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宣统皇帝宣布清朝终结以后,他曾经还经历了非常坎坷的人生。先是被张勋利用,紧接着又遭到了冯玉祥的驱逐,后来好不容易遇到个日本人,结果还是个狼子野心。
总而言之,溥仪的一生兜兜转转一直都在被人利用,直到新中国时期才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回归于平民。
不过溥仪虽然放下了曾经的恩恩怨怨,但是他对于历史文物的研究却造诣颇深,毕竟这就是自己家里的东西。所以郭沫若先生曾经找他,希望让他当自己的文物研究助手,但没想到郭沫若先生却在溥仪这里吃了个鳖,结果成为了中科院的一段笑谈。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对于溥仪的印象其实都停留在了,宣布退位的时候,因为一个皇帝肯定是离不开国家的,所以当皇帝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被剥离,那么他的政治生命自然也就结束了。
事实上自从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以后,他也的确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紫禁城里面和紫禁城外面是水与火不交融的两片区域,他一辈子似乎都要被关在紫禁城里面。
但是有凑巧,虽然皇帝离开了封建王朝,但是一些有野心的军阀们却没有放过他,于是张勋就强行把小皇帝给拖了出来,搞了一次张勋复辟。
那一次复辟是溥仪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他以为自己又可以回到大家心目中神的位置,但没想到这一次复辟却是一个闹剧,几大军阀把他们当猴一样耍,溥仪更是被几把没上子弹的枪给吓跑了。
也许是受到这件事情的刺激,所以溥仪的内心一直憋着一股火,就好像被喜羊羊赶跑的灰太狼一样,一直想着要回来。
应该说这种念头无关于对错,从一个人的角度而言是可以理解的,但奈何他终究还是没逃过被别人利用的命。在中国的旁边红日猖獗,日本人找到了溥仪,假装要帮他恢复中原,实际上是想要借鸡生蛋,让日本获得统治中华的合法权。
当溥仪明白过来的时候,他早就已经被拿捏得死死的了,正如溥仪所回忆,那段日子他过得连条狗都不如。
不过幸运的是,日本人最终也有日落的时候,先是苏联人来了,后来又是我党接手了。直到这时候,溥仪才终于摆脱了被人利用的命运,从原先的封建思想,到日本的皇国思想,终于回归到了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
经过反复教导以后,溥仪终于认识到了封建时代早已过去,皇帝和平民其实没有区别于是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但我们也知道,不管溥仪表现得多么普通,但他终究曾经当过皇帝,所以他还是有一些普通人所没有的光芒,关键就看别人有没有发现。
事有凑巧,一次中央组织晚会上,当时正在组织甲骨文研究的郭沫若先生,在酒酣耳热之际,与众人聊起了考古的发现。也许是当时大家都比较开心,所以郭沫若先生就拿出了一个小鼻烟壶,他说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用物品,未来的考古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东西出现,中国的考古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高度。
就在众人集体鼓掌之际,结果溥仪却脸色有些怪异,郭沫若先生自然发现了这丝变化,于是他就提出疑问,溥仪对此是否有何意见?只见溥仪默默地回答,他说郭沫若先生可能搞错了,因为这根本不是乾隆的御用物品。
作为一个资深文物研究人员,郭沫若先生是非常自信的,所以他也是微笑地说,这不可能,毕竟这可是真正的考古发现,怎么会是假的呢?
但溥仪也有自己的态度,他坚持认为这就是假的,两人争执不下,于是就专门找了一个古董鉴定人员,结果这位研究人员给出答案,这件古董是假的。
这时候郭沫若先生的酒一下子就醒了,他立刻意识到溥仪太厉害了,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古董的真假,于是他虚心请教,到底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只见溥仪微笑地说,也没什么技巧,就觉得和家里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我就觉得他是假的。
郭沫若先生当场哈哈大笑,于是立刻拉着溥仪私底下交流,因为当时郭沫若先生的任务非常繁重,不仅要研究古董,而且还要关于普通话的推广,以及政务院的副总理,很多事物缠身,就让他对于古董的工作进程有些耽误。所以,郭沫若先生请求溥仪担任他的助手,帮助他更好地鉴定古董。
也许是当时太过于高兴了,所以郭沫若先生说错了一句话,他居然拍着溥仪的肩膀说,只要他能答应这个请求,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他,就算是吃香的喝辣的更是没问题。
只见溥仪没有答话,沉默了好久后,他还是拒绝了郭沫若的请求。面对这样一个难得的鉴宝人员,郭沫若先生自然不愿意轻易放过,所以就缠着溥仪,问他为什么要拒绝。结果溥仪说了一句没头脑的话:我不懂满语!
这一回复让郭沫若大为震惊,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尴尬的匆匆道别。这件事过后,好多人开始议论溥仪,认为其拒绝郭沫若是因为放不下自己的架子,自命清高,但深入了解以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溥仪从小十分爱玩,不爱学习,后来长大一些后,便跟随庄士敦老师学习英文,对于满语的学习一直是空白。因此,溥仪的英文十分流利,但对于满语却一窍不通,他也并非因为摆架子而拒绝郭沫若。
另一原因也可能是溥仪对于探寻晚清古墓的行为有所顾忌,晚清古墓中,大多是溥仪的先辈,甚至亲属,郭沫若想从其中探寻史实,无疑是在挖溥仪的祖坟,这换做他人内心也是拒绝的,因此这件事便不了了之。在这场闹剧结束的不久后,溥仪被安排到中科院植物园上班,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度过余生。
溥仪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三岁登上皇位,便被慈禧操控执政,随后被驱逐出宫,又在海外漂泊多年,最终被引渡回国改造。在劳改期间,溥仪写了那本《我的前半生》,这本书里写满了溥仪的忏悔,最终也得到了百姓及政府的同情,因此在1959年时,他得到了特赦。
后来被派到中科院工作后,溥仪也非常认真,中年的他也遇到了一位和自己两情相悦的妻子,相伴余生,后来溥仪因肾病去世,结束了自己跌宕的一生。回望溥仪的人生,不幸中又有几分幸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艰难的时期,溥仪能得到中科院中的工作,安度自己的余生,也算是人生幸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