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孔子学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孔子学堂‍‍‍

中国人对两部经典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影响深刻,一部是《论语》,一部是《资本论》。

小时候对《论语》的记忆很深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长大后对《资本论》的记忆也很深刻:“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无论是《论语》还是《资本论》,讲述的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我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和我们应该怎样改造世界。

用比较通俗的话讲,《论语》是孔子的政治宣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政治宣言,他们两个讲的都是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孔子是一个高明的人。孔子的道是伦常,这个伦常之道又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没有孔子就没有“四书五经”,这样说应该不算为过。

《大学》是把钥匙和方法。《论语》首先是有“子曰”,然后再有弟子们的论“子曰”。《论语》的本质含义是论“子曰”,即论“孔子之语”,故称之为《论语》。

《大学》《中庸》《孟子》的各自根源都在《论语》。《论语》篇章顺序环环相扣,复杂叠加,左右钩联,主题明确,各章对主题都有支撑。譬如,《学而》讲“学”,《为政》讲“政”,《八佾》讲“礼”。

《论语》的结构和《大学》一样,是沿着“内圣外王”的路径展开的。《论语》的“内圣外王”结构相对比较复杂。

《论语》的“内圣”是从“为学、为政、礼学、仁学、教育、做事、论道、君德、精神世界、生活气象”各个方面说起,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融入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和社会的各个角色之中;

《论语》的“外王”是关于“人才、仁政、君道、臣道、绅道、权谋、小人、学统、政统”各个方面的讨论。

《论语》的“为学、为政、才能、道德”,正好构成了交叉呼应结构,也体现了“体用一源”与“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论语》前十篇的“内圣学”与后十篇的“外王学”之间,也就形成了“内圣外王”的基本结构。

《论语》开篇三问(内圣)和结尾三答(外王)正是给我们指引了“内圣外王”之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为人也。

《论语》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民、修己以安百姓”,也正好互证了《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

《论语》将当时的时弊归咎于礼坏乐崩,所以孔子想要以礼来重新塑造这个世界的秩序。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做人的道理吗?

“知天命,尽人事”本来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时并不是在读书中得到的,而是在读书破万卷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实践而得。人生中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对为人处世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想想,你从《三字经》《弟子规》中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了吗?这些可都是中国人如何做人的经典读本。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追求的是一种内外上下秩序。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这种试图用礼来稳定当时的社会体系,是有效的;但在今天生产力大大提高的今天,可能会有人感到有些格格不入。

读《论语》有什么用呢?简单来说,对普通人没用。《论语》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资本论》则讲的是市场经济下的资本运作秘密。

读《论语》可以帮我们修身,增长精神财富;读《资本论》可以帮我们了解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运作,增长物质财富。

曾经看到过涩泽荣一的《 <论语> 与算盘》,算盘说的是经商之道, 《论语》讲的是仁义之道。因为有了《论语》,算盘才有意义,才能够打得更好,才能打得更长久。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想要获得财富的时候,都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动机、目的是否合乎于道义。《论语》中的很多思想可以为资本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对待企业家以及企业的运营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天命”二字。《中庸》言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天赋智慧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能遵循天命做事,那么就叫顺道而行,顺道而行就能教化自己、教化别人。

企业家经商一定要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抱有敬畏之心,否则最终便会“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大学》有句话说得很好:“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喜欢真善美,讨厌假恶丑是人类的本性。如果经营者用真善美去打动消费者,获得财富,那么也必然会受到天下人的喜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老话。

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如果通过丑恶的手段获得不义之财,辉煌和华丽也只是短暂的拥有,终究有一天会受到天罚,掩盖的丑恶终究会被揭开,被天下人所唾弃,也会受到法律法规的惩罚。

许多企业失败的例子不正是如此吗?不义之财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性发展,这就是违反“天命”而受到的报应。所以,能否成为一个长久发展、被社会接纳的企业,就取决于企业是否义利合一,而非一味追求金钱而放弃道德。

孔子对仁道的标准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自身品行堪忧的企业家,又有谁会愿意跟随他呢?我们一定要记得,一个人来到世间,如果没有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光凭个人是无法获得财富的;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那说明他所受国家、社会的恩泽是越多的。

古人说,“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要想保障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达则兼济天下”,这是需要履行“天命”的需要,天命来临的时候要懂得风雨兼程。

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视金钱如粪土”的观念,是我们对孔子的误解。孔子所倡导和追求的,是符合仁义道德的功与名。

