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马师傅来啦,今儿吃点什么啊?”12月12日上午临近11点,刚刚结束社区老年合唱团排练的居民马志胜和老伴刚一走进家门口的“建材东里社区养老助餐点”,负责打饭的工作人员就麻利地将餐盘递到老人手中,开始介绍起当天供应的菜品来。

“酱爆鸡丁我爱吃,这个和豆芽炒肉丝拼一份;外婆菜炒鸡蛋和青椒土豆片这俩素菜拼一份,再来份米饭。”一顿两荤两素的午饭,马志胜和老伴一共花了25.5元。

马志胜是社区文艺团队的牵头人,每天带着街坊邻里一起排练文艺节目,忙得不亦乐乎。但过去一到午饭时间,老两口就犯起愁来。“今年78,岁数大啦!想吃口饭,得买菜、洗菜、切菜、炒菜一通折腾,受累!”为了省事,老两口索性将头天晚上的晚饭多做出一口,第二天中午热热,凑合吃一顿,“天天中午吃剩菜。”

2023年10月23日重阳节,社区里开了养老助餐点。每天八菜一汤,除了供应米饭、馒头等常规主食,包子、肉龙、发糕、菜团子等特色面点每天花样翻新,老年人不光能吃到健康餐,就餐还有优惠享。“比自己做省事,比下馆子便宜,这不就是家门口的食堂吗,下楼就能吃上口热乎饭!”马志胜对助餐点赞不绝口。

老人在家门口吃饭方便了,但想要长久留住顾客,还得从‘吃好’上下功夫。”张硕是西三旗街道养老助餐中央厨房运营方负责人,建材东里社区养老助餐点每天的饭菜是由他所负责的中央厨房供应。

西三旗街道养老助餐中央厨房由“一厅十三舍”组成,主食加工间、肉类加工间、水产加工间、热力消毒间、冷冻冷藏库等一应俱全、分工明确。老人喜欢低糖的菜品,厨师们用木糖醇替代蔗糖,让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也可以放心就餐。老人牙口不好,中央厨房供应的青菜全切成一寸左右的小块,更易入口,更易嚼烂。

张硕介绍,“以前我们做芝麻酱糖饼和贴饼子的时候,特意在烙饼时保留一层焦壳。没想到老人一口咬下去,咬不动,嫌硌牙。我们马上整改,烙糖饼和贴饼子的时候掺上一点发面,让饼吃起来更软和、不硌牙。”老年人建议增加早餐,厨房从早上5点就开始熬粥、炸油条、蒸包子、做豆腐脑;老年人想带家里的孩子一起来就餐,社区餐厅就扩大服务人群,打造面向社区全部居民的“全龄大食堂”。

“订单总数:521483”“覆盖社区:28”“取餐点:24”……西三旗街道养老助餐中央厨房服务平台的电子显示屏上,一组闪动的数字格外显眼。从电子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央厨房内生产加工出的菜品,源源不断送往遍布西三旗街道的各个社区养老助餐点。

“2022年,街道通过实地走访加座谈等前期调研发现,辖区范围内近90%的老年人家庭有养老助餐需求。当时,硅谷先锋小区以‘邻聚庭院’社区更新项目为契机,盘活闲置空间,建起了面积达343平方米的养老助餐中央厨房。”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夏雄介绍。每天上午10点,3辆恒温餐车从中央厨房出发,分北、中、南三条送餐路线,将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出的餐品送往辖区24个助餐点,有效保证了餐品品质。“一个中央厨房”+“28个社区居民步行可及的助餐服务网点”+“N个有需求的老年家庭上门送餐”,这一“1+28+N”的社区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一年多来,中央厨房累计提供配送餐服务14万人次,覆盖了西三旗街道全部社区。接下来,助餐点的范围将继续扩大,初步计划再新增4处养老助餐点,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得饱、吃得好。

一年多来,老年人对“1+28+N”社区养老助餐服务模式的评价如何?夏雄展示一份统计数据:“服务14万人次,零投诉!”