升级了智驾能力,也解决了一些小问题,让整体智驾体验更为丝滑。因此我需要更新之前的体验内容。
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智界R7的表现都挺好,包括跟车:可设置三挡距离,我设置为最近,能一定程度解决随意加塞;但如果对方意图表现强烈,R7也会主动减速避让,毕竟安全第一。它几乎没有出现过被强行加塞后的一脚猛刹,这是R7多重探测融合与高级算法的体现。
自主变道:在更新版本后,它的变道更为积极和丝滑。之前我会吐槽它长时间跟慢车甚至大车。总要等一会儿,感觉前车长时间慢速,周边有变道超车条件,且前方道路畅通,它才“有些不情愿”得变出。而现在,跟前车一会儿发现不对就会立刻打灯变道。
自动打灯变道还有一点说的。我们按照法规是3秒后(约3次亮灯),确认安全,快速变道。但对于注重效率的人来说,极少数能等这3秒;对不少人来说,打灯等于“向后车开启挑战的告示”;甚至对部分人来说,变道是不需要打灯的。有时候,就因为它等这3秒,有的后车明显表现出不耐烦:你闪1次我就让了,就不再提速了,你倒是变啊!诶它不,它要闪3次。不过R7比较好的一点是,变道后会立刻提速,这样即安全也让后车更舒适一些。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发现的一些问题,或者可能是bug,也可能是现阶段智驾还做不到的地方。
1. 某高架,匝道下来后有2条左转道,两侧为直行道。一般人驾的时候我会靠左走,变道进直行主路;但它就喜欢靠右走,一直走到底变道至右侧直行。这时候可能十分仓促,还需要加塞右侧。
2. 偶尔莫名变道又变回来。这可能是它的“追求通行效率”策略在起作用。出发点是美好的,但它还无法像老司机那样准确、实时判断所有的车况路况。
3. 过路口如果被阻挡或前车有点飘逸,它虽然不会刹停,但降速较多,再启动慢。现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会适当踩下电门,让它意识到可以提速快走。
4. 斜向后转弯处理不了,会提前提示接管。某路口为斜向后设计,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个逼仄的小环岛。现在华为ADS似乎无法处理该情况,虽然在SR上可正确显示。遇到后需适时接管。
5. 主路向右变道到间隔两个花坛那么宽的辅路,会出错;或继续走主路,此时缺乏更大的转向意识。怀疑此处无标示线造成系统判断错误。
6. 某条路,四车道,分别是 (普通双向车道)↑↓I↑↓(双向公交车道),转进该路口的时候会跑去公交车专用道……(虽然也不会被罚款,但总是一个问题)
7. 过路口(直行或左转后),R7不会优先向最合适的车道靠近,而是它认为的合理车道,然后再变道过去(比如下一个路口要左转,它可能不会开始就转入该车道)
在刚提车后不久,我感觉它的智驾表现像极了第一次买车后的我。开车是小心翼翼的,倒车是探头探脑的,变道是左顾右盼的,加速是提心吊胆的,偶尔刹车是猛然一脚的……它注重安全,但也有些矛盾。所以现在的智驾在现实场景中,是安全和效率的“博弈”。它也有一些误判,比如第一次体验AEB,就是车后突然杀出的电动车。如果是我自己人驾,根据判断会认为无危险。但是R7会认为对方靠得太近。
而我从开始不信任,到逐渐体验到令人舒适的地方。现在,我也慢慢得理解人机共驾,多少体会到别人说的“养成系”(通过OTA,AI大模型自学习不断提升智驾水平,解决问题的速度,更智能化的驾驶策略),当然你说我自适应能力强也行。
让绝大多数人接受智能手机也花了至少10年时间。即便今天,还有人抱怨说他的父母,爷奶用不了智能机;诺基亚的数字机和华强北的山寨机甚至仍有一定市场。这10年来,智能手机一直在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终于能作出千元档也能满足多数人需求的地步。我想,现在的智驾——辅助驾驶也是如此。给它时间,看到它的成长,摸透它能做到的,所能达到的边界,并明确它只是一个助手,而不是车的主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