如今的社会,怨气戾气很重,总在报怨别人,报怨社会。面对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切忌好高骛远。既要做好“在其位,谋其职”,也要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现实内涵。

人生重在选择,孔子为中国人确立的生命模式需要践行:“吾十而志于学”,一个人的初心就在于立志,客观谨慎地分析自己的时、位、气,选择自己所长,着眼大局,看清脚下,尽己所能,无愧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的每一个文明进步,本质上都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的;而人文科学方面的发展主要是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或者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愉悦。

人类文明往往是由属于自然科学的《相对论》和《进化论》,与属于人文科学的《论语》和《资本论》共同推动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观点,譬如,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首要的人权;

商品交换是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换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剩余价值不能由流通生出来,在它形成过程中,必须有某种不能在流通内看见的东西,发生在流通的背后;

货币所有者要使货币化为资本,他必须在商品市场上遇到自由的劳动者;

不参加劳动过程的机械,是无用的,不仅如此,它还会在自然物质代谢的破坏力下解体……

亚当·斯密创立了当代经济科学,卡尔·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驳斥了当代的经济学观点,并重新阐述了资本的运作原理。

《资本论》的核心内容是货币,而货币是一种社会权力,意味着一部分人可以支配另一部分人一部分生命时间的权力。

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在扣去生产工具的成本与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后剩下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说明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创造支配自身的权力,而且劳动者自身创造的价值越多,资本家支配自己的力量就越大。

当这一过程无法维系时,即达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顶峰时,它的反面即社会主义社会将会到来,并且会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母体上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消灭资本主义社会。

到那时,人类社会将不会再有商品,因而不再会有一部分人支配另一部分人的社会权力。人类的劳动将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创造使用价值。

马克思阐述了资本的一生,并预言了它的终结。马克思并不是从道德的立场去批判资本主义,而是站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上去分析。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必经的一个阶段,就如婴儿在诞生之前,必须经历分娩的痛苦一样;而他希望能够减轻人类社会的这种痛苦。

看《资本论》,如同看人类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人类从原始社会出发,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终于进入到生产力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时期,人类既伟大又卑微,既幸福又痛苦。

《资本论》既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又揭示了剥削的根源。劳动创造了历史,这是马克思的世界观。

马克思对私有制社会的阐释,对劳动价值的阐述,对剥削的论证,对资本社会的描述,是一个本体论理论的历史逻辑链条,有其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马克思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证之中,已经体现了人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的人类文明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语》的主角是孔子,《资本论》的主角是马克思;孔子生活在古代东方,马克思生活在现代西方;

《论语》讲的是做人的本质,《资本论》讲的是做事的本质;一个是让我们物随心转,一个让我们心随物转;

一个影响着古代的中国人,一个影响着现代的中国人;读了《论语》,醍醐灌顶;看了《资本论》,茅塞顿开;

《论语》讲的是人之应然,《资本论》说的是物之本然;

《论语》谈的是人情,《资本论》谈的是人性;

《论语》与《资本论》,一阴一阳,一体两面,矛盾统一;

《论语》敬告我们生命需要“自强不息”,《资本论》警告我们生命更需“厚德载物”;

《论语》为“人之本”,《资本论》为“人之用”;

《论语》讲述的是现实世界的人道,《资本论》讲述的是现实世界的物道。

孔子十五岁时立下大志——为复兴周礼而周游列国;马克思在十七岁时立下大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论语》阐述的是古代社会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资本论》阐述的是现代社会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相互关系;

孔子的理想是“庶、富、教”的礼乐社会,马克思的理想是“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社会伦理体系,马克思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治理原则;

《论语》走的是“圣人之道”,马克思走的是“共产主义运动”;《论语》教你做人,《资本论》教你认识金钱的本质。

也许有人会问,读这些书会让我变成有钱人吗?不一定,但是它一定会给你比金钱更可贵更有用的东西。世上比金钱更可贵的是人品和道德,以及对规则的尊重和运用。

世上既有关于世界观的书,又有关于方法论的书;那些潜移默化影响你的思维和看世界方式的书,一般是世界观的书,是需要反复读的,而且随着认知深入再读会有新的体会。然而,这类世界观的书又常常是被人忽视的。

《论语》说的是人与人的思维,《资本论》说的人与社会发展的思维;《论语》是以人能弘道为出发点,《资本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人的思维本位决定人的思考方式,实践本位对应的是现实逻辑。

读《论语》未必不会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读《资本论》也未必能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一手《论语》,一手《资本论》,才能帮我们创造喜悦、健康、自在的幸福人生。

No.6112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知止斋主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