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还在直播卖车,下一秒就接到团队解散的通知。正如我们所料,2025 年还未到来,电车市场的终极内卷已然开启。一方面,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突破 50%;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接连倒下。那么,2025 年新能源车市场究竟何去何从?未来的发展空间又在何处?三分钟,咱们简单聊聊 2025 年电车的走向。
首先得明确一点,内卷难以避免,电车的主要技术和成本相对固定。传统的三电,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由于锂矿价格低迷,电池价格已较为亲民。传统电机也很难拉开差距。所以这两年,绝大多数的卖点都聚焦在了电控方面,包括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
如此一来,一批车企被限制住了,要么拥有像华为那样极其出色的技术,比如智能座舱体验;要么具备足够的性价比,像比亚迪那样凭借低价杀出重围。夹在中间的部分车企,那可是相当难受,技术比不上华为,性价比又敌不过比亚迪,就只能另寻第三条路,即特色卖点。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像给配全家电和冰箱的理想,号称年轻人第一台轿跑的小米,还有玩转饭圈文化的蔚来。其他车企要么背靠大厂,以油养电;而那些缺乏资金支持的小厂,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比如去年的高合、哪吒,以及今年的几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知晓电车内卷的状况,是不是意味着 2025 年的电车就毫无机会了呢?其实并非如此。扭转电车的趋势,目前电车的渗透率刚过 50%。当下国内汽车销量在两千多万台,每年的市场还是存在的,关键在于您能否在这场博弈中存活下来。
像这两年,华为的 4G 赋能问界,赛力斯、奇瑞、北汽极狐、江淮,或者像那些拥抱华为的长安汽车、比亚迪的方程豹,这是一种模式,即捆绑华为来弥补自身的短板。另外一种则是狼性拼杀,抢夺友商的市场份额,大肆扩张,这里的代表就是比亚迪。
而这也会衍生出电车市场的投资思路。一条思路是抓住核心车企,2024 年最牛的车企当属赛力斯,依靠问界逆风翻盘,增添机器人的第二条增长曲线。而销量最高的则是比亚迪,预计年销售量超 400 万台,出货量妥妥的第一。要说谁能坚持到最后,那必定有宁王的一席之地。再就是明年即将推出新品的江淮,其本身商用车业务较为稳定,极狐的定价也没有卷入内卷的风险,成功了稳赚,失败了也不亏。
第二条思路是新的技术和供应链。在技术层面,最大的核心落在了固态电池上,续航永远是电车最关键的环节。固态电池预计在 2025 到 2026 年量产,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风口。
其次是供应链市场,目前像比亚迪这类大型车企,为了在 2025 年的供应链之战中获胜,持续向供应商压价,上游的零部件企业很可能会出现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的状况。所以,避开大厂是供应链的明智之选。总结一句话,内卷已至,胜者为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