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莫言的文学作品只会抹黑而不会赞颂,所以才受到西方国家的喜欢,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个事情马上得到验证了。
就在今年12月7日,韩国女作家韩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发表了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光与线》。
韩江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非常让人意外,连她自己都不相信,直到看到新闻才知道。
韩江的作品,具有“对身体和灵魂、生与死的连接独特的认知”。
通过她“诗性和实验性的风格”,韩江“成为了当代散文的革新者”。
“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用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当人类面对压倒性的深不可测的暴力时,有尊严的人类“拒绝停止哀悼,承受痛苦,对抗遗忘”。
如果对比一下莫言和韩江的作品,就会发现,韩江的作品比莫言要大胆得多,书中直言不讳揭露暴力,描写创伤的文字随处可见。
可以说,莫言敢说的,韩江敢说,莫言不敢说的,韩江照样敢说,莫言只是在某种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写作,但是韩江写作的尺度要比他大得多。
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有政治性的,只有赞美西方、丑化自己的祖国才能获奖。
这句话,如果没有韩江获奖这一事件出现,或许“有一定道理”
但是,现在,一个韩国人,号称西方发达国家盟友的韩国,出了一个“丑化”自己国家的作家,丑化韩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按道理不应该获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事实上,诺贝尔文学奖确实具有倾向性。
中国海洋大学日语系教授林少华在《林少华的文学课》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林少华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
“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对人类缺陷的深深忧虑,对人类生活的苦苦探究”是多数获奖作家的共同追求”。
少华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青睐的文学作品一般是这样的:以宏大视角和悲悯情怀书写人类充满苦难和困窘的历史;有社会担当意识和现实介入力度,体现文学的根本指向性和伦理的根本责任;有独创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
可以看出,莫言和韩江的作品都有以上这些特点。
所以,这次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对莫言的莫大安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