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
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全国的人才都向这里聚集。
当时,毛主席和德高望重的董必武,各推荐了一个人进入黄埔。
可没想到,随着历史的变迁,黄埔师生后来在沙场相见。
而毛主席推荐的人才,最终成了流芳百世的战场豪杰。
董必武推荐的人,却遗臭万年,成了一个反面教材。
他们二人各自推荐的是谁?为何他们的发展会有那样大的差别呢?
这些还要从黄埔军校的成立说起。
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
孙中山宣布“讨逆”,结果响应者却寥寥无几。
在打了55天的仗后,反倒是孙中山被打出了广州。
这次失败,让孙中山意识到,旧式的军阀体系,已经无法让民族统一。
于是,建立新式军校、并且以此为基础发展一支新军队的想法,就在他的脑中生根发芽。
1924年,在苏联顾问马林的建议下,黄埔军校建立了。
当时,黄埔就是国共合作的典范,有大量的共产党人入校学习。
而我党的一批著名人物,也在黄埔军校内任职。
比如说周总理,就是军校政治部的主任;叶剑英元帅,也曾经在这里任教。
而这种良好、和谐的作风,也让我党大力推荐人才,到黄埔军校学习。
其中毛主席推荐了一个人,名叫蒋先云,而董必武也推荐了一个人,名叫贺衷寒。
蒋先云是湖南衡阳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也组织和参加过革命团体。
蒋先云
1922年,他参与并领导了水口大罢工,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非比寻常的组织才能。
蒋先云在1921年入党,而他的介绍人,正是毛主席。
毛主席一直非常看好这位自己的“老乡”,深知此人的才能绝对不仅仅在政治方面,在军事上也有一套。
所以在黄埔军校开学后,他立刻推荐蒋先云入校。
贺衷寒则是湖南岳阳人,也参加过五四运动。
他在参加革命后不久,便到苏联考察过,并且参加过在莫斯科举行的远东革命团体代表大会。
他的革命理论更加精深,而且还有着深厚的苏联背景。
这些因素,让他得到了一些革命老前辈的赏识。
1924年,他在董必武的推荐下,进入了黄埔军校。
入校之后,蒋先云、贺衷寒的表现都极其出色。
他们与另外一位著名人物陈赓,并称为“黄埔三杰”,是军校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三人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蒋先云在黄埔军校,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他不仅学习刻苦,对知识能举一反三,还在军事训练中表现得极其认真,属于文武兼备型的人物。
尤其是他的战略分析、战术策略和射击三方面的成绩,更是独占鳌头。
他的耀眼,引来了很多赏识的目光。
甚至连门户、党派之见极为浓重的蒋介石,都把蒋先云调去给自己做了秘书。
然而,蒋先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对革命的热忱。
虽然外部的诱惑很多,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至于贺衷寒,此时却慢慢显露出了自己飞扬跋扈的一面。
他头脑灵活,很喜欢在辩论时压别人一头。
虽然他的成绩同样出色,但身上的浮夸之气,却随着他学习上的进步而不断增长。
逐渐的,他开始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性格越来越自我。
党中央察觉了他的情况,进行了多次批评。
但对贺衷寒来说,这些反倒让他感到有些反感。
这样的贺衷寒,开始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国民党元老谢持,是一个老同盟会的会员,他对共产党人,历来怀有敌意。
早在1924年1月,他就喊出口号,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
后来他又向孙中山提出弹劾案,准备阻断国共合作。
甚至他还曾经单独与苏联代表鲍罗廷见面,向其表示自己的反动立场。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偏偏成了贺衷寒的上司。
在他的影响下,贺衷寒逐渐有了一个感觉,就是跟着我们的党中央,不利于他个人的发展。
于是,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剧烈的转变。
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个偶然事件,让贺衷寒彻底倒向了国民党一方。
当时,他因为工作的原因,进到了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办公室。
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份花名册,上面将所有倾向于共产党的学生,都用铅笔勾了出来。
并且在下面注明:不准带兵。
贺衷寒自此断定,蒋介石必然会对共产党师生动手,自己想要在日后顺风顺水,只能彻底投靠国民党。
贺衷寒的思想,因为这些因素而彻底改变。
他组织了所谓的“孙文主义学会”,专门抨击党的革命主张。
他要用这种行为,给蒋介石送上一份“投名状”。
蒋介石自然对贺衷寒的转变非常高兴,但是很显然,他更重视的是蒋先云。
蒋先云毕业后,蒋介石直接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当起了秘书。
在蒋介石的独裁苗头开始显现的时候,是蒋先云苦口婆心的劝说,暂缓了矛盾的总爆发。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蒋先云的器重。
如果蒋先云表露出一点准备投效的意思,他在国民党阵营绝对可以官运亨通。
但是,蒋先云却始终坚守着自己信仰的底线,似乎没有动摇。
1925年,蒋先云参加了两次东征以及平定滇军、桂军的叛乱,离开了蒋介石的身边。
没有了他的劝解,蒋介石的野心彻底显露了出来。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爆发,两党关系空前紧张。
蒋先云为了信仰,毅然退出国民党。
这之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并且在1927年的5月,在攻击临颍城的战斗中牺牲。
他去世后哀荣备至,周总理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徐向前元帅,也称他是“青年军人的楷模”。
在他的家乡,至今仍有一条道路是以他命名的。
而他的故居,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说他是个流芳百世的人,丝毫都不为过。
那么,转变之后的贺衷寒呢?
他本来以为,可以通过和原来的同志撇清关系,换取一条通天的路。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
其实,蒋介石的眼中,从来没有看得起他。
所以在贺衷寒毕业后,蒋介石只交给了他一些文书类的工作。
贺衷寒不甘心,于是在准备交给蒋介石的文件里,私自夹带了一份自己撰写的举报材料。
贺衷寒以为,这第二份“投名状”,一定能让自己改变境遇。
但是,蒋介石却反而因此对他更加提防。
不久之后,蒋介石直接把贺衷寒分配到特务部门。
当看到调令之时,一直梦想带兵打仗的贺衷寒直接傻了眼。
不过,虽然不甘心,但贺衷寒此时已经无法回头。
此后,他只能收敛脾气,当了一名特务。
由于才华确实出众,他很快就在一众特务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所谓“复兴社四大支柱”之一。
这之后,他决定一条道走到黑,彻底与曾经的同志站在对立面。
甚至他的表现,比很多蒋介石的亲信爪牙还要过分。
1949年,解放大军席卷中国,贺衷寒自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出逃去了台湾。
在那里,他的职位是“行政院交通部部长”,与自己的理想可谓相差甚远。
1972年,他病故于台北,潦草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蒋先云和贺衷寒,虽然都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重视的人才,但是由于性格不同,二人最终走上了迥然相异的道路。
贺衷寒虽然才能出众,但是并无坚定地信仰,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而蒋先云,则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两者思想的区别,也就注定他们一个会流芳百世,一个会遗臭万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