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在接受NBC采访中的涉台言论,让赖清德心碎了。
他在接受NBC采访时被问及:如果中国在他任内攻台,美国是否会出兵保卫台湾。特朗普连续三次回答:“我不会说(I never say)”。
当记者一再追问下,特朗普表示:需要和中国通过谈判来解决台海问题,他更希望大陆不会和台湾发生冲突。
这与之前拜登明确表态形成反差,但岛内对特朗普的看法却各不相同。
岛内学者张亚中认为,特朗普其实说出了美国不会为台湾出兵的“实话”。
在他看来,美国更多是在看台湾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经济利益,而非真正在乎台湾的安全。
而对绿营来说,他们觉得这种“不出兵”的论调是在唱衰台湾,他们把那些看不顺眼的人就被贴上了“媚美”的标签。
而蓝营有些无所谓,继续维持他们一贯的亲美立场。不过,岛内多数舆论仍然相信美国会帮助台湾。
另一位岛内学者高少凡分析认为,特朗普深知台湾问题是大陆“核心中的核心”问题。
所以,特朗普没有直接谈到军事干预的问题,是为了不触碰中国的底线,可能是在其他领域寻求与中国合作的一种策略。
高少凡还指出,特朗普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在给台湾敲响警钟,表明他有可能把台湾作为交换筹码的一部分。
大家可别忘了,拜登之前多次明确表示过美国会介入台海问题,这与特朗普的暧昧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拜登这种高调表态,很大程度上是在国内政治中捞到了好处,而特朗普保持低调,很有可能也是一种谋求政治利益的手段。
在笔者看来,特朗普“避谈”美国出兵保台的话题,不是简单的不愿意,而是有所不能。
类似于拜登在佩洛西访台后的言论调整,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以此作为恢复和大陆对话的代价。
当前,中国进入军事爆发期,解放军在台海和周边区域展开的一系列军事演练,就是在告诉美台,台海已非美国所能触碰的。
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解放军的变化,岛内真的看不到吗?
当然不是。台湾内有不少人意识到了台海局势的风险,但赖清德选择看不到,坚持在“台独”的道路上走到黑。
据观察网报道,9日桃园机场附近出现了大量坦克车的集结。
岛内对此表示,他们正在进行“战备演练”,旨在提升部队的应变和作战能力。他们称这是为了应对可能的敌情威胁。
不过,演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9日晚上10点左右,一辆台军的CM21装甲车突然在中正东路二段抛锚,导致了严重的交通堵塞。
台军的维修人员也火速赶来,对故障装甲车进行了抢修。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这辆“停摆”的装甲车移到了路边,让堵了快一个晚上的交通逐渐恢复正常,直到10日凌晨,车流才有所缓解。
对此,台退役中将张延廷直言不讳地表示,这种做法真是个“错误应变”。
他认为,坦克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看到俄乌冲突中大量坦克被无人机轻松摧毁,以及叙利亚政府军的失败案例后,岛内如此动作实不应该。
张延廷还进一步指出,台军方应该展示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侦查型、侦打一体型和自杀攻击型无人机等。
不仅如此,他还建议在坦克的排气口等薄弱地方加装无人机防护网,因为无人机已成为坦克的新“天敌”。
笔者浅析,正如国防部之前警告民进党当局所说,“台独”分裂活动越猖獗,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小。
在解放军绝对实力面前,台军根本不够看的,岛内无论如何勾结域外势力,都不可能有任何成果。
讽刺的是,近日的台海的局势越发紧张,一直鼓吹“台独”的赖清德却保持沉默,只有台“防务部门”一直发公告。
可见,在解放军面前,任何越线行为必将受到反制,越“猖狂”的“台独”都会变“哑”。
与此同时,马英九在台海局势变幻莫测之际,主动宣布了自己的下一步动向。
马英九计划于12月率领大九学堂的学员访问大陆,并出席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活动。
这看似是对之前大陆访台团体的“回礼”,但选择这样的时机实在耐人寻味。
许多人认为,马英九此行也许是希望缓和两岸关系,通过交流降低冲突风险。
同样持这种思路的还有台北市长蒋万安。
他宣布要继续推动双城论坛这两岸为数不多的交流平台,并建议通过对话来化解紧张局势。
这种态度与民进党的“台独”路线形成鲜明对比,至少国民党的一部分人还意识到两岸和平的重要性。
但是,这些姿态是否出自真心?
如果说大陆没有采取行动,他们又是否会主动走向大陆以改善关系呢?
答案不言而喻,凡文事者必有武备。
大陆对于台湾一直都释放着善意,对于马英九的访问选择,大陆方面并不会像台湾当局般设置重重审批障碍。
交流依旧欢迎,但解放军的行动不会因此暂停。
尽管两岸之间存在许多紧张因素,但岛内仍有人物愿意选择对话和交流。
他们的努力,或许不能立即改变大局,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为双方留下一条沟通之路。
这条路并不平坦,但攀登的意义在于避免在误解中爆发冲突,毕竟和平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优选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