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12月13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会忠介绍了《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的贯彻落实情况。

2023年8月,聊城市成功创建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全省仅七个地市。2023年12月,市政府批复了《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一年来,全市水利系统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建设黄金期、改革攻坚期,打好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主动仗,通过河道综合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数字建设等,全市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五横六纵”水网建设运行体系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利项目建设提速发力

水网工程基础愈发牢固

2024年,全市围绕“防洪提升、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其他工程”等四大类,实施省重点水利项目56个,冠县大沙河水库工程、徒骇河(聊城段)雨洪资源利用及引调水工程一期、漳卫河聊城段综合治理(引调水)工程、茌平西新河、临清长顺渠、莘县焦村沟等项目同步实施,全市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明显提速,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全市抢抓“增发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机遇,争取国债水利项目13个,积极参加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推介会,推介项目8个,现场成功签约2个,有力推动了现代水网建设迅速起势达效。

控水节水工作深入开展

集约节约水平全面提升

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严格水资源取用管控。印发《聊城市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前三季度全市用水总量约为14.8亿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8.6%。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争取中央资金7700万元,推进国家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实施,压采地下水593万立方米。节水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抓好农业节水增效,聊城以全国0.7‰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全国12‰的蔬菜,彰显了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抓好工业节水减排。加强高耗水工业企业管理。全市29家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的高耗水行业用水单位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抓好城镇节水降损。持续加强管网漏损控制,持续推进城市中水回用,制定《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编制《聊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先行区实施方案》《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推动四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信发集团纳入全省首批节水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名单;冠县成功申报全省5个再生水利用省级试点县之一;东阿县获得2023年度水资源集约节约督查激励,阳谷县获评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

农村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乡村振兴基础进步夯实

持续推进农村供水水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项目累计完成4600余个村庄村内管网升级改造;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设施154处,惠及农村人口190万人;全市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规模化供水率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实施位山、彭楼等8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改善灌溉面积21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3400万立方米。今年6月全省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在聊城市召开,打响了聊城水利“灌区数字孪生、城乡智慧供水”的品牌。

智慧水利建设初见成效

水利新质生产力助推发展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搭建了1个平台、2大主业、3项基础、6项业务的“1236”数字孪生水利总体架构,探索形成水利新质生产力,助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数字+防汛”,防御工作更精准。利用水利“一张图”,开发防汛专题应用,接入智能气象、水文、城区监测等数据,实现助力防汛工作超前精准预警。“数字+灌溉”,取水用水更高效。借助数字孪生平台,精准分析墒情和农作物需水情况,位山灌区年均农业引黄水量由5.1亿m³降至4.5亿m³,年节水6000余万m³,有效助力农业节水。“数字+饮水”,为民服务更便捷。全市农村供水实现了水量、水质、水压等关键参数在线监测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开通报装、缴费、查询、报修等全流程智慧化服务。

深入实施“文化铸水”

厚植水利发展文化基因

注重水利文史挖掘整理,编纂出版《聊城水利大事记》,建成聊城水利史展厅、位山灌区历史陈列馆等2处水利史馆。整理编印《聊城市水利遗产名录》,位山灌区、四河头水利枢纽工程列入首批省级水利遗产。推进水文化和水工程融合发展,位山灌区列入首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建成位山灌区“一干渠·乡村绿道”等“幸福河渠·生态廊道”,“花堤”“翠堤”“廉堤”等带状公园,周店、王铺、徒骇河王堤口、陶桥等水文化广场,系统展示黄河文化、灌区文化、河道文化和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